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环境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质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不同环境下发育成熟的紫花苜蓿的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千粒重、硬实率、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期环境因子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对照、降雨量等均会对苜蓿种子的产量及质量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呼和浩特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开花发育成熟的种了在产量及质量性状上均表现优异;在栽培管理种子田的过程中,于花期追施氮肥、复合肥、放养切叶蜂等均会有效地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国外苜蓿品种在吉林中部地区的表现及苜蓿农艺性状间关系,试验测定了16个丹麦苜蓿品种与2个国内品种的鲜草产量、秋眠性、花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丹麦苜蓿品种与国内苜蓿品种相比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鲜草产量与花期早晚、田间密度密切相关,秋眠性与花期早晚、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多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布及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品系群体内杂种优势显著,杂花率高达71.96%,干草和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抗寒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配置为3种浓度梯度于初花期对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不同处理下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多效唑、乙烯利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苜蓿株高,同时提高了苜蓿种子田的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进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种子田产量。  相似文献   

5.
苜蓿新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多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布及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品系群体内杂种优势显著,杂花率高达71.96%,干草和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抗寒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1990~1993年在阿勒泰对北疆苜蓿进行的头茬打草二茬收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初花期打草后其再生草苜蓿种子仍可成熟,而且20cm行距苜蓿再生草种子产量显著高于15cm行距苜蓿。  相似文献   

7.
苜蓿花期调控与传粉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180次/10m2·d;在初花期及盛花初期标记的花序结荚率及荚内种子粒数分别由对照的(17.12±2.83)%和(3.94±0.31)粒提高到刈割后的(84.1±1.21)%和(5.31±0.22)粒;整个花期的平均结荚率/花序由刈割前的43.77%增加到刈割后的59.43%;刈割后的苜蓿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序数/枝>荚果数/枝>荚内种子粒数>结荚率/花序>分枝数>单花数/花序.对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枝条产量(Y)与花序数/枝(X1)、结荚率/花序(X2)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735+0.034 X1+0.036 X2(R=0.788).在该地区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可明显推迟花期,提高种子产量.合理的刈割时间是在花期得到推迟的情况下,使生育期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8.
赵万羽  王承军 《中国草地》2000,(3):79-80,F003
1990~1993年在阿勒泰对北疆苜蓿进行的头茬打草二茬收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初花期打草后其再生草苜蓿种子仍可成熟,而且20cm行距苜蓿再生草种子产量显著高于15cm行距苜蓿。  相似文献   

9.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施氮肥时间对苜蓿结荚率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mu No.4)为材料,研究在苜蓿不同生育期施氮肥对苜蓿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的影响,为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返青期施氮肥处理的苜蓿荚果结荚率、种子千粒重以及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依次为63.87%、2.01g和85.33%;但其单序荚果数和结荚率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各个处理中,现蕾期施氮肥处理苜蓿种子产量最高(802.16 kg·hm-2),分枝期次之(641.29kg·hm-2),分别是对照(390.34kg·hm-2)的2.05倍和1.64倍。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苜蓿种子田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磷、锌、硼、钴对苜蓿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二年在庆阳黄土高原试验进行磷、锌、硼、钴作苜蓿基肥和苜蓿种子丸衣化田间试验。结果证明锌、硼用于苜蓿种子丸衣对苜蓿有显著增产效果,但锌与硼配合会互抑制降低肥效,其它处理对苜蓿投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缕草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秀  郭海林  朱雪花  高鹤  孙振元 《草地学报》2005,13(3):219-222,256
针对坪用质量、抗病虫性以及繁殖性能等性状,对有代表性的60份结缕草(Zoysia spp.)加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为:繁殖性能(种子产量>生长速度)>抗病虫性(抗锈病>抗螨虫性)>坪用质量(旺盛生长季>缓慢生长季);快速生长季节(5-9月)草坪质量显著受锈病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而缓慢生长季节(10-4月)坪用质量受锈病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而结缕草种子产量与其生长速度呈显著负相关;Z039、Z091以及Z016等9份种源是种子繁殖型优良选系,而Z097、Z002、Z036等10份种源是营养繁殖型优良选系。  相似文献   

13.
张振粉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4,23(5):256-262
对来自甘肃省13个紫花苜蓿种植区的39份种子样品进行种带细菌分离,经表型特征和Biolog鉴定,将HTBRC1、HTBRC2、HTBRC3、HTBRC4、HTBRC5、HTBRC6、HTBRC7和HTBRC8初步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通过菌种浸种发芽试验发现多粘类芽孢杆菌HTBRC1对紫花苜蓿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试验探明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甘肃省不同紫花苜蓿种植区所收获种子上的分布;发现分离于紫花苜蓿种子表皮及内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较高耐盐性;为苜蓿生产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及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陕北丘陵沟壑区冬牧-70黑麦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陕北丘陵沟壑区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冬春青绿饲草的补饲需要,进行了冬牧-70黑麦牧草引种栽培和生产性能的研究。通过测定出苗率、分蘖数、越冬率、生长速度、株高、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牧草在半干旱暖温带气候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适应性良好,抗逆性强,在全生育期内可刈割3-4茬,产草量达53700kg/hm^2,种子产量为2750kg/hm^2,可作为优良牧草在该区域川台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4种禾本科牧羊的种子生产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4种禾本科牧羊蜡熟期种子在不同贮存阶段的种子质量。计算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种子在不同贮存阶段的发芽率、发芽指教和活力指教是逐步提高的过程,表明这4种牧羊种子存在后熟特性。通过统计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计算出4种牧羊的潜在种子产量均很高,但冰草和拔碱草的实际种子产量并不高,主要是小花败育较多,结实率低,种子落粒性强以及植株倒伏等因素造成的。薄冰草和中间偃麦草的实际种子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草地早熟禾的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相关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为有效穗数>每穗穗粒数>穗长>千粒重;4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效应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长。提高草地早熟禾单株种子产量应首先考虑有效穗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4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的海北州西海镇旱作条件下从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4份材料在该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其中甘农大无芒雀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0 136.11、14 833.61和2 116.2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P<0.05),属高产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8.
苜蓿种带真菌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宁夏,山东,黑龙江,山西,河北和江苏等11个省(自治区)苜蓿产区的30个审定登记品种的38个苜蓿种子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检测研究;测定了21种25个真菌分离物对苜蓿幼苗根组织的入侵性及19种真菌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对贵州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到14科58属110种共503份,其中禾本科牧草种类最多,豆科及其它杂类牧草较少。经分类鉴定后,将具有一定优良性状、在同一属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牧草升入二级圃,初步测定其生育期、再生性能、适口性、茎叶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结实性7个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牧草资源中,品质优良的牧草种类较多,大部分野生牧草都能结实,其中结实率和发芽率都较高的有14种。通过综合指标的分析,筛选出苇状羊茅、鸭茅、扁穗雀麦等9种综合性状较好的野(逸)生牧草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优异的种质材料,给不同地区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12份毛苕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长期测定的单株主茎节数、株高、每株花序数等11个主要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毛苕子的单株主茎节数、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千粒重与种子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且相关性表现为每株荚数>单株主茎节数>每花序小花数>千粒重>每株花序数。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55.65208-5.61187X4+25.66403X6-6.24766X11(R^(2)=0.7514),说明每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和千粒重对毛苕子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