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8 706.44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3 a对青薯9号密度试验,研究表明:在榆林水浇地中,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 500株·667 m-2,在该密度下,产量最高,商品率也较高;一级合格种连续种植两年产量没有多大变化,第3年种植时,青薯9号发生明显的早衰现象,产量明显低于前两年。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播州区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宣薯2号脱毒马铃薯是播州区新引进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本地种植的最适施肥量,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2016年播州区实施了宣薯2号脱毒马铃薯最佳施肥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中薯3号种植密度试验以对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80 010穴/hm2种植密度下,植株茎叶生长较快;而在88005穴/hm2的种植密度下,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新晶种闽薯1号为试材,应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播种时间、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和生长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域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范围内,对闽薯1号产量影响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播种时间>种薯大小>生长调控措施>种植密度,不同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播种时间为7月5日、种薯大小为50-79 g、每667m~2种植6 500株且花蕾期喷施多效唑的栽培方式种植闽薯1号最适宜,其产量高、质量好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在桂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试验选取了栽植密度和栽插时间两个因素,对甘薯桂粉2号的产量、农艺性状及淀粉含量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时间对甘薯桂粉2号的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薯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栽植密度下,甘薯桂粉2号的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差异。在夏季(6月29日)以每亩4 000株的栽植密度种植的甘薯产量最高,达2 822.67 kg,淀粉含量为28.9%。试验结果可为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在本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黔西北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的大中小薯作扩繁材料对扩繁产量及扩繁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脱毒种薯威芋3号和宣薯2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在大田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各处理间产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各处理的产量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均为大薯中薯小薯,并且所占百分比的趋势也相同;不同品种各处理用种成本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大薯中薯小薯,种植小薯的用种成本仅为种植大薯的50%。[结论]该研究总结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大中小薯高产高效扩繁技术,为黔西北山区大面积种薯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薯片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在贵州低热河谷地区冬作的密度和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大西洋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密度6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1处理产量最高,密度4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1处理最低;种植密度与单株产量和商品率呈负相关,但不影响商品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在高密度和较低施肥处理下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相同密度下,肥料投入与纯收入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量(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冷凉灌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冀张薯12号’为供试品种,开展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二因素试验,设3个施肥量(600、1100、1600 kg/hm2)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6万、6.75万、7.5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延缓马铃薯生育期,提高种植密度能缩短生育期;随施肥量增大,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均显著增大;随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与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密度;随施肥量和群体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大薯产量、大薯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产量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处理F2D3的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当施肥量达到1065.366 kg/hm2,种植密度达到6.7...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中熟品种"泉云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对马铃薯原原种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参数有极显著影响;基质配比A4(蛭石∶珍珠岩∶河沙为1∶1∶2)的马铃薯原原种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较高,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相关经济参数最优;种植密度B1(株行距0.05m×0.10m)有效增加原原种总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施肥次数C2(追肥2次·周-1)既可增加原原种产量,又能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三因素之间有极显著性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蛭石∶河沙为1∶1、株行距0.05m×0.10m时、追肥2次·周-1,原原种生产效益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16.
针对脱毒甘薯原原种特殊的生长环境,研究了氮肥、栽培密度2因素与脱毒甘薯原原种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栽插鲁薯7号快繁试管苗6.75万株,施纯氮15kg,产量可达8692kg/hm2,最大叶面积到达时间较同品种未脱毒甘薯提前5~10d;针对脱毒甘薯营养生长期长,块根膨大期短的特点,提出了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提高甘薯单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农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看到存在的差距。[方法]概述了1949~2008年贵州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烤烟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对贵州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贵州水稻、小麦、玉米3大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差、人口增加速度快、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农村水利资源利用率低。[结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脱毒微型马铃薯粒重及密度对一级原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4个粒重水平和4个密度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毒马铃薯一级原种的繁育中,为了提高种薯的整齐度,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种薯的生产效率,微型薯大小应选用2~5 g,播种密度以7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