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况小锁  陈发波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32-134,137
茎瘤芥(榨菜)作为我国特有的农业资源,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其加工产品"涪陵榨菜"蜚声海内外,与欧洲甜酸甘蓝、日本腌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文章从起源、分类及分布、核型与花粉形态、生理特性、蛋白质水平及遗传与育种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茎瘤芥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红芳 《湖南农业科学》2011,(13):105-107,111
对茎瘤芥(榨菜)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30℃,pH值6~8,pH值为6时最适产孢,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在全光照处理下产孢量最多;麦芽糖为理想碳源,病原菌对有机态氮和硝态氮利用效果较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3.
以5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试材,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B1、B27个世代材料,对茎瘤芥营养生长期瘤茎蜡粉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瘤茎有蜡粉对无蜡粉为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芥菜是中国的原产蔬菜之一,在中国发生的变异和分化是相当丰富的,国内外对芥菜的分类研究报道很多。主要从传统的植物学形态、同工酶、蛋白质电泳、花粉形态多样性、DNA多态性等方面综述了其分类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茎瘤芥育种相关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芥菜的分类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15个茎瘤芥亲本为材料,按7×8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组合,分析茎瘤芥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瘤茎产量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29.88~13.48,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5个,占33.33%。组配的56个组合瘤茎产量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35.86~34.24,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24个,占42.86%。在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中,既要重视一般配合力选择,更要重视特殊配合力选择。瘤茎产量平均超亲优势为6.24%,变幅为-46.34%~77.22%,正向优势组合占64.29%,茎瘤芥亲本间瘤茎产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瘤茎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特殊配合力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可用特殊配合力效应预测瘤茎产量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茎瘤芥(榨菜)生育期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6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茎瘤芥生育期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生育期基本没有超亲现象,双亲生育期的表现制约着F1代的表现;遗传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并显得重要;上位性效应较为普遍,其主要是加性与加性的互作;加性类效应明显大于非加性类效应;生育期的遗传改良宜累加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23份茎瘤芥品种资源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32%,并筛选出6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资源。23份品种资源被分为五类,配制组合宜在类间(D2>257.9)选择亲本。遗传差异的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和熟性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条件下茎瘤芥(榨菜)瘤茎产量与空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茎瘤芥瘤茎产量和空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期、采收期对瘤茎产量和空心有极显著影响;播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明显下降;采收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则明显增加.分析提出在重庆海拔500m以下地区9月中旬播种,翌年2月中旬采收能较好地实现瘤茎低空心与丰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茎瘤芥(榨菜)数量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23份较有代表性的茎瘤芥种质资源,研究了15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瘤茎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和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同时本文还进行了遗传相关信息与遗传相关贡献的估算以及主成份等分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等数量性状在产量构成及选择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以5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瘤茎纵径、瘤茎横径、瘤茎产量、菜形指数和茎/叶等5个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量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类效应明显大于非加性类效应,加性率在50%以上;在瘤茎纵径、瘤茎产量和瘤茎横径的遗传中显性与上位性效应也较重要,其效应率均在10%以上,在菜形指数的某些组合中也显著存在;而茎/叶的上位性率达21.99%,比显性效应更加重要;产量性状的上位性较为普遍,主要是加性与加性、显性与显性的互作.  相似文献   

11.
青花菜褐茎病是近年来浙江省青花菜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典型症状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镜检,发现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不可分离培养,为专性寄生菌;病样镜检后发现病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分枝,小枝末端尖细,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4~27) μm×(15~20) 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厚壁,直径30~40 μm;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花球和植株进行人工接种能引起与田间青花菜褐茎病相同的症状;PCR扩增该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与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相似度达95%以上,结合组织培养获得的病原形态特征,明确青花菜褐茎病病原为寄生霜霉(H. parasitica)。  相似文献   

12.
从茎瘤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转化茎瘤芥——永安小叶,得到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多种形态变异,如植株矮化、花期提前、叶片变大且色泽浓绿、转基因植株茎膨大延缓等.初步推断PHYA基因参与调控茎瘤芥植物茎膨大过程,过量表达PHYA基因可能会抑制茎膨大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柱花草炭疽病菌初步鉴定及柱花草抗性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广东地区的柱花草炭疽病菌进行分离、纯培养后鉴定,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症状描述比较结果表明,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有隔,分生孢子在菌落上直接产生桔红色的孢子团;分生孢子梗无色,集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栅栏式排列,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一般长椭圆形,两端钝圆,有时一端稍尖,单胞,无色,内含1~3个油点,大小为12.4~22.5 μm×3.2~6.3 μm,初步被鉴定为盘长孢状刺盘孢菌.试验结果还表明,4个不同柱花草品种的病情指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广东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学特征,测序分析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结果]基于柯赫氏法则的致病性测定,证实从发病西番莲茎基部主干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对西番莲具有致病性.BLAST在线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rDNA ITS序列与多个腐皮镰孢菌菌株的相似性在99%以上.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结论]近年来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防治西番莲茎基腐病需注重早期预防,提早防治;合理规划种植,加强栽培;做好冬季清园,合理疏剪.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丹参根腐病样本中分离到1株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17.
白术根腐病症状类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年生和二年生白术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病株根茎进行解剖观察,明确了根腐病有干腐型、湿腐型、基腐型3种主要症状类型。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研究,明确了根腐病是由尖孢、茄病、燕麦、半裸、木贼等多种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复合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云南三七根腐病致病细菌的种属,为三七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云南省不同三七种植区采集三七根腐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细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与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病原细菌的分类学地位.[结果]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生三七根腐病的块根中共分离到200多株细菌,经室内组培离体筛选得到10株细菌能引起三七块根腐烂,其中1株细菌MA9对健康三七切伤组织的致病力最强,选取该株细菌进行后续研究.健康三七块根离体接种MA9菌液9 d后出现菌脓,块根开始腐烂变黑、变软,并伴随有恶臭味.将MA9菌株摇瓶发酵制备成OD600约0.5的菌悬液灌根接种到温室和田间健康三七植株上,均表现出与田间病株一致的症状:最初在芦头与芽基结合处出现褐色水渍状病变,随着病变不断扩展最终导致三七地下块根顶芽腐烂和地上部植株死亡.在田间接种后发病的三七块根重新分离到该病原细菌.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均显示MA9菌株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qenes)为同一种属.[结论]引起云南三七根腐病的致病细菌为产吲哚金黄杆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该菌能引起三七根腐病.  相似文献   

19.
高粱红条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山西高粱红条病病叶中得到一种病毒分离物,命名为GL-SX.根据甘蔗花叶病毒亚组(SCMV subgroup)外壳蛋白(CP)基因C-端和复制酶(NIb)基因C-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GL-SX进行免疫捕获反转录PCR (IC-RT-PCR) 扩增,获得一条长约1.1 kb的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定序列,该序列含1087个核苷酸(nt),编码362氨基酸(aa),取其中的近全长CP氨基酸序列(296 aa)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 Sr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ohnsongrass mosaic virus, JGMV) 等4种病毒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与SCMV的同源性最高(95.3%),而与SrMV、MDMV和JGMV等3种病毒的同源性相对较低,依次为69.3%、69.1%和55.4%.根据Potyvirus属病毒种类划分的标准,将GL-SX鉴定为SCMV.将GL-SX的近全长CP氨基酸序列与SCMV种内各分离物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构建关系树,结果显示GL-SX与SCMV-MDB具有较远缘的种内亲缘关系,而与德国的一个SCMV玉米分离物(SCVM-Hoe)及中国的两个玉米分离物(SCMV-ZJ和SCMV-BJ)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几年西安灞桥地区甜樱桃发生的冠瘿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探讨其地上部发病机理,为防治樱桃冠瘿病奠定基础。【方法】从陕西西安樱桃冠瘿病发病树体取样,通过发病部位镜检、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病原菌生理生化检测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樱桃枝条和根系上的幼嫩冠瘿瘤分离纯化出6株细菌和1株真菌;通过刺伤接种樱桃幼嫩枝条、胡萝卜圆盘及烟草茎部,编号为CG04的菌株能够产生幼瘤并可重新分离出来;将CG04菌株的16SrD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登录号:KC107786)比对,同源性高于98%的菌株均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p.,结合生化指标鉴定CG04菌株为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生物Ⅰ型菌种。【结论】确定根癌农杆菌生物Ⅰ型是樱桃枝条和根产生冠瘿瘤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