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以裸地和天然次生林为对照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土壤酶活性随栽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大,而多酚氧化酶则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与养分因子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较全面地反映了土壤酶随植被恢复的演变特征,可以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采伐迹地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通过野外标准地群落调查和重要值计算,分析了福建沙县不同林龄(40a生,25a生和14a生)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群落树种组成为40a〉25a〉14a。马尾松人工林林龄越大,乔木层树种越多。(2)种群径级分布:40a生马尾松人工林,胸径级大的个体占的比重较大,随径级减少,立木株减少;25a和14a则相反。(3)马尾松种群的垂直结构: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马尾松垂直结构服从正态分布,40a生马尾松人工林,最大株数所在的树高级越大,且随高度级减少,立木株减少;25a和14a则相反。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中物种丰富度为40a〉25a〉14a。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在广西田林县乐里林场境内选择4、6、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设置样地,研究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3种林龄马尾松林林下灌木层种类显示4年生(47)>6年生(38) >14年生(30);而草本层种类则显示6年生(32)>4年生(30) >14年生(23)的规律.②林下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0~47、2.4989~3.1513,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递减,而Simpon指数、Jsw指数和Jsi指数则依次为0.8901~0.9387、0.7230~0.8135和0.9096~0.9521,变化规律为4年生>14年生>6年生.③林下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为6年生>4年生>14年生;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on指数、Jsw指数和Jsi指数的变化规律为6年生>14年生>4年生.  相似文献   

4.
李鹏      零天旺  杨章旗      陈虎      颜培栋      陆绍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9-16
探索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和针叶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桂中不同林龄(4、9、15、19、22、30、56 a)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利用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探讨马尾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和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对土壤和叶片养分均具有显著影响,随林龄的增加土壤pH呈先增后减趋势,中龄林中最大,有机碳、全N、全P、碱解N和速效态K、Ca、Mg、Zn和B含量呈先减后增的U形变化,中龄-成熟林阶段最小,全K和有效P含量呈W形变化;针叶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呈波动性变化,C、N、P和K含量在过熟林中最大,Ca、Zn分别在中龄林、成熟林中含量最大,Mg和B均在幼龄林中最大。针叶K、Ca、Mg、Zn和B与土壤对应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全N、有效P和速效K是影响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敏感因素,土壤速效元素对叶片养分的正向效应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的负向效应显著。综上,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土壤和叶片养分存在显著差异,在马尾松15 a后,土壤和叶片养分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受N素和微量元素限制,为此在马尾松中龄林后,建议施用N肥满足其健康生长,并辅以适量微量元素,以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及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以桂中5年生、13年生、23年生、30年生、40年生、6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了叶片和土壤C、N、P含量,探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C、N、P含量均表现为叶片 > 土壤,且C、N、P含量和化学计量在不同林龄间及叶片与土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随林龄增加,叶片C、N含量呈上升趋势,过熟林(40年生和60年生)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0年生显著高于其他林龄;土壤中C、N、P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幼龄林(5年生)和过熟林(40年生和60年生)中C、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龄,60年生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根据叶片中N∶P值,马尾松林主要受到P素限制。马尾松对于环境适应性表现出更强的植物稳定性,但对于系统内N∶P养分平衡状态的敏感性较强,同时土壤N、AP、AN含量及C∶N是马尾松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关键决定性因素。因此,马尾松生长过程中,尤其要注意N∶P养分平衡,为提高其生产力,建议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合理施用N、P肥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龙里不同龄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土层中有较为丰富的种子,种子数量为1 201~4 045粒/m2,最多的是4龄级4 045粒/m2.平均每个样地种子库密度为2 372粒/m2.萌发试验共发现活力种子20种,隶属于20属,14科.土壤种子库中无藤本植物出现,只有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4种生活型.活力种子大量集中在10~15 cm土壤层中.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随龄级的变化呈"M"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不同龄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里不同龄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土层中有较为丰富的种子,种子数量为1201~4045粒/m^2,最多的是4龄级4045粒/m2.平均每个样地种子库密度为2372粒/m^2.萌发试验共发现活力种子20种,隶属于20属,14科.土壤种子库中无藤本植物出现,只有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4种生活型.活力种子大量集中在10~15cm土壤层中.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随龄级的变化呈“M”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贾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64-165
土壤微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红壤丘陵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淤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均呈现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P<0.05);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之比(MBC/MBN)在不同林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成熟林最大,为28.41依1.03;盂微生物量碳氮之间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土壤C/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成熟林土壤养分状况最优。  相似文献   

9.
1、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及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1、2代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1、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及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栽后,幼龄林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均不同程度的上升且有效态Mn质量分数在1、2代间差异显著(P<0.05);中龄林土壤有效Fe、Cu、Zn质量分数均呈上升趋势,而有效Mn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且有效Fe、Cu质量分数在1、2代间差异显著(P<0.05).连栽后,幼龄林、中龄林相同层次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2代均高于l代,且幼龄林O ~ 20 cm土层土壤蛋白酶、磷酸酶和2层次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中龄林0 ~ 20 cm土壤蛋白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20 ~ 40 cm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1、2代间差异显著(P<0.05).从不同土壤层次看,土壤有效Fe、Mn、Cu、Zn质量分数以及土壤各种酶活性在同代幼龄林、中龄林中总体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同时在同代相同土壤层次的幼龄林、中龄林中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10、20、30、40、50 a和60 a)林分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度、丰富度及材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较大:1)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不同年龄阶段的树种胸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60 a集中分布胸径>20 cm的林木;3)马尾松近熟阶段(50~60 a)林木株数较少,但是从林分的生产力来说,却提供了50%以上的林分蓄积。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林经营策略需要考虑林分自然生长规律和关键树种竞争机制,使少量优质林木个体留给自然演替进程控制和调节,实现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和结构功能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流沙地为对照,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随栽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及土壤酶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增大,到32a时达到最大,分别是CK的5.38、2.24、3.07、3.22倍;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到32a时酶活性达到最低,仅占CK的16%;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不仅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相互之间也呈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SEI)作为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征,可以全面的反映土壤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对马尾松的营造和利用,劳动人民有着传统习惯和丰富的经验。历史典籍中曾记载了不少这方面堪称科学的技术史料,这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和继承发扬的。但在十年浩劫中,形而上学猖獗,莫明其妙地刮起一阵“枪毙马尾松”的恶风,使我省相当数量的松林遭到了破坏;确定更新造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幼林主要气象要素随林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漳州市1-6 a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0-60 cm)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pH随林龄增加而升高,有效硼的变化规律与pH相反;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相关关系分析发现, pH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林分土壤肥力得分依次为:1a>2a>3a>4a>6a。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是全钾、有机质、全磷、水解氮、有效硼。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注重无机肥、有机肥、菌肥的配施;注重对磷肥、硼肥的施用,控制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9,(21)
<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温、喜光,耐贫瘠,也是重要的用材树种。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互利共生体,对植物营养获取和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菌根的主要作用是扩大植物根系吸收面,增加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以及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比如增强抗病、抗旱、重金属耐受性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16.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解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随林龄(1、2、3、5、7年生)的变化,为研究尾巨桉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5个林龄的林分,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结果】尾巨桉人工林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林龄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5年生林地全磷与全钾含量均低于或显著低于(P0.05)其他各林龄;不同林龄林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土壤全磷及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未产生显著差异;随林龄增加,表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有增加趋势,土壤磷钾比、碳钾比、氮钾比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间土壤氮磷比未产生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研究区尾巨桉中幼龄期林下土壤碳氮循环速率较低,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有所下降。5个林龄土壤磷元素含量较充足,氮元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人工林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概述全球人工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我国人工林资源在世界所处地位的基础上,系统地综述了马尾松人工林在遗传改良、立地选择、整地、施肥、密度等营林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效;针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经营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不同林型土壤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别山东南缘3种马尾松林型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尾松林龄为22年的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内各设置样地3块,采用5点取样法分层(20cm为1层)取样,并测定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比较不同林型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马尾松各林型0~60cm土层土壤有机C、全N、全P和全K含量均表现为马尾松×枫香混交林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马尾松纯林。2种混交林各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高于其纯林,其中混交林表层(0~20cm)土壤有机C含量较纯林增加了1.9倍,全N含量较纯林增加了2.6倍;土壤全P、全K含量变异性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07和0.10,在不同林型及不同土层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林型土壤C/N、C/P、C/K、N/P随土层的加深均有所降低,其中马尾松纯林表层土壤C/N显著高于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表层土壤C/P、C/K和N/P较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了44.22%,45.83%和57.59%;C/N、P/K较稳定,变异幅度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07,属弱变异;C/P、C/K、N/P、N/K变异系数均在0.2~0.5,变异幅度较大,属中等变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有机C与全N、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K含量相关性较小;土壤全N与全P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4;土壤全K与土壤全N、全P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大别山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有效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C、全N含量及C/P、C/K、N/P和N/K值,且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更显著,而森林类型的改变对土壤中P、K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蔡清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22-7124
通过对将乐县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物总量为35.512 t/hm2,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为28.608、3.861、3.043 t/h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0.56%、10.87%及8.5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干(40.90%)〉枝(25.73%)〉根(23.87%)〉叶(9.50%);就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而言,马尾松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3 m区分段,而干则主要分布在0~2 m区分段。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人工林树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精确量化马尾松树冠因子,为进一步制订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设置27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相关指标,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标准去叶枝鲜质量与标准枝的叶鲜质量,树冠轮廓与胸径,材积与冠幅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马尾松人工林以轮生枝数为6的枝条出现的频率最大,轮生枝数为3~8的枝条数量占轮生枝总数的84.946%,其分布近似正态。针对标准去叶枝鲜质量与标准枝的叶鲜质量构建了指数函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0.901。利用胸径、冠幅和冠长3个林木因子构建了树冠轮廓模型,树冠轮廓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大,在95%置信区间内,当胸径变化1个单位时,树冠轮廓相应变化39.4%。在分析材积与冠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材积-冠幅的预测模型,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其决定系数达到了0.853,相关性极显著(P<0.001)。【结论】所建模型预估精度较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较精确地定量马尾松的树冠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