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7,(3):78-78
一、池塘的准备 1.池塘的修整 成鱼池塘每1~2年要修整、清理一次,按要求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塌陷的塘埂,疏通进、排水系统,并彻底清除杂草、敌害。清整池塘的作用有:消灭野杂鱼和有害水生昆虫,减少养殖鱼类的敌害和争食对象;疏松底质,增加营养盐类:消除杂草及潜伏的各种病原体,减少鱼病的发生;改善池塘的保水、保肥性能,增加蓄水量。如塘边有高的树木等遮阳物,建议清除。  相似文献   

2.
王向阳 《齐鲁渔业》2007,24(4):20-20
1.1养殖池塘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太小或水深太浅。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未能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加之池塘渗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三是进出水条件差,有的垦区虾池小潮无法换水。四是淡水水源缺乏,海水的比重偏高。  相似文献   

3.
龙振军 《内陆水产》2002,27(12):28-28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防止或减少鱼类因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鱼体抗病力,才是防治鱼病的基本措施。1改善养殖环境1.1修整鱼池养殖鱼池宜大不宜小,宜深不宜浅。鱼池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淤泥逐渐堆积,不但会影响容水量,而且对水质及病原体的孳生、繁衍均有影响,因此冬季干池后,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修整清淤,清淤后的鱼池不必急于注水,最好让日光曝晒,严寒冰冻一…  相似文献   

4.
檀英桃 《河北渔业》2012,(8):47-47,55
1 平山县水产养殖情况 1.1 池塘养殖 1.1.1 一般经济鱼类养殖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冶河两岸和滹沱河沿岸以及渠道的附近,始于1970年,最初是将不规则水坑修整成池塘,1983年重新规划建成高标准池塘,目前只有部分池塘实现了精养高产,鲤鱼、草鱼搭配鲢鱼、鳙鱼的养殖模式单产最高可达26 250kg/hm2.  相似文献   

5.
李晓霞 《科学养鱼》2003,(10):30-30
一、池塘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 1.养殖池塘选择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不合理,池面积太小或太浅。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养殖户为了眼前利益,难以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现已承包到户,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思想不统一,加之池渗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三是进出水条件差,有的垦区虾池小  相似文献   

6.
北方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北方池塘水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高产池塘一旦出现水质问题,会严重影响渔民的经济效益。如何改良池塘水质呢?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彻底进行池塘改造池塘底泥是影响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过厚的淤泥不仅大量耗氧,还会产生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危害鱼类。目前,北方地区许多池塘多年没有清淤,淤泥过厚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厚达1m多,养殖池塘越来越浅,水质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养殖效果。池塘清淤是改良水质的关键措施。黑龙江省巴彦县渔民通过池塘改造,彻底改良了池塘养殖环境,显著提高鱼产量和效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是养殖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残饵、鱼类粪便等有机物质以及泥沙不断地沉积池底而产生淤泥,但淤泥过厚会使水体污染,若不及时清淤消毒,就会成为各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继而引发鱼病甚至死亡,影响了池塘的生产水平,因此要提高池塘养殖水平,积极开展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是渔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南方大口鲶原是生活在长江、珠江等江河水系的肉食性凶猛野生鱼类,在池塘养殖"四大家鱼"时作为鱼类敌害被清除。1985年四川试养成功以后在全国各地推广。南方大口鲶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效益好,是水产养殖的优良新品种,值得大力开发养殖。德清天地水产有限公司于2008年底开始在雷甸镇雷甸村开挖池塘进行试养。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海蜇室内试养和池塘养殖的经验,就其塘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 池塘状况 选择靠近海边、进排水方便、有淡水水源的池塘进行整修改造、清淤筑坡,坡比一般在1:3以上。池塘面积不限,一般单池在1ha以上,或仿自然生态。养殖后期,池水深度要求达到1.8m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养鱼池塘的淤泥是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剩饲料和有机肥料等的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逐渐形成的。清淤就是把这些淤泥进行清除和改善。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应用,池塘的放养密度增大,鱼产量的提高,池塘的清淤尤为重要。洛阳市吉利区非常重视清淤,每年冬季都要清淤,鱼产量已达到3000-4000千克/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1池塘养殖海蜇回捕率低的原因1.1养殖池塘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太小或水深太浅。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未能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加之池塘渗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三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乌鳢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是江河湖泊中最常见的底层肉食性鱼类。过去,由于其捕食其他草食性鱼类,因而常被当成池塘养殖的敌害鱼类。但是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最近几年来,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都有非常广泛的养殖,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目前,随着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产健康、优质、无  相似文献   

13.
忻元扬 《科学养鱼》2006,(12):83-83
1.常规鱼类的健康养殖要点:①修整池塘,清除污泥,完善进排水设施,改善池塘环境。②实现井、泵、渠、增氧机械配套,完善机械设施。③投放优质苗种,控制合理密度,实现模式化养殖。④科学调控水位、水质,增加水体的氧化功能和自净能力。⑤在病害防治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14.
三、鱼病的预防(一)消毒养殖水体近些年来,由于忽视鱼类养殖水体的清消工作,发生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给我国淡水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池塘的清整消毒主要包括修整鱼池和药物清塘。1.修整鱼池鱼类养殖水体,特别是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后,淤泥  相似文献   

15.
刺参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增养殖的实践,介绍一下刺参池塘养殖中水质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池塘清整经累年养殖后,池底和参礁上沉积了大量残饵、粪便、污泥、腐烂的海草以及动物尸体等杂物,其上滋生了大量的有害微生物,易败坏池水环境,故一般养殖2~3年就要彻底清整一次。池塘清整多在春季进行,也有的在秋末池内刺参捕完后清整,方法如下:1.清淤排干池水、捡净刺参,将参礁移出或用高压水泵冲净,清除池底淤泥和敌害生物。但不能把池底挖得低于海水低潮线,否则不利于池底水体交换,必要时回添新沙,然后曝晒一周以上。清理完的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6.
鲇鱼 (SilurusasotusL .)隶属鲇形目 ,鲇科 ,鲇属 ,为凶猛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 ,营养价值高 ,在北方地区常被作为产妇的补品。鲇鱼原被作为池塘养殖的敌害加以清除 ,近年来随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 ,鲇鱼已成为池塘养殖的配养鱼 (潘伟志等 ,1 992 ) ,在有些地区甚至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主养鱼。鲇鱼作为凶猛肉食性鱼类 ,其养殖方式与常规养殖鱼类养殖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 ,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 ,将会影响鲇鱼养殖的发展。笔者根据从事鲇鱼养殖的实践 ,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鲇鱼人工养殖的技术关键 ,以…  相似文献   

17.
<正>胭脂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无论从观赏还是食用角度来看,胭脂鱼的养殖市场前景都较好。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与准备池塘靠近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周边无污染源。池塘最好为长方形,适宜面积3~5亩,水深1.5~2米,池底平坦。放养之前,对池塘进行整理清淤消毒,并配备增氧和灌溉设备。二、鱼种放养每亩放养8~10厘米大规格鱼种1000尾左右,搭  相似文献   

18.
池塘80:20主养异育银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件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少淤泥;pH值7.5~8.5,增氧机、水泵等设施配套齐全,进排水口均有拦鱼栅,其中进水口用20~40目的筛绢过滤,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及其卵的进入以及池鱼逃逸。二、放养前的准备池塘于冬季干塘进行彻底清淤和曝晒,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10~20克/米3全池泼洒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以及一些病原体。放养前7~10天,加注新水至0.8~1米。三、鱼种及放养1.鱼种要求规格均匀,体表光滑,健壮活泼,鳞鳍完整,无病…  相似文献   

19.
唐志勇 《科学养鱼》2006,(10):25-25
鲻鱼(图见彩中插2)是淡水池塘养殖的一种优良的搭配养殖鱼类。2004年我县开始进行鲻鱼、河蟹、草鱼池塘混养技术示范,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过10厘米,应进行清淤,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  相似文献   

20.
宋憬愚 《水利渔业》1999,19(1):26-26
金鱼是我国的传统观赏鱼类,近几年,金鱼养殖业发展很快,生产上多用小型水泥池饲养金鱼,它效果虽好,但投资过大致使养殖成本较高,而利用池塘饲养,由于金鱼活动能力弱,觅食力差,易受敌害生物侵袭,致使其生长慢、成活率低,且池塘饲养的金鱼体长、尾短,观赏效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