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美国白蛾高毒Bt的筛选和杀虫蛋白基因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测定,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和本实验室保存的12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中筛选到16株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具有高毒力的菌株,用SDSPAGE和PCR-RFLP方法对16株Bt的杀虫蛋白和杀虫基因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1株Bt菌株中同时含有130 kDa和60或70 kDa的蛋白,1株同时舍有130和140 kDa的蛋白,3株只含有130 kDa的蛋白,1株含有30 kDa的蛋白;有14株Bt同时舍有cryl和cry2类杀虫蛋白基因,其中4株还包括cry9类基因,2株Bt中没有鉴定到已知基因类型,可能含有新的杀虫基因.16株Bt菌株均不舍cry3、cry4、cry8和cry10类基因.  相似文献   

2.
从拟谷盗虫尸中分离到一株对鞘翅目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毒杀作用明显的Bt菌株Bt886。幼虫死亡率高达 6 0 % ,存活者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过晶体形态特征和杀虫谱分析 ,初步确认该菌株属于cry3类。比较cry3类基因的保守序列 ,利用一对cry3特异引物成功地从Bt886菌株中克隆到了一段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上。测序分析发现该片段与cry3Aa1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确定来自毒蛋白编码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869(Bt869)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血清型鉴定为库斯达克(Kurstaki)变种的一个新菌株。利用Bt869菌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表明用其防治不同龄期的幼虫,具有防效高、杀虫速度快和药效稳定等特点。对天敌无害,对人畜安全,又不污染环境,防治美国白蛾有自己的特色,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4.
1994、1995年6~8月,利用不同浓度的Bt、GV、Bt—GV对分月扇舟蛾进行了杀虫试验。其结果;Bt最好防治效果为64.9%;GV最好防治效果为62.5%;Bt GV最好防治效果为91.9%。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昆虫尸体、叶面、水和储粮中的细菌,能产生多种毒性蛋白质,每一种分别对不同的生物目标如昆虫、线虫、螨虫、原生动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具有毒性。研究了大多数Bt毒素通过结合特定的细胞膜受体来识别其特定的靶点。结果表明:Cry毒素还可以通过与特定受体的相互作用杀死人类癌细胞。副孢毒素(Parasporins)是一小类毒素,可能具有杀虫活性,可以通过识别特定的膜受体杀死多种哺乳动物癌细胞。表层蛋白(SLP)与Bt产生的其它蛋白质不同,也在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种产生。SLP能与昆虫和人类癌细胞的膜受体相互作用。Cyt毒素的结构与Cry毒素不同,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主要对可传播人类疾病的蚊子幼虫具有毒性,如按蚊、伊蚊和库蚊。除了孢子形成过程中产生的Cry、Cyt、SLP和副孢毒素外,Bt菌株在营养生长期也产生具有杀虫活性的Vip(营养期杀虫毒素)和Sip(分泌性杀虫蛋白)毒素。  相似文献   

6.
赵红盈 《林业科技》2010,35(2):25-26
分月扇舟蛾幼虫取食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基因小黑杨后,Bt杀虫蛋白在其中肠、血淋巴、马氏管中含量比较高;而先饲喂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基因小黑杨4d,再饲喂非转基因小黑杨后,其所繁育的蛹、成虫、卵、幼虫中均不合有Bt杀虫蛋白。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Bt制剂中添加蔗糖、糖精、维生素C和几丁质酶等物质后发现,以上这些物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昆虫取食及提高Bt制剂杀虫效果的作用。其中糖精0 2g·L-1试验所设置的15、20、25℃条件下,刺激昆虫取食及提高Bt制剂杀虫效果的作用明显好于其它物质,与单用Bt相比,杀虫效果分别提高了39 9%、42 8%和29 4%。此外,增效剂的加入有利于加快Bt制剂的杀虫速度,提高害虫的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和Bt毒蛋白基因的分类;概述了Bt毒蛋白基因在杨树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效果好,无残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毒害,对天敌昆虫伤害小等优点,是目前使用量较大,使用面积较广的生物农药。为了掌握Bt悬浮剂对马尾松毛虫的杀虫效力,1993年我们进行了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供试材料供试药剂为广西生物制品厂提供的100亿活芽孢/毫升Bt悬浮剂。喷药机械使用国产精蜒牌和日本产DM-9型背负式弥雾喷粉机各一台。供试对象为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四龄幼虫。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广西荔浦县花塞乡相付村塘莲屯的马尾松纯林。林地为缓坡小山丘,树龄5~Ic…  相似文献   

10.
农林业转基因抗虫性育种的研究、应用情况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和杨树的抗虫性研究、应用及其作用特点,明确了对它们的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Kang  Shi  Sun  Dan  Qin  Jianying  Guo  Le  Zhu  Liuhong  Bai  Yang  Wu  Qingjun  Wang  Shaoli  Zhou  Xuguo  Guo  Zhaojiang  Zhang  Youjun 《Journal of pest science》2022,95(1):101-114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a naturally occurring entomopathogenic soil bacterium, has been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sprayable Bt biopesticides for over a century. Insecticidal Bt Cry proteins are particularly well suited for use as plant-incorporated protectants in transgenic crops (Bt crops) due to their specificity against insect pests and safety for non-target organisms.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Bt products, however, has been challeng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in the field. RNA interference (RNAi), a species-specific control alternative that has been deregulated and commercialized in the USA and Canada, provides a new mode of action to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Bt products. Based on our preliminary research, we hypothesized that pyramiding/integrating Bt with RNAi can address/manage resistance issues related to Bt traits. To examine this overarching hypothesis, we (1)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a serine/threonine kinase gene (fused) of the Hedgehog (Hh)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 a global superpest; (2) profiled Pxfused expression in Bt-resistant P. xylostella strains; and (3) investigated the involvement of Pxfused in Bt Cry1Ac resistance in P. xylostella. Pxfused expression was elevated ubiquitously in all Bt-resistant strains, and silencing of Pxfused led to larval and pupal mortality in both Cry1Ac-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trains, suggesting that Pxfused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RNAi-based resistance management.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not only identify a molecular target to control a devastating lepidopteran pest, but also shed light on a novel resistance management strateg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wo biotechnological techniques with distinct modes of action.

  相似文献   

12.
用对鳞翅目比较敏感的4种苏云金杆菌菌液浸渍马尾松针叶,喂食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5天后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1=1.0635+0.4515x,Y2=-1.4470+0.8130x,Y3=0.2059+0.615x,Y4=3.0026+0.1179x;半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5.2368x108、8.5171x107、6.2374x107和8.7648x1015cell/ml。以3x108cell/ml浓度感染4龄幼虫,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7473、3.5572、4.8177、16.0862天。结果表明:Bt(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次于Bt(3),但致死中时间最短,可供生产上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13.
以松果梢斑螟为对象,利用布撒器抛撒Bt药包和施放1.2%苦参烟碱烟剂进行生产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布撒器抛撒Bt药包,红松球果的受害率为5%;1.2%苦参烟碱烟剂,受害率为34%,布撒器的防治效果远远好于1.2%苦参烟碱烟剂。在林龄大、树木高的林分条件下,建议采用布撒器抛撒Bt药包的方法防治松果梢斑螟。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长治地区槐尺蛾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查悉槐尺蛾在长治地区1年发生4~5代,并了解到其的生活习性。选用不同浓度的氧化乐果、灭扫利、溴氰菊酯、灭幼脲、辛硫磷、来福灵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药剂对槐尺蛾2、3龄幼虫进行了室内防治实验,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种常规浓度的化学农药来福灵、溴氰菊酯及生物药剂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槐尺蛾幼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利用PCR分析技术 ,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 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 ,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 1∶1比例 ,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 ,表明基因仍稳定存在。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 (邻近杨树林地和健杨林地 )间的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探索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新途径,推广新药剂药械,2009年在林间进行了应用撒布器施放阿维菌素、Bt、森得保粉剂灭虫药包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防治效果89.32%以上,阿维菌素防治效果82.26%以上,Bt防治效果86.25%以上;非靶性昆虫施药前后数量波动幅度小,对天敌杀伤力小;其防治成本是人工防治的2倍,但效率是人工防治的3倍,效益是人工防治的1.5倍。证明该产品对害虫具有较高杀伤力,对非靶性生物影响小;使用机动灵活,适合于山区地形复杂、人员不易到达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降低防治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化美洲黑杨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陈颖  田颖川 《林业科学》1995,31(2):97-103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 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和50mg/l两种浓度的卡那霉素筛选转子,约28天左右的时间,有不定芽从外植体切口处形成。两种卡那霉素浓度下共形成275个伸长芽,存活了187株。这187株分别进入卡那霉素30mg/  相似文献   

18.
将来自Bacillusthuringiensissubsp.kurstaki的杀虫基因cryIAc通过综合质粒载体pEG601,整合到松树共生细菌B.cereus(Bc752)的染色体上,得到的工程菌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有明显的杀虫活性。此综合质粒含有能在营养期表达BtcryIAc基因的强启动子、cryIAc杀虫基因、四环素抗性标记基因tetr、8.0kb的EcoRI-NcoⅠB.cereus(O147)染色体片段。将综合质粒通过电击导入Bc752中,综合质粒与Bc752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将BtcryIAc基因整合到Bc752的染色体上。通过对转化子的DNA酶切分析、PCR扩增、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Westernblot、电镜观察、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tcryIAc基因已经整合到松树共生细菌Bc752的染色体上,并可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杆菌油烟雾剂脉冲式烟雾载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研究了苏云金杆菌油烟雾剂脉冲式烟雾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Bt菌粉柴油烟剂经过6HY-25型烟雾机后,仍保持活力;经纯化培养Bt对家蚕毒力没有下降;Bt烟雾直接对家蚕仍有致病力。经初步筛选,Bt油烟雾剂所用油以0号柴油为较好,Bt菌粉在Bit柴油烟雾剂中悬浮性好,烟雾化后Bt存活力高,且能自然扩散;食用植物油次之,而100号汽油对Bt有杀伤作用,研究还发现,烟雾机喷药咀直径大小是影响Bt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