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兆雄 《种子》1991,(3):66-67
随着1976年烟台市农科所从北京市农科院引入黄早4自交系后,紧凑型玉米在我省就拉开了序幕。首先,由烟台市农科所和莱州市李登海同志先后组配了烟单14号、鲁玉1号、鲁玉2号等紧凑型杂交种,1980年相继用于大田生产。1982年后,莱州市农科所育成  相似文献   

2.
1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区别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区别主要是植株茎秆与叶片之间夹角大小不同,叶向值不一。紧凑型玉米叶片上冲,穗上部夹角小于25°,穗下部夹角小于40°,而叶向大于40;平展型玉米杂交种茎叶间夹角较大,叶片平展或穗上部夹角大于25°,穗下部的夹角大于40°,而叶向值小于40。叶向值是反映穗位各叶片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综合指标,它受叶片与茎秆夹角、叶片下垂程度、叶片长度的影响:其值越大,表明叶片上冲性越强;其值越小,表明叶片越平展,下披程度越大,一般以值40为区分紧凑与平展的界限。计算公式是: Lov=90°—X×h/H 式中X为茎叶角,h为叶下垂长度,H为叶长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不同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玉米在栽培上与产量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品种、密度、施肥水平。为了探讨紧凑型玉米在我县的适宜种植密度,特设置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加。即栽4500株/667m^2〉4000株/667m^2〉4000株/667m^2〉3700株/m^2〉3700株/667m^2。  相似文献   

4.
张学芝 《作物杂志》1991,7(4):16-16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换,产量不断提高,1949~1955年主要种植农家品种,亩产50~146公斤,1956~1964年改种黄县二马牙等品种,亩产147~172公斤,1965~1971年,改种双交种新双1号、烟双545等,亩产209~225公斤;1972~197G年改种烟三6号等三支种,亩产249~286公斤,1977~1982年改种丹玉6号等单交种,亩产284~37.4公斤  相似文献   

5.
通过紧凑型玉米6个处理的密度试验,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能够取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研究,6个试验处理栽培密度中,以5500株/667m^2产量最高,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6.
秦泰辰  徐明良 《种子》1992,(2):43-45,79
玉米、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三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在继续抓好水稻和小麦的同时,突出抓好玉米生产,使“八五”期间玉米总产确保1900亿斤,争取2000亿斤,是当前畜牧业、工  相似文献   

7.
周明发 《耕作与栽培》1992,(4):43-48,26
近年来,紧凑型玉米在各地都显示出较大的增产替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贵州省已将紧凑型玉米的推广列入“八五”期间的重点推广项目。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各地的攻关课题。本文就今年我县的各种试验,观察结果,提出建立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设想与大家进行榷商。一、选择适宜本地区的高产组合由于各地的耕作制度、栽培水平、土壤肥力、所处的地理差异等等的不同,导致各组合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国内外以紧凑型为特点的玉米杂交种不断涌现,并在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生产实践证明,紧凑型比平展型玉米品种有着显著的增产潜力。发展紧凑型杂交种,是“八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的重点,也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开发粮食和饲料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着重分析两类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表现,旨在探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适推区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加速推广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莱州市的紧凑型玉米育种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原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现莱州市农科院)利用美国材料选育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掖 107,育成了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掖单 2号,打破了全国种植平展型玉米的格局.继掖单 2号之后,莱州市又利用自育的 8112、 478自交系,先后育成了掖单 4号、掖单 12号、掖单 13号、掖单 22号、西玉 3号等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在全国广大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到 90年代中期,掖单系列、西玉系列玉米单交种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1/3,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品种的主导地位.莱州市由此成为紧凑型玉米种的发源地,为全国的玉米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出口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繁育要点山东莱州市种子公司杜克民山东莱州市种子公司自1987年起连续7年向日本出口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4号、12号、13号等38万公斤,各项质量标准均达到日本的要求,创外汇76万美元。出口日本的玉米杂交种质量,要求纯度达到99.0...  相似文献   

11.
紧凑型玉米的增产机制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以及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它具有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这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而且在高密度下,紧凑型玉米植株个体间竞争小,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该类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高密度下,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也是进行紧凑株型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紧凑型玉米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从多个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牛峰 《种子科技》1997,(4):40-41
紧凑型玉米模式化高产制种技术安微省阜阳市农科所(236031)牛峰紧凑型玉米制种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遗传结构优良的自交系,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高质量的种子。本文根据这一原理,结合紧凑型玉米的特点,制定一套高产模式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6个试点5个移栽叶龄的随机区组试验,得出贵州紧凑型玉米育苗移栽的最佳移栽叶龄2叶1心至3叶1心.  相似文献   

15.
应用我州现行杂交玉米栽组合接替组合,连续三年在不同海拔区段进行苗情观察试验,通过与山东研究结果对比,研究了我州紧凑型杂交玉米生育规律。结果表明:我州玉米叶片数,伸长节间数比山东减少,州内随海拔的增高而增产;根层减少,不同海拔无差异,不同组合有差异;拔节叶角度大,随海拔的增高而小,单株总叶面积缩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生育期低海拔比山东缩短,中海拔和高海拔延长,沿海拔的增高及播期的提高前而延长;在相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育苗和栽培方式对紧凑型玉米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采用土育苗移栽,均比露地直播增产增收显著。在育苗方式上以营养索,营养块育苗为好,在栽培方式上以侧膜移栽最佳。  相似文献   

17.
18.
1993~1994年,通过对我省几个主推玉米新组合制种三因素五水平组合试验研究表明:成单11、成单14、川单9号、掖单13制种获得高产必须提高种植密度,增大氮、钾肥施用量,并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相应的优化组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周登榜 《耕作与栽培》1992,(5):37-38,46
1991年德江县试种紧凑型玉米532.5亩,平均亩产449.8公斤,比平展型玉米增产,9.6%,展示了其巨大的增产潜力。现将紧凑型玉米在我县种植的生育特征及栽培对策简介如下,以供各地推广参考。一紧凑型玉米的生理特点玉米的整个生育周期,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播种到开花期约占全生育的60%,生殖生长的干物质积累占40%;从干物质的积累量来看,开花到成熟期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玉米株型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紧凑型玉米各叶片长度在茎杆上的空间分布呈近似纺锤型,叶角度较平展型小,叶向值也大,其受光姿态优于平展型.紧凑型米玉对CO_2同化强度、根系吸收强度比平展型大;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平展型高.紧凑型玉米具有体内氮素代谢旺盛,后期不早衰,籽粒灌浆快,粒重高,单株生产力大和适宜密植等优点.选育和推广高光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