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Bellemont,CB-801,3264,浙湖114与籼,粳稻杂交亲和性比较表明:Bellemont,CB-801表现出广谱,偏籼型的亲和性,基中Bellemont亲和性优于CB-801。它们均不携带不育胞质的恢复基因,综合考虑株型,开花散粉习性,其更适宜 于转充和不育系;3264,浙湖114为窄谱,偏粳型广亲和品种,它闪对粳稻BT型不育胞质具有恢复能力,可以作为转育广亲和恢复系的基础材料。系谱 相似文献
3.
水稻灿粳杂种人工种子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二个水稻籼粳杂种幼穗业源的愈伤组织上,分化出大量不定芽,在2,4-D0.2mg/L,BAP2mg/L的MS培养基上,亚优2号不定芽增殖率可达3.5,无菌条件下,以不定芽作材料制备的人工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60.0%,最低也可达15.0%,使用麦芽糖代替蔗糖,以及用较大的不定芽都可提高人工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5.
籼-粳杂种稻米几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应用莫惠栋等新近提出的p+q十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籼-粳杂种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试材的p=4, q=5。结果表明:(1)粒长、粒宽的遗传受母株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着生在F1植株上)间没有发生遗传分离;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则在F2米粒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离,故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2)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 相似文献
6.
7.
籼粳稻的鉴别在应用药物鉴定上,除苯酚反应外,氯酸钾也是其一,冈彦一认为其可靠性颇强而加以推荐。根据我们的研究,采用任何单一指标都难以完全鉴别籼粳(都有一定比例的误分率或例外)。本试验旨在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亲和基因和光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和利用,梦寐已求的利用灿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已成为可能,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为了在今后以籼粳交组合为主的杂交稻生产中保证种子质量,使种子工作跟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从现在起,就必须对籼粳交杂种的 相似文献
9.
<正>1水稻亚种间杂种及亚种间杂种的标准人们认识的水稻亚种间的超强杂种优势来自籼粳稻直接杂交产生的大青棵(或称冬不老)。大青棵巨大的源、库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水稻育种家们的强烈关注和悉心研究。大青棵的低育或不育、超高和延迟抽穗,这些只是表现型特征,而与其对应的是大青棵的细胞核为籼粳各半,即为籼粳两大基因组等量集合的基因型(简称基因组基因型),这个基因型特征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中鲜见有人从此角度来思考,特别是将其表现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配子体败育及其与小穗不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携有和不携有广亲和基因的两种籼粳亚种间杂交为材料,观察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发生过程,明确杂种雌雄配子体败育的特征,结果显示:花粉和胚囊的败育均与小孢子和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前者表现为小孢子间有丝会裂不同步,导致部分花粉不能正常成熟和败育,后者表现为大孢子有丝分裂异常(包括一些大孢子有丝分裂的延迟)在成熟的胚珠中不能形成胚囊,利用整体染色技术直接决定了杂种胚囊的育性,不同于携有广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SNP标记进行水稻品种籼粳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分为籼、粳2个亚种,随着杂交水稻的发展、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本研究利用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信息,通过计算约200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的SNP-index值,进行籼粳特异SNP位点筛选,最终得到4084个籼粳特异SNP位点(4k-SNP);同时确定以籼粳指数作为水稻品种籼粳鉴定的指标。研究进一步采用大规模简单随机取样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籼粳特异位点进行数据降维处理,将4k-SNP精简至40个SNP位点(40-SNP),用于水稻籼粳鉴定。为了验证40-SNP的籼粳鉴定效果,本研究一方面利用水稻生产上推广的82份选育品种,对40-SNP籼粳鉴定结果与4k-SNP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0-SNP与4k-SNP得出的粳型指数非常接近,相关系数为0.99;另一方面利用全球6类型(indica、aus、rayada、aromatic、tropicaljaponica、temperatejaponica)水稻品种共49份材料,对40-SNP籼粳鉴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籼粳杂交稻米有关品质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其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供试籼稻和粳稻间无显著差异;粒长、粒宽和糊化温度则中快,显性模型,其增、减效等佃基因频率在供试籼稻和粳稻彰极显著差异。一般来说,供籼稻中比供试粳稻中含有更多的控制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显性基因。平均而言,长对短、窄对宽、高糊化温度对低糊化温度为显性;显性 粒长和粒宽性状上为部分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他们对籼粳稻杂种不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团队不仅分别克隆了控制水稻杂种雌配子(胚囊)育性基因座位上的广亲和基因S5和雄配子不育基因Sα,还对这些基因所在座位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S5基因座上三等位基因系统(triallelic system)模式和Sα座位中的"两基因/三元件互作"的模型(two-gene/three-component interaction model).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稻杂交育种和水稻品质改良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进化中生殖隔离形成的分子机理上提供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证据.这是中国科学家继2006年阐明Boro 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以后,在植物杂种不育机理研究方面又一次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籼粳杂交F2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异常分离及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石狩白毛和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的F2分离群体共116株,构建了含88个共显性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覆盖了水稻(Oryza satiwa L.)基因组1406cM。分析了这些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有27个标记(30.7%)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而表现为异常分离,同时还发现了6个异常分离的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RM302——RM212,第3染色体上RMl43——RM85,第6染色体上RM540——RM276,第7染色体上PAl—A5261.和RM432——RM455,第12染色体上RM519——RM235。偏离分别指向两种亲本基因型。说明相关的异常分离因子以不同的方式控制雌雄配子的传递比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