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稻粒黑粉病俗名乌谷、黑谷病,属于真菌型病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重点表现在不育系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作如下的浅述.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研究报道也很多。但是,对稻瘟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尚未见到报道。笔者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病在制种中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防治技术。1 稻瘟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发生规律1.1 制种亲本的抗性。稻瘟病主要危害母本,父本很少发生稻瘟病或发病较轻。究其原因,是父母本对稻瘟病的抗性不同所致。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7.
在杂交稻制种高产片(亩产250公斤左右)中调查统计,个别田块尽管花期相遇,父母本苗穗结构合理(父本6.5万左右,母本20万左右),可结实率仍然较低(35%左右),制种亩产在150公斤左右。进一步分析这些高产片中的制种低产田块发现,母本的柱头外露率较低(40%左右)。据试验研究,母本柱头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制种不育系的异交结实,除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受不育系本身的制约。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试验,认识到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由开花当时授粉和柱头外露授粉两者构成,且有一定规律可循。1 开花当时授粉结实1.1 花时相遇率: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恢复系一日结束开花的时间,春制早熟组合(V98、V49、V8312、V 辐26、V314等)在夏令时12.00~12.30时,中熟组合(汕优64、V35等)在12.30~13.00时,迟熟组合 相似文献
9.
10.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分析了近几年所调查的198块不同类型制种田情况,其苗穗结构、结实率、制种产量等的相互关系是:有效穗与制种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r=0.9144);结实率与制种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r=0.8879);在相同有效穗(母本亩18万左右)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水稻制种田部分不育系破口,大部分穗茎处于幼穗分化7~8期喷施多微灵,包颈率比对照减少7.9~58.4个百分点,异交结实事增加2.7~11.6个百分点,单产提高7.4~41%。增产的原因在于能更迅速有效地解除不育系包颈,促进抽穗整齐,促使剑叶下垂,减少授粉障碍,改善不育系开花习性,提高异交结实率。目前国内报导在杂交水稻制种田使用的各类药品繁多,作用不一,其中效果类似的,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调花灵与Ⅳ型“920”增效剂。多微灵是福建南平地区农科所的科技成果,据资料介绍,只要正确使用多微灵,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验证其效果及利用价值,我所从1988年开始引进多微灵进行田间试验,经过1988~1991年连续4年的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获得满意效果,深受制种户欢迎。现将4年试验示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制种实践中,将距叶片尖端几厘米处出现的两边边缘收缩、叶脉弯曲、呈明显皱束状“缢痕”、似葫芦形状的叶片称为葫芦叶。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实践表明,要使杂交水稻制种单产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寻找新的高产途径。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在高产的苗穗结构形成之后和花期相遇理想的前提下,如果母本异文结实率达到50%以上,则制种亩产量可突破250公斤。由于田间的花粉密度小,花粉的利用率低,花时相遇的机率低,造成了母本异交结实率低。在制种过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益。特别是在杂交稻制种方面,使用激素成功地解决了母本包颈、提早花时、促进颖壳开张和柱头外露等技术难题。花信灵是广西临桂综合化工厂新推出的花时调节剂。为考察其提早母本花时效果、提高花时相遇率的程度和提高柱头外露率以及增大张颖角度等实用效果,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组合:V_(20)A×密阳46。 1.2 试验地点:龙山县王爱村。 1.3 试验方法:每亩用量30g,分别在抽穗40%、80%时喷雾,每次每亩15g、兑水20kg,选晴天上午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一开始就成为杂交水稻扩大生产和经济潜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的当家组合汕优63,由于其母本的异交习性偏差,直接影响制种产量的提高,挫伤农户的制种积极性。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教育单位与生产部门合作,研制出一批多功能增效剂、增粒剂及调花剂等新型激素类药物,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本试验以汕优组合制种为对象,研究“AB型增粒剂”、“883丰产 相似文献
16.
花调灵是常州市种子公司为了适应杂交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实行不割叶、不剥苞的定向培育技术,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于1983年以多种激素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应用推广证明:不论是杂交稻制种或不育系繁殖,一般每亩可增产种子25公斤以上,增幅18.2%~31.6%,而且使用简单、安全,效果稳定,没有副 相似文献
17.
18.
两系杂交稻 6 50 0 2以其高产优质著称 ,1999年我公司配制 6 50 0 2杂交种 4 0 hm2 ,产种 12 7.8t,平均单产 3195kg/ hm2 ,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标。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根据亲本特征特性合理安排播差期1.1 亲本特征特性 :1.1.1 父本 9311:株高 115cm,4月下旬播种 ,播始历期 10 5d,主茎叶片 17.5片 ,穗粒数 180粒。正常气候条件下 9∶ 2 0开花 ,开花从始花到大量开花 10~ 15min,单穗开花 6~ 8d,群体花期 8~ 11d。该品种对氮肥较敏感 ,生长繁茂 ,但成穗率低 ,穴有效穗 15穗左右。散粉畅 ,花粉量大 ,对九二○反应敏感。1.1.2 母…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3种处理对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药效试验,通过结果分析比较表明,3种处理以20%三唑酮乳没防治效果最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次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不明显。从而为生产上防治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适宜玉米制种,随着种植面积增加,品种来源广泛,种植模式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田间病虫害种类也发生改变。棉铃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等害虫逐渐成为田间优势种群,玉米螟为害减轻,瘤黑粉病发生普遍,玉米锈病在部分地块发生较重。文章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害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