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进行的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试验表明,硬粒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包括抗病性、粒重和品质,容易传递给普通小麦型的后代,因此硬粒小麦是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种质资源,硬粒小麦品种Vallezisia和Sauwne20具有短秆、多抗和千粒重高的特点,而且容易传递给杂种后代,所以是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2.
栽培小麦最重要的物种是面包小麦和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不同,硬粒小麦的生长习性具有春性或半冬性属性。硬粒小麦的适应性与面包小麦的适应性大体一致,但是它的种植广泛性却低于面包小麦,因为硬粒小麦不适宜某些特定的Chapati和面包加  相似文献   

3.
1中优9507品种来源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硬粒小麦课题组(曾道孝先生等),利用春性普通小麦品系中7606/京771与春性硬粒小麦引1053(墨西哥)杂交,获得普通小麦类型中作81311,再从其异地衍生系郑州8603”混合群体中经过多年冬播、系统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4.
1979—1980年考察了滇西小麦品种资源,搜集到样本125份,包括普通小麦86份、圆锥小麦3份,密穗小麦5份、硬粒小麦1份、云南小麦30份。查明了滇西小麦的种及变种,新发现普通小麦交种23个、密穗小麦变种4个、硬粒小麦变种1个、云南小麦变种10个。弄清了云南小麦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及普通小麦的生态型。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珍贵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5.
道罗费耶夫的研究指出,小麦属内有小麦亚属(19个种)和野生一粒亚属(8个种)。根据道罗费耶夫的原则,我国小麦可分为9个种和若干变种,其中六倍体种有普通小麦(变种127个)、密穗小麦(35个)、云南小麦(16个)、新疆小麦(7个)、西藏半野生小麦(23个),后3个种为我国所特有;四倍体种有圆锥小麦(19个)、硬粒小麦(11个)、波兰小麦(8个)、东方小麦(2个)。有的种和变种是近几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我国许多地区不仅可以种植硬粒小麦而且能够稳产高产。据西北、西南和华北北部的试种单位反映,硬粒小麦具品质佳(湿面筋和蛋白含量,抗病性强〈抗三锈、白粉病轻,稳产性好〉单产与当地种植的普通小麦品种相近,或略有增产)的特点。这是中国农科院不久前在银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硬粒小麦现场观摩会47名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育成一些综合丰产性好的品系,经叶绿素含量分析,a、b含量显著超过双亲,a/b比值略低于双亲。其中宁7840×Vallezisia和Vallezisia×黔花4号,综合丰产性优良,经叶绿素含量分析,宁7840×Vallezisia品系,叶绿素含量a、b分别为6.29和1.91mg/dm~2,分别高于双亲平均含量的29.16%和38.41%。而Vallezisiax黔花4号品系,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6.22和1.84mg/dm~2,分别高于双亲的平均含量的16.89%和18.71%。六倍体普通小麦是世界上种值面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人类的长期栽培驯化,它的遗传基础逐渐趋向狭窄,限制了它的产量潜力和抗灾能力。硬粒小麦具有AB染色体组,与具有ABC染色体组的六倍体普通小麦种杂交有部分的亲和性,近百年来硬粒小麦广泛染应用于普通小麦育种中,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苏联强力小麦品种萨拉托夫29,是在硬粒小麦参与下育成的,是一个可塑性很大的春小麦品种。普遍小麦中的AB染色体组与硬粒小麦的AB染色体组并不相同,Kerber成功地从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抽取出AABB部分,并发现这些分离出来的植株矮小,在很多方面与四倍体小麦种不同,而且它们特别适应与节节草(Aegilops sqarrosa)的D染色体组的结合。后来Kaltsikas等人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可见普通小麦中的AB染色体组与硬粒小麦的AB染色体组来源是不相同的。我们进行了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育成了一批遗传性稳定和基本稳定的综合丰产性优良的多抗小麦品系,对杂交后代进行了光合特性研究。等认为,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小麦产量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判断植株产量潜力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小麦抽穗至腊熟期,叶绿素的光合潜力与生物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9,萨拉托夫29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部叶绿素光合潜力与经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87,小麦开花至腊熟期叶绿素光合潜力与经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5。本文是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比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硬粒小麦(T.durum Desf) 又称通心粉小麦,是四倍体裸粒栽培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28,染色体组型AABB。分布区很广,世界五大洲均有栽培(栽培的面积仅次于普通小麦),但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以及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我国五十年代曾在西北、华北和西南部分省(区)  相似文献   

9.
1985年4月,第二次全国硬粒小麦现场会进一步确定四川西昌以南至云南滇中一带为我国硬粒小麦种植区之一。该区具有适合硬粒小麦生长发育的温光优势,在引用良种与采用良好栽培的条件下,产量高,蛋白质及面筋含量丰富,加工成通心粉或挂面,营养与适口性均佳。但在推广种植中,往往因种子出苗率低,基本苗不够而使产量低于普通小麦。为此,我们对大面积上三个推广的硬粒小麦引进种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84年4月3日至7月3日考察了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将该中心有关麦类资源整理、创新、异种属基田导入以及普通小麦育种等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介绍于后。一、麦类品种资源整理此项工作开始于1981年10月。计划对该中心1968—1981年保存的7万份麦类(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小黑麦、大麦)原始材料在3年  相似文献   

11.
太春3473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倍体硬粒小麦温光敏不育系DT94-1与六倍体普通小麦10686远缘杂交培育的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4005号)。该品种主要特点为中矮秆、耐密抗倒、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较好。一般穗数40万~45万/667 m~2,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40 g,适宜中高水肥地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不仅填补了山西省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空白,在开展种间、亚种间两系法杂种优势研究的同时,其后代根据结实率及温光反应情况也可选育出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达到资源创新、杂优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小麦春风送暖起微澜,万顷麦浪艳阳天。回首田园无限意,丰收沃野尽开颜。1.1小麦的起源与分布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是普通小麦(学名:Triticum aestivum L.),属于禾本科作物。小麦是世界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大约12000年前,在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人类就开始种植小麦,只不过当时种植的是一粒系小麦。后来从一粒系小麦进化为二粒系小麦,又从二粒系小麦进化为现在的普通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国内市场和出口都需要大量的硬粒小麦。硬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软粒小麦高2—4%。硬粒小麦可加工成优质的通心粉、面条和碎米,因此苏联第廿一次党代表大会在七年计划中提出要大量增加硬粒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伞山羊草作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和偏凸山羊草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花粉母细胞观察结果表明,小伞山羊草与硬粒小麦的杂种F1中期染色体为21I;小伞山羊草与偏凸山羊草的杂种F1中期染色体为3Ⅱ+15I。研究证明了小伞山羊草与硬粒小麦和偏凸山羊草杂种的真实性。为进一步将小伞山羊草中的有利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提供了新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T.aestivum L.) 普通小麦是小麦属最大的一个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2n=42,为六倍体裸粒栽培种。普通小麦起源于小亚细亚,分布世界各产麦区,栽培历史约八千年以上。普通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90%,以苏联、  相似文献   

16.
一个带有杂种致死基因的普通小麦种质鲁资3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杂种致死是杂种植株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遗传紊乱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小麦本身存在的杂种致死基因互补的作用,或者是远缘杂交导致的基因缺失或突变而造成的.杂种致死基因在很多小麦品种中多有分布,只是常常单独存在而不表达.在我国的小麦品种里杂种致死基因分布的研究只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极少量报道,但是对于近期培育的小麦品种和种质,有关杂种致死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少.带有杂种致死基因的报道比较少.作者在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Durum-Dasypyrum villosum amphidiploid)杂交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中,发现一个普通小麦品系鲁资357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无论是实生苗还是幼胚培养的再生植株都出现杂种致死现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生燕麦杂交F_2共61株,其中抽穗前(?)亡和黄化未能抽穗的共21株。分离出野生二粒小麦型、硬粒小麦型、斯卑尔脱小麦型、燕麦型和普通小麦型。野生二粒小麦型结实率11.2~63.5%,PMC染色体数为27~36。硬粒小麦型结实正常,PMC染色体数为2n=14″。斯卑尔脱小麦型结实率2.7~43.4%,PMC染色体数为37~50。燕麦型结实基本正常,PMC染色体数为41~43,出现1~2个单价体。普通小麦型的护颖包裹籽粒较松,不断穗节,容易脱粒,染色体数为39~45,结实率1.2~68.2%。杂种F_2不同类型植株的PMC染色体数为27~50,每株能抽穗扬花的植株都能结实,结实率1.2~92.3%。杂种F_2的小麦型中有一部分植株的芒长在外颖背上,表现出燕麦族的分类特征性状。  相似文献   

18.
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uble)、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以及普通六倍体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Kom.)、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aegilopides Bal.)4个基因型麦属植物成熟胚(MEs)为外植体,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组织培养效果做了初步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非六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差异显著,具有很强的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依赖性.其中栽培二粒小麦的成熟胚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培养特性,它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以及组培效率分别为95.00%、90.00%、32.40%、27.70%,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以及组织培养基因型的筛选,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小麦功能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以及小麦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满度一级的株系中,260个株系千粒重超全国小麦黄淮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亲本),占入选株系的81.5%,其中,最高千粒重为61.22 g,超亲优势为46.28%;正交、反交后代在该性状上无差异,表明子粒千粒重与细胞质无关;目前已选育出抗旱、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千粒重40.1~61.22 g的株系263个,可直接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