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川W565是一个具有复小穗特性的普通小麦新材料,其复小穗特性遗传性状稳定,可用于超高产小麦育种。本试验选用人工合成小麦Syn83(普通小穗型)与复小穗小麦川W565杂交构建的F2群体,对复小穗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W565的复小穗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利用SSR标记对复小穗性状进行了初步标记,为下一步复小穗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两个多小穗小麦吕系六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主穗小数在25~30个的二个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85DH5015、SW94-30921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组配成6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材料,用世代均值法分析了6个状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来源多小穗小麦品系六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六个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两个多小穗小麦品系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西藏三联小穗小麦(TTSW)的持有三联小穗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表明TTSW的三联小穗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井建议将两对新基因定名为Ts1和Ts2;三联小穗性状与TTSW的不良性状(低千粒重,低结实率)无连锁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利用TTSW开展“三联小穗型”新株型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 AL 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型.[方法]通过 AL 型小麦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分离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亲本 P1 和 P2 以及杂种后代 Fl 和 F2 群体 4 个世代的育性进行分析.[结果]AL 型育性恢复基因的最适遗传模型为 E-1,育性恢复基因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 85.92;.[结论]小麦 AL 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由两对主效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遗传力较高,在小麦育种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棉花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棉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为通过株型育种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以短季棉品种百棉2号和中晚熟材料TM-1形成的P1、P2、F1、B1、B2、F2 6个群体,进行了棉花株型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显示:总果枝数、株高/果枝长度和主茎节间长度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0);有效果枝数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株高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0);果枝长度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D-2);果枝节间长度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C-0);总果节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3);果枝夹角受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D-3).总果枝数、株高、主茎节间长度和总果节数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果枝夹角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有效果枝数属于典型的主基因遗传;果枝节间长度属于典型的多基因遗传;果枝长度、株高/果枝长度以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并重.表明:对以主基因遗传或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的性状可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对以多基因遗传或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的性状可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累积增效基因的方法;对以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并重的性状要根据其主基因和多基因的相对效应大小分别考虑,最终达到主基因、多基因同时得到改良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用吉林农业大学特用玉米研究室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JN1和JN8组配的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性状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85.35%、53.06%和62.30%,微效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3.77%,3个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性状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部性状典型的小麦品种资源,采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穗长、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的怀状穗工与结实小穗数、亲本性状的遗传传递力与亲本性状表现一致;以显性效应为主的千料重,亲本性状传递力与亲本含显性增效基因多少一致;在加性、显性效应各一定比例的穗粒数、主穗粒重和具有一定互作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节瓜种子长度、宽度、质量进行主基因 + 多基因遗传分析,研究种子大小的遗传规律,选育优质节瓜品种。【方法】利用节瓜自交系 J16(大粒种)为母本、18FJ5(小粒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对 F2代种子的长度、宽度以及种子质量进行测定,并利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得到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规律。【结果】节瓜种子长度和宽度的最适合遗传模型均为 MX2-ADI-AD,即 2 对加性 - 显性 - 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 - 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 87.07%和 90.79%,两者多基因遗传率均为 0。30粒种子质量的最适合遗传模型为 MX1-AD-ADI,即 1 对加性 - 显性主基因 + 加性 - 显性 - 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 79.96%和 8.73%。【结论】上述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均远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建议在节瓜优质育种过程中要重视利用主基因,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小麦多小穗性的稳定性及其在杂种一代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期播种法和系X测验系法分别测定了4个主穗小穗数有25~29个的多小穗小麦品系的多小穗性的稳定性及其在杂种一代中的表现,结果表明,4个多小穗品系的主穗小穗数年度间变化不大,多小穗性表现稳定,在杂种一代中,4个 纱的多小穗性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呈部分显性遗传,显性度因材料、组合不同有较大差异(0.0892~0.6000),其中SW94-30921、90-271为一般配合力较优的多小穗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与恢复系中国春配制杂交组合,连续2 a对该组合的P1、F1、P2和F2代的育性进行了调查,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4世代联合分析法对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很高,分别为95.62%和90.32%;2008年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009年为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58%和6.11%,表明环境对其育性波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联小穗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oncv .tripletum)是一种特殊穗型的普通小麦 ,是混生在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一种特殊小麦类型 ,遗传性稳定。它是连接大麦亚族与小麦亚族的例证标本。西藏小麦地方品种“棒型小麦”就是典型的三联小穗小麦 ,有稳定的三联小穗特征。对三联小穗小麦“棒型小麦”并列小穗基因进行染色体臂定位研究 ,发现 :(1)正常穗型与并列小穗相比遗传呈显性。小麦中国春遗传背景中存在抑制并列小穗表达的基因 ;(2 )控制并列小穗的基因定位在 5AL、4BL、6BS、7BL、7DL染色体臂上 ;(3)分枝麦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出现并列小穗这一现象可能受 5AL和 4BL染色体臂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春小麦穗分化不同阶段对小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春小麦穗分化的不同阶段对小穗数的影响,以小穗数有差异的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穗分化各个阶段的天数与总小穗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尽量加快伸长期、单棱期的分化速率,缩短这2个分化时期的时间、延长二棱期分化的天数是提高春麦总小穗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用簇生性亲本Z1820与无簇生性的正常亲本缙香1A、缙2A和缙4A杂交得F1代,让F1自交得F2,同时以缙香1A、缙2A和缙4A为轮回母本亲本回交得BF1,调查各世代簇生情况。结果分析表明:F1的簇生性为中间类型,F2、BF1的簇生性在簇生程度上产生分离;Z1820与缙香1A、缙2A产生的后代的遗传行为符合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而Z1820与缙4A的遗传表现则有所偏离,缙4A可能具有影响簇生性表现的遗传因子。首次使用簇生率描述水稻的簇生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挖掘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以大穗型粳稻品种新稻25和郑稻18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齐穗期进行疏花处理,分析花后10、20、30d疏花处理对弱势籽粒粒重、结实率和顶一、二叶、茎、鞘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处理后两品种的弱势籽粒粒重及结实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可能是通过提高弱势籽粒中蔗糖含量,蔗糖作为信号物质,进而调节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及其活性来实现的,但弱势籽粒粒重仍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强势籽粒,说明同化物供应不是限制弱势籽粒灌浆充实的唯一原因。在疏花处理后,新稻25和郑稻18的叶、茎、鞘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基本上都高于对照,可能是由于疏花处理后库容减少,光合产物需求降低,进而导致叶、茎、鞘中积累的同化物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单位编外用工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用工的特点,对农业科研单位编外用工做了分类,从编外人员自身和单位对编外人员的管理两个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防范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DNA直接导入育成多棱分枝大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以来进行玉米DNA通过浸穗处理直接导入二棱大麦的试验,在诱发的变异体中获得了多棱分枝的大麦新种质.本文报告了多棱分枝大麦的形态特征和遗传背景的研究结果,并对新种质及其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部簇生突变体(Cl-dz)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育种材料后代中获得1个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簇生穗突变体(Cl-dz)。其表型特征为:在二次枝梗顶端有2~3个小穗簇生在一起,呈"W"形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利用突变体Cl-dz与保持系冈46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的SSR标记RM6036与RM134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6cM和7.0cM。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元分析法对42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14种性状分析表明,4个主因子依次为株穗数,日灌浆量,小穗数和籽秆比。其中小穗数多和日灌浆量高作为新的重要选择性状是增小穗育种对性状遗传改良的结果。前者增粒增重,扩大籽粒库容体积及穗部绿色光合面积,后者提高籽粒库存量,对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起主导作用,但同时又受制于单株(穗)穗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