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内单4号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勇  侯旭光 《玉米科学》2000,8(1):063-066
以内单4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相应的产量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生产条件下,内单4号公顷产量11250kg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6.885~7.065万株/hm2,种肥N 30kg/hm2,种肥P2O596.75~108.15kg/hm2,种肥K2O 66.75~74.4kg/hm2,拔节肥N 131.85~145.65kg/hm2,穗肥N102.0~117.3kg/hm2;产量构成为:公顷穗数(68250±750),穗粒数(505±10),百粒重(34.8±0.5)g。  相似文献   

2.
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与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伟波  张效朴 《玉米科学》1998,6(2):065-068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现代高产施肥技术比当地大田玉米增产40%~115%,抗灾能力较强,年际间的产量变异较小;高产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化肥施用量,N素为255kg/hm2较合理,而配施P2O590kg/hm2,K2O 135kg/hm2产量较高,同时N肥利用率可以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40%以上,土壤残留N较少,环境负荷小。  相似文献   

3.
稻田春玉米氮、磷、钾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稻田春玉米--杂交晚稻种植制度中玉米产量--施肥量,玉米生产利润--施肥量数学模型:分析了氮(X1)、磷(X2)、钾(X3)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它们对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筛选出玉米产量≥8250kg/hm2的最优方案为:N394.96~401.25kg/hm2、P2O5116.99~121.8kg/hm2、K2O 232.29~237.06kg/hm2,其比例为N∶P2O5K2O=3.4∶1∶2.并筛选出玉米利润≥6800元/hm2的最优方案为:N380.60~385.55kg/hm2,P2O5104.73~108.03kg/hm2、K2O222.20~225.12kg/hm2.其比例为N∶P2O5K2O=3.6∶1∶2.1。  相似文献   

4.
 利用“3414”回归设计方案对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栽培施肥用量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建模,建立了以子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模型.经模拟仿真因素取值和统计分析,得出子棉产量3982.11~4015.17 kg·hm-2的施肥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纯氮311.91~328.73 kg·hm-2,P2O5 151.87~162.33 kg·hm-2,K2O 238.88~255.86 kg·hm-2。并对两因素互作效应及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氮磷钾、氮磷、氮钾、磷钾及氮、磷、钾三类7种模型提供的施肥量和期望产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据此提出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推荐施肥措施:每公顷施纯氮300 kg,P2O5 145.53 kg,K2O 232.85 kg,产量期望为4029.42 kg·hm-2,产投比12.57。  相似文献   

5.
玉米单交种“试1243”是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进行 间作、密植的优质杂交种,是该类型区比较典型的代表品种。为了探索该地区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机制、子粒品质与产量的关系,我们以该品种为试材,以本区广泛种植的 “四单19”和“本玉9”为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种植条件为:纯N 180 kg/hm2,P2O590kg/hm2,K2O 180 kg/hm2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华 《玉米科学》1998,6(Z1):93-96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影响玉米产量的N、P2O5、K2O三要素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并对各因素的单独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N量是制约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单产6000kg/hm2以上农艺措施为:公顷施纯N 240.6~266.4kg、P2O5106.75~121.4kg、K2O 206.6~238.2 kg及公顷留苗52560~55440株。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比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显著增产,增产7.3%~15.9%,氮磷钾推荐施肥(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051.2 kg/hm2,增产1 651.2 kg/hm2;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N、K是高产夏玉米主要养分限制因素。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N>K>P,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的时期,整个生育期,高产夏玉米能持续吸收N、P、K养分。N当季回收率为18.05%,P2O5为14.55%,K2O为18.34%,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需吸收的N、P2O5、K2O的量分别为1.62、0.69、1.83 kg。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水田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广东冬种马铃薯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设计了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如株高、单株结薯块数、薯块干物质含量等;但对产量影响最大,其中,N2P2K1 处理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8 485 kg/hm2,比NOPOKO处理增产18 030 kg/hm2,增产率为172.5%。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马铃薯产量(Y)与N、P、K 三种肥料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初步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290 kg/hm2,磷肥(P2O5)153 kg/hm2,钾肥(K2O)298 kg/hm2,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0.5∶1.03。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吉林省东、中、西不同类型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利用该模式,结合肥料和玉米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氮、磷、钾施用效益,即东部冲积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92kg/hm2、P2O556kg/hm2、K2O33kg/hm2;中部黑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33kg/hm2、P2O538kg/hm2、K2O47kg/hm2;西部淡黑钙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59kg/hm2、P2O565kg/hm2、K2O51kg/hm2。  相似文献   

10.
豫西旱地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确立了豫西旱地夏玉米产量与N、P、K施用量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单独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分析得出玉米产量最高时N、P、K的配施量为每公顷施纯N221.1kg、P2O5199.7kg、K2O135.7kg。按纯N3.4元/kg、P2O53.2元/kg、K2O3.0元/kg,玉米1.20元/kg计算得出N、P、K最佳配施量为每公顷施纯N181.5kg、P2O5130.5kg、K2O94.5kg。  相似文献   

11.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2.
于2008~2009两年在乌兰察布市进行了"壹分地"种薯繁殖模式的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壹分地工程的实施经济效果显著,每667 m2扣除微型种薯款,产值为2752.8元,增收1902.8元,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壹分地工程的实施既考虑了本地高产优势品种克新1号,也考虑了今后需要推广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康尼贝克等品种,可以逐步实现品种多样化,保障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壹分地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调查,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良好,667 m2平均产量为2878.4 kg,增收2028.4元。充分说明了壹分地推广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益阳茶厂2008年生产的金湘益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接种至2008年一品茯茶的原料上,控制环境条件让它"发花"。从发花散茶中分离到一类"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选取一株长势较好的"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有性阶段)和分子孢子(无性阶段),同时结合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DNA序列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4.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资源及四川民间苦丁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绿色饮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本文对苦丁茶资源饮用历史考证、民间多物种利用以及四川民间苦丁茶物种生长生态特性、育苗栽培、制造工艺、饮用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并进一步展望其开发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良”模式和“五精”栽培技术,即“良种,良方,良法”和精选良种,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技术,创造了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小面积667m^2产307.9kg的实产最高纪录。说明了技术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20.
国家植物保护新品种“紫娟”茶树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梅  包云秀  杨兴荣  黄玫  伍岗 《茶叶》2010,36(2):81-83
本文介绍了"紫娟"茶树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繁殖方法以及保健功效,阐述了观赏特性以及在园林构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