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的感染途径、致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加以总结。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将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hlori HP)的感染途径、致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加以总结,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贲门、胃底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感与幽门螺杆菌(HF)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86—2001年16a间,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贲门癌84例、胃底癌36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检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122例、慢性浅表性胃底炎9l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贲门癌HP感染率为58.3%(49/84).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贲门炎的29.5%(36/122),(P<0.01),胃底癌HP感染率为63.8%(23/36),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底炎的29.7%(27/91)(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贲门癌底感发生的协同因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是一种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内镜分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内镜下分期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观察纪录其舌象表现,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内镜分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的关系。结果溃疡各期舌苔和舌质的构成比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溃疡活动期以白厚、黄厚、黄腻苔为主,愈合期以薄白、薄黄、白腻苔为主,瘢痕期以薄白、薄黄苔为主;溃疡活动期以红舌为主,愈合期以淡白、淡红舌为主,瘢痕期以红舌、紫舌为主。薄黄苔、白腻苔、白厚苔、黄厚苔、黄腻苔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薄白苔者(P<0.01),红舌和紫舌的HP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淡白舌和淡红舌患者(P<0.01)。结论舌象表现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分期及HP感染率有一定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化性溃疡的病势进退及HP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旋菌(Heticobacter Pylor,简称HP)感染与慢性胃、十二指肠病变有密切关系。HP已被认为是胃炎及溃疡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许多临床实践证明,结合抑制HP的治疗明显提高胃炎及溃疡病的疗效。因此诊断幽门螺旋菌感染乃系指导对上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院于1989年5~10月用海军四二一医院制备的15分钟快速尿素酶试验药盒(其制备方法采用南方医院的配方和程序)检测了200例胃与十二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菌治疗对胃十二指肠疾病HP临床检测阴性者远期疗效的影响及常规抗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经内镜检查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并组织活检为HP阴性者87例,分组进行抗菌治疗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6个月后症状再现或溃疡复发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临床上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不论HP是否阳性均行抗菌治疗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对5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 52例中50例行腹腔镜下单纯缝合修补术,术后无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出院。2例为胃癌穿孔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即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慢性胃痛或周期性胃痛的现象,在发病期间还经常感到反酸、腹胀,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胃穿孔、胃出血甚至胃癌等,让患者苦不堪言。据相关数据统计,近些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已达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近15%,因此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对消化性溃疡的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与其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应答有关,尤以幽门螺杆菌的毒性占主导地位。最新研究表明,约60%的幽门螺杆菌分离株具有分泌空泡毒素(VacA)的能力,并且血清中其相应抗体的出现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高度平行。综述了VacA的制备和纯化,理化特性,蛋白质结构,编码基因,致病机理及其单克隆抗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从肛门排出,或粪便带血,称为、便血。1、发病原因(1)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疾病(破裂、食管癌、食管外伤等),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应激性溃疡、胃癌、胃粘膜脱垂症、胃动脉硬化等),肝胆道疾病(肝硬化、急性出血性胆管炎等),胰腺疾病(胰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组短程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B方案(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阿其西林500mg加甲硝唑400mg,每天2次,l周后再用兰索拉唑30mg/d,连用4周)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 (1)通过对290例COPD患者和290例健康人群的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HP阳性率。(2)从290例COPD患者中抽取50例HP阳性和50例HP阴性的COPD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1)COPD组的HP阳性率为66.9%(194/290),健康人群为47.2%(137/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肺功能检测结果是HP阳性的COPD患者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l)、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值明显低于HP阴性的COPD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HP阳性COPD组的PaO2和SaO2水平低于HP阴性的COPD患者,而PaCO2水平高于HP阴性的COPD患者(均P<0.01)。结论 COPD组的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组,且HP感染与COPD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疗程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HP)对十二指肠溃疡远期复发率的效果。方法 :将 HP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 1 1 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 55例 ,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哨唑、维敏胶囊联合用药 ,疗程 2周 ;B组 56例 ,用药同前 ,半年后重复治疗 2周。完成治疗后 ,分别在 6、1 2、1 8和 2 4月复查胃镜及 HP PCR检测。结果 :A组四个时间段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 1 .9%、9.4%、3.8%、3.8% ,2 a总复发率 1 8.9% ;B组为 0 %、1 .8%、1 .8%、1 .8% ,2 a总复发率 5.4%。两组比较 ,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 A组 (P<0 .0 5)。结论 :两疗程法清除 HP能明显降低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 3组短程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 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的 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B方案 (兰索拉唑 30 mg每天 1次 ,阿莫西林 50 0 mg加甲硝唑 40 0mg,每天 2次 ,1周后再用兰索拉唑 30 mg/ d,连用 4周 )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 :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 ,指导合理用药 ,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过去认为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近年许多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起重要作用[1]。根除HP较传统单纯制酸疗法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及减少复发。我们通过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根除HP并与单用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维持1a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患者均具备下列症状之一项或数项,反复上腹痛、上腹胀、嗳气、返酸、黑便,并经电子胃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HP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特点及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的特点是:①病程长,反复发作;②出血量多;③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以胃溃疡为多见,以高位溃疡出血多见;④部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⑤出血量与血压下降不成正比;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以O型血者多见。所有患者除常规输血、止血外,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孟氏液、抗血纤溶芳酸等治疗,58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病情复杂,应选择确切有效的药物迅速止血,减少对衰老器官和合并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伴胃黏膜肠化生者经根除HP后肠化生的变化情况。方法:HP感染伴肠化生者28例口服抗菌药物三联疗法14d,另2l例不予根除HP,6个月后复查胃镜和病理活检。结果:28例中24例HP获根除,肠化生消失或明显减轻者有11/24例,对照组仅有3/2l例,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25)。结论:根除HP后肠化生可有效地消除或明显减轻,认为当HP感染伴肠化生时应积极根除HP。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临床上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特征。出血量达100 mL时,常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并伴有氮质血症、发热、贫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2]。为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减轻复发,我们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就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及对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年5月~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0例,病人均经胃镜检查确…  相似文献   

19.
洛赛克 (losec)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已得到公认 ,但小剂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报告较少见 ,为此 ,我们进行了 10 mg洛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 ,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10 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经临床及内镜证实为活动期单发溃疡 ,无溃疡并发症及其它脏器严重疾患 ,直径 >0 .5 cm,其中男 99例 ,女 5 1例 ,平均年龄为 (38± 13.5 )岁 ,病程 2 a以上。1.2 方法10 2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1)观察组 (10 mg洛赛克组 ) :48例 ,采用 Astra公司生产的洛赛克胶囊 (2 0 mg/粒 )分装成10 mg/粒。每晨空腹 10 mg,疗程 4周。 (…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内镜诊断疾病的分析文献已有报道,但大量病例分析且来自亚热带者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是对2662例上消化道内镜诊断结果及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类问题、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的特点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检出率等所作的分析。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自1995年6月至1997年1月,来消化内科内镜室检诊的26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Hp的检查方法在上消化道内镜诊断过程中,从胃窦部取粘膜活组织进行快速尿毒酶试验。2结果2.l受检的2662例患者中,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82岁,其中男1555例、女1107例,综合分类、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