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茅洲河流域湿地植被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茅洲河流域初步统计到湿地植物41科96属126种,TWINSPAN分类将52个样点分为6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生境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陆生生境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中国大陆21°N~37°N大纬度梯度范围内(10省20市)设置59个野外调查样地,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探讨了陆生生境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及其群丛类型划分。同时,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DCCA)对入侵群落物种沿着环境梯度(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分布进行二维排序。结果表明:(1)59个样地群落共记录植物170种,隶属于52科134属,空心莲子草的优势地位显著(总重要值为32.390),出现频次较高的伴生植物有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16/59)、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13/59)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12/59);(2)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将陆生空心莲子草群落划分为10类群丛,其中,空心莲子草+马唐群丛的出现频率最高(8/59),马唐为陆生空心莲子草在野外群落中伴生规模最大的本土种,未来可以考虑利用马唐对空心莲子草入侵进行竞争替代;(3)DCCA排序表明,纬度是决定群落物种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TWINSPAN将群落中的30种主要植物(总重要值0.2)划分为10个种组,各植物种组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的分布与分类结果基本吻合,空心莲子草与葎草(Humulus scandens)的排序位置最为接近;(4)DCA和DCCA排序均反映出了群丛及物种分布的水分环境梯度,随着纬度上升,空心莲子草入侵群落中的植物逐渐由中生物种过渡为湿生物种。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外来入侵植物群落在大空间尺度上的数量结构特征、预测群落动态以及制定有效的入侵防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崛围山人工植物群落的群落组成、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TWINSPAN分类将崛围山45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各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特征。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海拔和坡向的梯度变化,表明海拔和坡向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山西果园秋季杂草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明霞  仝卉  李素清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99-703,711
通过野外调查,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分类和无趋势对应分析法(DCA)排序,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园秋季杂草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果园69个样方划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TWINSPAN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杂草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海拔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果园杂草的种群对群落生境具有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白芝兵  张洪江  任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39-1484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四面山5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14类,代表14个群系,分类的结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四面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DCCA二维排序的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TWINSPAN分类所得到的14个群系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均有其相应的分布范围,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间没有显著的分界界线。由海拔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是决定四面山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面积人工营造杉木林也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46-65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DCA和DCCA对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指示种将40个样地分划为10个群丛:华北落叶松-三裂绣线菊-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金银忍冬-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小卫矛-糙苏群丛、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林地早熟禾群丛、华北落叶松-刚毛忍冬-东方草莓+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东北茶藨子-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刚毛忍冬-北柴胡群丛和华北落叶松-银露梅-东方草莓群丛;DCA的排序结果显示,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温度、海拔及水分条件;DCCA的排序结果显示,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的分布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坡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O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第1轴主要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水分条件梯度,第2轴基本反映了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的梯度.  相似文献   

8.
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牡丹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四川牡丹生境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四川牡丹分布区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分类将四川牡丹生境群落24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CCA样方和物种排序结果显示,四川牡丹生境群落分布格局是由坡度、海拔、土壤自然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综合决定的。而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类型在很大程度上由群落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决定,揭示了四川牡丹群丛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随环境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浊漳河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聚类分析可将浊漳河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12个群丛:马唐群丛、狼尾草+稗群丛、香蒲+慈姑群丛、香蒲群丛、矛叶荩草+大蓟群丛、旋覆花+酸模叶蓼群丛、藨草+芦苇群丛、藨草+狼尾草群丛、水莎草群丛、鬼针草+野大豆群丛、水蓼+水芹群丛、红蓼群丛;DCA排序轴第1轴(横轴)主要反映了水质和人为干扰的情况,排序轴第2轴(纵轴)主要反映了土壤水分梯度的变化情况。TWINSPAN和DCA这2种方法对样地和植物种的分类、排序结果一致,能够有效分析浊漳河湿地植物种分布的差异性;在浊漳河湿地,中生和旱生植物群落占调查总数的34.3%,说明近年来浊漳河湿地仍在发挥其作用,但干旱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3块样方资料,对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DC-CA排序。结果显示:由TWINSPAN数量分类可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4个生态类型,反映了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规律,即草本群落→灌丛群落→灌丛向乔木群落过渡→乔木群落;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第一排序轴表达了朝植被自然演替方向的一个综合梯度,第二轴主要表现出自然恢复植被的坡度、坡向的变化趋势,即水分和温度;DCA排序反映了群落在主要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而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植物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WINSPAN、DCA、CCA、DCCA等数量分析方法,从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对黄土高原植物群落类型、结构、生态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排序和分类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反映黄土高原植物群落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给植被生态保护和植物群落后期的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典型植物群落样方57个,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茅台水源区植物群落分类、植物群落、物种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57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并在样方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2)群落样方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坡向是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3)物种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光照对植物分布起关键作用,排序轴对角线反映群落中物种在各群落类型中的替代关系。群落样方、物种DCA的排序结果揭示了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梯度格局法研究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毛竹林下植物的分布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axes1效果和总体效果均为显著,其DCCA前2个排序轴特征值分别占总特征值的65.1%、65.6%、62.6%,排序效果良好;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海拔对毛竹林下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坡向,而坡度和坡位与林下植物的分布规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植被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大小兴安岭过渡区木本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对大小兴安岭过渡区33个样地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红松—红皮云杉针叶混交群落;落叶松—白桦群落;白桦群落;蒙古栎—山杨群落;水曲柳群落;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群落;樟子松群落。33个样方的C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海拔和土壤状况是影响物种分布分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郁闭度对物种分布分异起次要作用。物种样地与环境因子CCA排序结果是:第一轴与海拔、土壤全氮存在极显著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湿度和群落郁闭度指数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二轴与土壤全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三轴则主要反映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沿不同海拔布置样方,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进行了环境解释。用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乔木层和灌木层各分为9个群丛,较好的反映了群落生境特征。CCA排序结果同TWINSPAN。CCA第一排序轴主要与植物所在环境的坡度相关,第二轴主要与坡向和海拔相关。CCA结果表明,坡度、坡向、海拔对不同功能层的植被类型、结构、分布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其中坡度、坡向的影响比较明显,海拔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金毛狗群落的数量分类及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毛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了重庆市金毛狗群落相对集中的北碚、涪陵、江津、永川、大足和铜梁等地区的环境因子、TWINSPAN分类、物种和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1)金毛狗群落生长在土壤为酸性、土壤含水量较高、郁闭度较高,并处于西北和东北坡向的水沟边。区域相近的金毛狗群落较相近,金毛狗的主要伴生物种为镰羽复叶耳蕨、狗脊、芒萁、山姜、大叶排草、荩草和里白;2)土壤含水量和海拔高度对金毛狗群落的影响较显著;3)金毛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似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景区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DCA)对五台山清水河湿地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1)TWINSPAN将57个样方分为牡蒿群落、鹅观草群落、地榆+委陵菜群落、水蓼+东方蓼+薄荷群落、水蓼+酸模群落、北水苦荬+东方蓼群落.2)DCA第1轴主要反映了人为干扰程度因子;DCA第2轴主要反映了海拔因子.在DCA图中,湿地植被相应地沿对角线从旱中生的群落类型逐步向湿生群落过渡.3)TWINSPAN和DCA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它们都客观地反映出人为干扰与湿地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