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桔果实贮藏中的腐烂种类和数量,因果实种类、品种,贮运包装条件、季节而有显著差异。主要致腐病害有广泛为害各种柑桔果实的绿霉病(Penicillium digitatum)、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主要为害甜橙的蒂腐病(Phomopsis citri 和(?)iplodianatalensis)、甜橙和柠檬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以及桔类的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采用2,4—(?)处理使果实较长期保持鲜蒂,可以有效地控制甜橙蒂腐病和桔类黑腐病,减少贮藏腐烂损失;但对由伤口侵入,在贮运中普遍致腐的绿、青霉  相似文献   

2.
柑桔果品在贮藏期间,由于受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蒂腐病、疫菌褐腐病、炭疽病的为害,腐烂率达15—30%。近年来,在比较精细的采收,及时进行2,4—D 处理,剔除干蒂果的情况下,基本控制了蒂腐病和黑腐病为害,但青、绿霉仍是目前引起腐烂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降低贮藏腐烂,我们从1972年3月—1973年6月进行了新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研究。据试验结果,70%甲基托布津、50%甲基托布津、50%托布津 B(陕西化工设计院产品)和50%托布津(日本),对柑桔贮藏病害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以防治柑桔青、绿霉病的效果最为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柑桔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柑桔内外销和贮藏数量亦相应地增加。但是,柑桔在贮运中各类病害引起的果实腐烂率常达10~30%,严重时达50~60%,影响果品质量和市场供应,造成很大损失。我省柑桔果实贮藏期病害常见的有青霉病、绿霉病、褐色蒂腐病、黑色蒂腐病、黑腐病、酸腐病、炭疽病等,而以前三种病害为主。噻克多是北京化工研究院新近研制的防腐保鲜用的杀菌剂。1989~1990年作者使用噻克多在杭州进行了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试验,取  相似文献   

4.
柑桔是我国南方主要果品。在贮藏期间,由于受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蒂腐病、疫菌褐腐病、炭疽病的为害,腐烂率达15—30%。近年来,在比较精细的采收,及时进行2,4-D处理,剔除干蒂果的情况下,基本控制了蒂腐病和黑腐病为害,但青、绿霉病仍是目前引起腐烂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降低贮藏腐烂,我们于1972年3月起,进行了新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研  相似文献   

5.
柑桔贮藏期青霉病和绿霉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贮藏期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酸腐病、软腐病、蒂腐病等,其中以柑桔青霉病、绿霉病发生普遍,危害最严重.2003~2004年,我们筛选出45%扑霉灵乳油等4种杀菌剂来防治柑桔贮藏期青霉病和绿霉病,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青霉病和绿霉病青霉病和绿霉病是砂糖橘贮运期间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常可以在短期内造成大量果实腐烂,特别是绿霉病在气候较暖的南亚热带发病较重。1.1症状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病原菌属青霉属的两个不同种。两者均靠气流或接触传播,从伤口和果实蒂部侵染。果实被害后呈褐色,水渍状,略凹陷皱缩的圆形病斑。2~3 d后,病部长出白色霉层,随后在其中部产生青色或绿色霉层,但在病斑周围仍有一圈白  相似文献   

7.
2013—2015年果实成熟采收期,先后从江西赣州18个县(市、区)115个乡镇随机采集883份脐橙果实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发现有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桔绿霉病菌P.digitatum、柑桔扩展青霉病菌P.expansum、柑桔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柑桔干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柑桔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柑桔黑腐病菌Alternaria citri、柑桔黑斑病菌Phoma citricarpa等8种病原真菌,以及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等2种病原细菌。其中,柑桔青霉病菌+柑桔绿霉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0.7%,柑桔炭疽病菌的检出率为23.2%,柑桔溃疡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其余病原菌的检出率在0.1%~1.6%之间。赣南脐橙贮藏期,柑桔青霉病与绿霉病是重点防治对象,且要加强柑桔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柑桔的果实在生长、贮运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多种侵染性病害,造成果实腐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腐烂率一般达10%—3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最常见的为青霉病和绿霉病,重视这些病害的防治可减少腐烂,提高柑桔贮运后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9.
脐橙鲜果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酸腐病、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黑腐病和蒂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引起果实腐烂。本试验通过脐橙常温简易贮藏保鲜试验比较,筛选出优质的防腐剂及其合理的应用,供生产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青霉病、绿霉病、蒂腐病及褐腐病等,是柑桔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目前常用的托布津、多菌灵等苯并眯唑类药荊,青、绿霉菌已出现抗性菌株,药效逐渐下降。我们于1986—1988年用培福朗(Befran)液剂和开拿白(Kenopel)液剂进行了柑桔贮藏防腐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柑桔病害防治是柑桔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迄今已知我国发现的柑桔病害近一百种 ,其中 ,为害严重、发生普遍并需要防治的主要病害有 2 0多种。兹详列如下 :1 病害种类1 .1 侵染性病害  1系统性病害 :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 2枝干病害 :树脂病、脚腐病。 3叶部病害 :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树脂 (沙皮 )病。 4果实病害 :生长期发生的有 :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树脂病 (沙皮病 ) ,疫苗褐腐病。贮运期发生的有 :炭疽病、疫菌褐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黑色蒂腐病和褐色蒂腐病。 5根部病害 :立枯病、根结线虫病和根…  相似文献   

12.
柑桔青绿霉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采后贮藏病害中,以青霉菌引起的青绿霉病最为严重。至今,国内外对柑桔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有过一些描述,其中大多数人认为,引起柑桔采后腐烂的青霉菌主要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与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两种,但也有报道认为,引起柑桔采后腐烂的青霉菌除上述两种病原菌外,还有扩展青霉(P.expansum(link)Thom)、桔青霉(P.citrium Thom)等~[3]。对它们的研究大多数人仅仅局限于温  相似文献   

13.
柑桔采后防腐药剂的筛选和应用,历来为各柑桔出产国所重视。自70年代以来,由于柑桔青、绿霉对广泛使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研制和筛选既能抑制柑桔青、绿霉抗性菌株又能兼治其它贮藏病害的防腐剂,就成为近10多年来各国柑桔采后防腐研究的重要课题。 罗汝南(1985年)、陈绍光等(1986年)首先在国内分别验证了柑桔绿霉和青霉抗苯并咪唑菌株的存在,陈绍光等测出了其出现频率。由于采前潜伏侵染的病害如黑腐病等,极难在果实上接种成功,故国内尚未见旨在筛选既能克服青、绿霉抗性又能兼治多种贮藏病害的药剂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柑桔果实采收前后普遍使用苯并咪唑类防腐剂TBZ(噻苯咪唑)、托布津、苯来特和多菌灵后,贮运中绿、青霉(P.digitatum,P.italicum)致腐显著减少,但酸腐(Geotrichum candidum)相应比多,并产生对苯并咪唑类防腐剂具抗药性的绿、青霉菌系,这种情况在世界各柑桔国家均有报导[1,2],认为是广泛使用苯并咪唑类内吸性防腐剂,干扰了原有的生  相似文献   

15.
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和绿霉病(Peniciplium digitatum)是所有柑桔产区常见的病害。若不加控制会造成严重损失。这两种病基本上是严重的采后病原菌,且经常从伤口侵入果实。青霉病有时果实也会接触传染。黑蒂腐病(Diplodia natalensis)和褐色蒂腐病(Phomopsis citri)在一些潮湿产区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半干燥产区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两种病原菌在果园里都引起树体发病。采前果实会产生于树体病斑土的孢子侵染。在半干燥地区也发现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虽然这种病害的发生率非常低,但由于有时果  相似文献   

16.
前言绿霉病和青霉病是柑桔果实贮运中主要致腐病害。1972—73年我所开展托布津(新农药小组)、多菌灵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研究,证明托布津、多菌灵(苯骈咪唑氨基甲酸甲酯)均为防治绿、青霉病有效杀菌剂。为进一步探明多菌灵处理的有效浓度、时期、方法,1973年冬继续开展试验观测。本文介绍1973—74年度试验结果,并综合1972—74三年试验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柑桔绿霉病、青霉病是柑桔果实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七十年代初开始应用托布律、多菌灵进行防治,收到显著效果。近年来,由于柑桔青、绿霉病菌对托布津,多菌灵产生抗药性,使药效出现下降趋势。据日本报道,新杀菌剂“别腐烂”(Befran)对青、绿霉病抗药菌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别腐烂  相似文献   

18.
漳州芦柑是宽皮桔类的优良品种之一,果大味佳,深受国内外人民所欢迎。但每年在采收入库后,一方面由于青霉、绿霉、黑腐、蒂腐、炭疽、褐腐、酸腐等病菌危害,造成不少腐烂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果实失重、“枯水”、“酒味”等生理变化,品质变劣,导致不能长期贮藏,影响了国内外市场上的供应。为了减少芦柑在贮藏期间的腐烂损失及品质变劣,延长芦柑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供应期,1973年我们采用了保护果蒂鲜绿的2,4—D 与内吸杀菌剂托布津、多菌灵等处理,并用不同采收期及塑料薄膜包装等方法,进行了芦柑鲜果贮藏试验。  相似文献   

19.
柑桔果实防腐处理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贮藏中为害最重的绿、青霉和蒂、黑腐两大类腐烂,延长了贮藏期。随着贮藏时间的相对延长,果皮失重萎缩导致干疤普遍发生,成为柑桔通风库和冷库贮藏中的突出问题。1666年以来试验证明,采用薄膜包装,提高果实包装内湿度,可显著减少干疤;地窖环境稳温高湿,CO_2含量较高,干疤较少;厄瓜多尔采用薄膜袋抽气后,利用薄膜的适当透气性自发气调贮运香蕉效果良好。在上述三项经验的启发下,1974年我们进行了锦橙、柠檬薄  相似文献   

20.
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和绿霉菌(P.digitatum Sacc.)是柑桔贮运中危害最严重的病菌。 从70年代初开始,我国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苯并咪唑类防腐剂防治柑桔青、绿霉病,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连年使用,使青、绿霉菌出现了抗药菌株,降低了苯并咪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