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于1981年冬于敖江镇蜂场六组协作,进行了蜂群在暗室越冬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小结如下: 本试验从1981年11月30日至1982年1月13日结束。试验期为50天。蜂群越冬保蜂率:暗室内为94.5%,室外为89%,半暗室内为78.6%。饲料消耗率平均每个蜂:室外为1.26斤,暗室内为1.68斤,半暗室内为1.77斤。各种不同的越冬方式,在保蜂率和饲料消耗方面的有明显差别。暗室内越冬的蜂群由于处在黑暗环境下,限制了蜜蜂飞行活动,避免了冻死野外,所以保蜂率高。饲料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县地处川北山区,全年主要蜜源只有2种,1种是3月至4月的油菜;另1种是7至8月的荆条。在全年蜂群的繁殖季节中以5、9两月为严重缺蜜期,其余时期有少量辅助蜜粉源,所以定地养蜂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9,(11):22-23
<正>意蜂的养殖,越冬蜂培育至关重要,越冬蜂的强壮是春繁的重要基础。随着气温的变化,环境的优化,给养蜂创造发展空间,引导养蜂人树立绿色饲养的理念,从而使意蜂养殖采用更科学、更合理、更自然的管理模式。其中提高蜂产品质量,也要从饲养好蜜蜂做起,绿色饲养管理过程、新的饲养模式使广大消费者得到体验,消除对蜂产品的疑虑,这才是养蜂技术提升的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1月份,是个小阳春季节。白天最高温度可达20℃以上,野外又有野菊花等蜜源开花。在当地采完荞麦蜜源的蜂群,受蜜源和气温的影响,蜜蜂频繁飞出采集,缩短寿命提前衰老。蜂王的产卵量日渐下降,又不停产,使蜜蜂消耗饲料和体力。特别是有油茶、茶树的地区,易引起大肚病和烂子病的发生。蜂群群势衰弱,影响早春繁殖和蜂产品的生产。笔者从1973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科学的暗室越冬技术措施,将1982年我们的试验结果,提出报道。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从82年11月15日开始,到83年元月25日结束,参加试验蜂群品种为本地意蜂,共计69群。蜂群采完荞麦蜜源后,搬回本地时,随机分为三个组陈列,各组陈列场地相距100米以上。其中试验1组30群,试验2组30群,对照组(室外越冬组)9群。 11月8日(入室前7天),将未停止产卵的蜂王用王笼幽闭,强迫其停止产卵。11月14日(入室前一天)取去王笼,放出蜂王,蜂路扩大到12  相似文献   

6.
意蜂的安全越冬,是来年早春正常繁殖的基本条件之一。特到是在野坝子流蜜的歉收和灾害年,群势较弱群数减少的情况下,搞好越冬工作更为重要。我省意蜂越冬通常是在室外。有的进行箱内外保温;有的不保温;有的将蜂群由寒冷无蜜源的地区转运到温热而有蜜粉源的地区越冬;还有的关王强迫停卵越冬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最近,我到姚安县和广大饲养意蜂的同志就安全越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有的介绍了室内越冬的优点和具体做法,并参观了仁和公社白石地大队社员梁永吉室内越冬的蜂群。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经过一个月的室内越冬,蜜蜂的死亡率为15.86%,每公斤越冬蜂的饲料消耗量为1.266Kg,室外越冬蜜蜂的死亡率为29.0%,每公斤越冬蜂的饲料消耗量为1.676Kg,两者差异极显著。蜜蜂的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都是室内越和立优于室外越多。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宁波地区,10月上中旬蜂群开始发生油茶花烂子,在山区繁殖越冬蜂的蜂群,只好转到平原。这时外界蜜源稀少,蜜蜂活动造成群势下降,往往一个平箱到早春只剩下2~3框蜂。为保存蜂群的群势,减少飞翔活动的损失,1978~1979年我场进行了常温暗室贮藏的试验,证明贮藏后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意蜂越冬死亡现象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始终找不到防治的方法。由于死亡现象一旦出现,发展速度很快,来势凶猛,大多最终全军覆没,蜂农损失惨重,究其主要原因还是饲养管理的问题。下面综合浙江省兰溪市益丰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有着28年养蜂经历的陈木财先生对蜂农的养蜂指导,试图从饲养习惯上剖析意蜂越冬死亡产生的原因,探寻预防与救治办法,与蜂友们磋商。1死亡现象据陈木财先生介绍,意蜂越冬死亡现象多发生在关王越冬后的13~18 d,15 d左右是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0.
笔者说的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南部、中部很多省区农田普遍播种红花草、油菜、苕子等蜜源植物,这对养蜂的发展非常有利。笔者1972年开始饲养意蜂,全国各省市有很多蜂场到我桂南地区春繁,一般在元旦前开始春繁,2月中旬红花草大流蜜,蜂场能生产蜂王浆,摇2次蜜,3月上旬就转移场地北上(3月上旬农田要翻耕插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南方室外越冬的不利因素,笔者从1982年开始,采用关王停产、暗室越冬的办法。经过多年实践,其好处是肯定的。以1983年室内外越冬对比情况为例:室内越  相似文献   

12.
在繁殖越冬蜂期间,从试验组合大群中定期抽封盖蛹脾补给试验小群,对照组各群按常规方法管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大群蜂王产卵积极,小群繁殖快,试验组合较为对照组合蜂数增加12.3%,子脾数增加13.1%。  相似文献   

13.
越冬蜂团     
越冬蜂团众所周知:气温下降时蜜蜂就在巢脾上越来越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例如,在晴朗炎热322℃以上的夏天,查看封盖子脾或幼虫脾时,你会看到,覆盖在每平方英寸不同类型的子脾上的蜜蜂有多有少,大不一样。气温大幅度下降,到156℃后再查看子脾,你会看到单位...  相似文献   

14.
越冬蜂棚     
蜜蜂室外越冬的优点很多,但是还存在以下缺点,如:温度变化剧烈、易伤热或冻死、风霜雨雪的危害频繁、管理麻烦等。几年来我们试用经济、简便的“越冬蜂棚。”克服了上述缺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建棚地点的选择建造越冬蜂棚的地点,应选择背风、向阳、宽敞、平坦、无常绿树荫和其他建筑物阴影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酉阳地区是个山区,不少的养蜂场是秋季繁殖之后就地进行越冬,往往是4~6框以上的蜂群,到来年春季仅有2框左右的蜂,有时还不足一框蜂,蜂群严重的衰弱,给来年春季繁殖带来不利条件。通过观察和了解,养蜂者有在十月(农历)“小阳春”繁殖越冬适龄蜂的习惯。中蜂的抗寒性较强,能繁殖一批越冬适龄蜂,但是意蜂适  相似文献   

16.
17.
18.
众所周知 ,在作物花期喷农药 ,会造成蜜蜂大量中毒死亡 ,这是养蜂者常遇到的一个大问题。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解毒药剂 ,只有采取躲避的方法 ,而暗室贮蜂是有条件的蜂场保护蜜蜂不受农药中毒危害的好办法。养蜂者应准确了解打药时间 ,在打药前 4~ 5天结合奖励饲喂 ,补足饲料。在打农药的前一天入室 ,之前给蜂群补充饲水 ,扣上纱盖 ,覆布放在纱盖上面。若群势较强可揭掉覆布 ,以利通风。于黄昏后将蜂群轻轻抬入室内 ,开大巢门。只要室内保持黑暗 ,室温在 5℃~ 1 0℃之间 ,蜂群入室后会较为安静 ,很少有蜂爬出巢门。贮蜂 2~ 3天可不进行任…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适龄越冬蜂和幽王断子对蜂群越冬和春季繁殖与生产效果的影响。三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比对照组 (A∶B、C∶D、E∶F)越冬蜂损失率分别低 2 3.2 %(p <0 .0 5 )、6 .3%(p <0 .0 5 )、37.6 %(p <0 .0 1) ,框均耗糖量分别低 0 .0 9kg(p>0 .0 5 )、0 .0 5kg(p<0 .0 5 )、0 .34kg(p <0 .0 5 ) ,越冬效果好 ;春季繁殖速度分别快 2 4.5 %(P <0 .0 5 )、16 .1%(P <0 .0 5 )、37.4%(P <0 .0 1) ,恢复期短 ;油菜、刺槐花期蜂蜜群均产量分别高 16 .4kg(P <0 .0 5 )、8.5kg(p <0 .0 5 )、2 3.2kg(p <0 .0 1) ,王浆群均产量分别高 99.8± 10 .2g(p<0 .0 5 )、81.4± 7.1g(p <0 .0 5 )、2 72 .0± 2 2 .7g(p <0 .0 1) ,质量好。适龄越冬蜂是蜂群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繁殖与生产的基础 ,幽王断子是保持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子是定地饲养蜂群季节性管理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适龄越冬蜂和幽王断子对蜂群越冬和春季繁殖与生产效果的影响。三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比对照组 (A∶B、C∶D、E∶F)越冬蜂损失率分别低 2 3.2 % (p <0 .0 5 )、6 .3% (p <0 .0 5 )、37.6 % (p <0 .0 1) ,框均耗糖量分别低 0 .0 9kg(p>0 .0 5 )、0 .0 5kg(p<0 .0 5 )、0 .34kg(p <0 .0 5 ) ,越冬效果好 ;春季繁殖速度分别快 2 4 .5 % (P <0 .0 5 )、16 .1% (P <0 .0 5 )、37.4 % (P <0 .0 1) ,恢复期短 ;油菜、刺槐花期蜂蜜群均产量分别高 16 .4kg(P <0 .0 5 )、8.5kg(p <0 .0 5 )、2 3.2kg(p <0 .0 1) ,王浆群均产量分别高 99.8± 10 .2g(p<0 .0 5 )、81.4± 7.1g(p <0 .0 5 )、2 72 .0± 2 2 .7g(p <0 .0 1) ,质量好。适龄越冬蜂是蜂群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繁殖与生产的基础 ,幽王断子是保持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子是定地饲养蜂群季节性管理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