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形成、发育进度及在不同条件下病菌对自生麦苗侵染的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在小麦孕穗期开始出现 ,在不同感病品种上出现的迟早和形成量的多少有很大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不能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 ,只侵染自生麦苗 ,在整个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作用。当田间病残体上闭囊壳量大 ,影响自生麦苗发病的先决条件主要是阴湿环境。夏季持续干旱 ,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可存活到 9月下旬 ,有向秋苗提供菌源的机会 ,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与毒性的关系,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白粉病的长期发生趋势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3年采自云南、四川、河南、北京和陕西五省(市)的小麦白粉菌标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90个单孢子堆分离物,采用小麦离体叶段法进行温度敏感性测定,并利用3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进行毒性测定,且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ET50分布于19.78℃~25.15℃,平均ET50为23.22℃,其中73.34%的供试菌株ET50值介于22℃到24℃之间,小于22℃的菌株占10%,大于24℃的菌株占16.67%。利用Popgen1.32软件对5个省(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 H 值为0.237 0,其中四川群体毒性多样性水平最高,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 值为0.221 2,河南群体最低, H 值为0.197 5。小麦白粉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与毒性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T50与毒性多样性( H 和 I 值)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菌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将12个对温度不同敏感性的小麦白粉病菌株分别在18℃和22℃条件下的流行组分(潜育期、侵染几率、单病斑累积产孢量和病斑日扩展面积)和寄生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流行组分在18℃和22℃条件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单病斑累积产孢量与病斑日扩展面积的相关性最高。各供试菌株在22℃条件下的寄生适合度均低于18℃条件下的寄生适合度。在两温度条件下,对温度低敏感性菌株平均寄生适合度高于对温度高敏感性菌株,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紫外光诱导小麦白粉菌形成闭囊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形成与小麦生育期、营养状况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50个小麦生产及后备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我国小麦品种(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利用25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50个小麦生产及后备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表明,参试的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8个小麦品种(系)对供试的25个菌株全部感病,5个品种含有抗病基因Pm8,2个品种含有Pm4a,9个品种含有Pm2+6,4个品种含有Pm2,22个品种(系)可能含有供试基因之外的其他抗性基因或新基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春麦区2006-2007年小麦白粉病菌群体毒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6-2007年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的80份小麦白粉病菌标样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3个单孢子堆菌系,经生理小种及群体毒性频率测定,共鉴定出29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均为15号小种。15号小种在2006年和2007年的频率分别为15.3%和14.8%,其次为415号和11号小种。小麦白粉菌毒性基因v1、v3 a、v3 b、v3 c、v5、v6、v7、v8、v1+2+9v17毒力频率较高(>66%),而v2、v4、v12、v16v21毒力频率较低(<21%),说明目前在东北春麦区含有Pm2、Pm4、Pm12、Pm16Pm21等抗病基因的品种在育种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7-1989年间,自四川收集的85个小麦白粉菌株接种在11个已知抗白粉病单基因小麦品种及近等基因系上。试验结果表明:v1,v3b,v3c,v5毒性基因频率很高,达90%以上,次为v3a,v7,v8(88.2-65.9%),v2,v6分别为42.4%和37.6%,v4a,v4b频率最低(15%以下),毒性基因组合中,以v2+v6,v2+v4a,v2+v4b,V4b+v6,v4a+v8的出现极少,表示含有相对应抗性基因组合的品种是高度抗病的。供试的四川小麦白粉菌株,多数均具有7-8个已知毒性基因,毒谱较广。这给该地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工作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越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情况差异很大。在夏季干燥无雨炎热的地区,闭囊壳能顺利越夏,成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初侵染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闭囊壳则不能越夏,关键在于是否导致自生麦苗发病,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行为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明确我国当前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含有的抗白粉病基因, 可为这些品种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24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36个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参试品种(系)与46个已知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系)抗谱比较的结果表明, 1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对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表现抗性, 结合亲本溯源, 推测其中有3个品种可能携有Pm21基因; 另外6个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抗病基因Pm2, 且其对应的亲本或亲本组合中含有抗病基因Pm2。25个区试品种(系)中有3个可能含有Pm21, 10个含有Pm2, 1个含有Pm2+6,2个含有Pm4b,1个含有Pm8。另外, 参试的36个品种(系)中还有9个品种(系)和已知基因品种抗谱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 推导出已知基因的品种以含有Pm2基因的品种最多, Pm21基因的品种次之, 建议在生产上加强对Pm21基因品种(系)特别是已审定的携有Pm21基因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应该注意一些省份在育种和生产上应慎用或少用含Pm2基因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麦离体叶段法,设置18、22、23、24、25和26℃共6个温度处理,对2012年采集的小麦白粉菌样分离得到的139个单孢堆菌株的温度敏感性进行了测定,这些菌样分别采自于四川、北京、甘肃、河南、浙江、陕西、青海、山东、新疆和云南10省(市、区)。结果表明:供试的139个菌株平均ET50为23.14℃,其中ET50最高为24.46℃,最低为21.34℃;58.76%的供试菌株ET50值在23℃和24℃之间,仅有2.03%的供试菌株的ET50≥24℃。对供试菌株温度敏感性频率分布的正态检验结果发现,自然环境中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已受到温度的选择压力。此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白粉病长期发生趋势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现有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收集整理了全国9个省31个县(市)46个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在对其实用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其中6个模型进行了优化、简化或重建,共获得4省7市12个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对于这些模型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基因推导法对目前甘肃省小麦主要生产品种及高代品系进行抗白粉基因分析,为甘肃省白粉病的抗病育种和品种使用及布局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1个小麦白粉菌株,结合品种系谱对甘肃14个小麦生产品种及28个高代品系进行抗白粉基因推导。[结果] 14个生产品种中,1个含Pm8,1个含Pm4b,4个含未知抗病基因,其余8个对所有供试菌株全部表现感病;28个高代品系中,5个含Pm8〖STBZ〗,2个含Pm〖STBX〗3〖STBZ〗a,1个含Pm〖STBX〗4〖STBZ〗b,1个含Pm〖STBX〗30〖STBZ〗,5个含未知抗病基因,其余14个对所有供试菌株全部表现感病。[结论] 目前甘肃小麦生产品种及高代品系中缺乏抗白粉病基因,一旦条件适宜,小麦白粉病在甘肃地区极易发生和流行,应该引起生产管理部门和育种专家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河北廊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情况下6种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种杀菌剂中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酯·戊唑醇SC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上的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效均显著优于20%三唑酮EC, 所有供试杀菌剂同一使用剂量下在高抗品种‘保丰104’上的防效要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京双16’上的防效, 甚至较低剂量施药水平下(105 g/hm2)在‘保丰104’上对白粉病的防效要高于或显著高于高剂量施药水平下(150 g/hm2)在‘京双16’上的防效, 但参试的多数杀菌剂同一施药量情况下在中感品种‘众麦2号’和高感品种‘京双16’上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说明以抗性品种为基础, 结合使用合适的杀菌剂, 可有效减少杀菌剂施用量, 此研究结果可为杀菌剂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反应型和产孢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的6个品种及小麦白粉菌的3个小种研究了小麦苗期白粉病反应型与产孢量之间的关系。分别用累积单斑产孢量(LBSY)、累积单位面积产孢量(LASY)与反应型组建了反应型-产孢量关系模型:Y_1=exp(1.7178×lnX 0.0256X-2.484)(LBSY法);Y_2=exp(1.5168×lnX 0.052X-2.309)(LASY法)(X为反应型,Y为产孢系数)。通过LBSY方法获得反应型0,1,2,3~-,3,3~ ,4~-,4所对应的产孢系数分别为0,0.09,0.29,0.49,0.60,0.71,0.96,1。  相似文献   

15.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6、Pm13在田间抗病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亲本利用;Pm1+2+9、Pm2+6、Pm2+mld、Pm2+talent、Pm4+2 x、Pm4 b、Pm4 b+5、Pm20、Pm21、Pmxbd在田间抗性表现良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同时经过4年抗病性监测,从省内外2 638份小麦品种(系)材料中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92R137、贵农21等优异材料10余份,初步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库。文中还对抗病基因现状和利用及今后如何避免由于抗源单一化带来的白粉病流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份小麦农家品种‘矮秆芒麦’、‘红头麦’和‘大红头’进行苗期抗性的遗传分析,研究它们的抗白粉病遗传特点,为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这3份小麦农家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正、反杂交,获得了F1和F2代.利用白粉菌E09菌株,分别对这3份农家品种、感病亲本‘铭贤169’以及各自的F1和F2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调查统计的数据经卡方测验分析其符合度.[结果]这3份农家品种对白粉菌E09菌株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结论]3份农家品种对石家庄本地区的混合白粉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并且对E09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可以进一步对它们进行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为其作为抗源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甘肃的有效性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自甘肃各地的小麦白粉菌株接种在含有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上,测定其毒性频率,并对这些品种进行了异地成株期抗性鉴定。根据已知抗病基因对白粉苗群体的抗性程度,对其进行抗性效能的评价。结果表明,Pml、Pm3c、Pm3f、Pm5、Pm6、Pm7、Pm8和Pm17在甘肃抗性差,已失去利用价值;Pm2、Pm3a、Pm3b、Pm19抗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抗源利用;Pm4b、Pm13、Pm20、Pm21和含有Pm4的白兔3号、肯贵阿1号及含有Pm“XBD”的我国农家品种小白冬麦抗性表现好,可作为抗性亲本利用。组合基因如Pm2 6、Pm2 Mld、Pml 2 9等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这表明利用抗源材料进行基因累加有望培育出优良的抗性品种。文中还结合抗源材料的农艺性状对其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依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1980~1998年小麦白粉病病情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0和地统计学工具软件GeoEAS提供的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即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进行了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的主要监测指标在较大空间尺度的地理分布上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空间自相关性,可以用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生成插值图。所产生的多幅地图较合理地显示了小麦白粉病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1990~2005年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资料,发现:陇南白龙江流域为小麦白粉病常发重发生区,徽成盆地为小麦白粉病易发区,西汉水流域为小麦白粉病轻发区;小麦感病品种面积、上年秋苗平均病叶率和病田率、当年早春平均病田率、上年7、10月和当年5月平均气温、当年4月和上年7、8、11月降水量与全市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相关十分显著,上年9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和4~8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4~8月平均气温和9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反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历史拟合率可达93.75%,2006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20.
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9年对泽普县春季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拟合, 明确了当地白粉病春季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其病害春季流行曲线为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 符合Logistic或Gompertz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多年来该地小麦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与66个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为1月下旬平均日照时间?2月下旬平均气温?1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和10月下旬-4月中旬平均日照时间,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小麦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病害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