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浙江省海宁市食用菌产业的特点,分析了菌包工厂化生产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结合海宁市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强菌包工厂化生产的有益经验,从政策扶持、设施建设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对进一步提升菌包工厂化生产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信息》2006,(9):19-20
青岛市食用菌工作站成立于2002年11月。4年来,在省农业厅食用菌工作站和青岛市农委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青岛市食用菌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业水平层次得到极大的提升。该站也在食用菌新品种引进推广、新型食用菌栽培料科研开发、食用菌基地规划建设等项工作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关于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和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国家。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位居世界第1位。由于山西省具有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气候资源、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山西省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为七大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将其重点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产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科研力量不足、经费缺乏,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陕西省政府在食用菌产业的今后发展过程中,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调整菌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品牌战略";增加科研投入,实施"科技兴菌"战略;开发使用精深加工产品,提高食用菌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协会等有关组织的作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促进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作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循环经济产业群,尽管自身优势明显,但毕竟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的支持,需要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加强,以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样食用菌产业必将会有1个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SWOT分析法对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具有生产条件优越,野生种源丰富,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市场占有量小,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低且精深加工不足;其在面临国内市场广阔、交通发达及政策支持等契机的同时也面临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生产与生态矛盾尖锐等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从鼓励壮大产业规模、加大母种和原种研发、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商品化处理、注重菌渣循环利用和建立地方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和产能迅速扩大,中国食用菌生产竞争愈发激烈。连云港市食用菌生产以工厂化生产为主,通过对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为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实施科技兴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成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成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菌农增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象草是菌、牧两用的优良草本植物,具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象草老熟后非常适宜作多种食用菌的栽培原料。利用荒芜山地、池塘边坡栽培象草,不仅可为食用菌提供优质的生产原料,而且与用木屑、棉籽壳栽培相比,生产期缩短,生产效益提高。因此,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是一条缓解菌业发展与林业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菌糠是指食用菌生产出菇后的下脚料,营养丰富,富含菌体蛋白,因此被称为菌糠蛋白.据测定,菌糠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2%~21%.菌糠再利用不仅能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菌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效益,而且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循环经济,从而净化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易斌 《农村新技术》2011,(11):22-23
食用菌菌糠是指食用菌生产出菇后的下脚料,其营养丰富,富含菌体蛋白,被称为菌糠蛋白。据测定,菌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2%~21%。菌糠再利用不仅能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菌糠的利用率及生产效益,而且可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循环经济,从而净化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为总结和交流食用菌生态化技术,研究食用菌循环经济新模式,探讨食用菌休闲观光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菌林"生态和谐,促进食用菌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用菌生产装备发展现状与重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生产装备是实现食用菌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保障,是涵盖基质粉碎、搅拌、装袋(瓶)、灭菌、接种等多工序的成套装备,研究分析食用菌生产装备对食用菌产业提升与规模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梳理中国食用菌生产装备发展现状,有效推进中国食用菌生产装备研究开发重点、促进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建设,在梳理中国食用菌生产装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当前中国食用菌生产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生产装备企业规模小、技术人才缺乏、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科研平台少、标准滞后等。分析草腐菌生产装备、木腐菌生产装备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重点:(1)草腐菌以智能化发酵隧道、送料布料一体机、堆肥打包机、自动割菇机、卷帘式自动上料覆土机等为主;(2)木腐菌以瓶栽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成套装备的优化提升与袋栽筐式栽培技术体系为主;(3)生长环境以质量可追溯的全程物联网测控系统为主。最后,提出中国食用菌生产装备应向智能化、成套化、标准化、国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食用菌产业现状调查,发现当前标准菌场过少,布局不合理,生产设备过于简陋。由于菌产业缺乏监督管理力度,致使一些企业无证经营,生产技术过于落后等现象。为此,本文以食用菌产业现状为着手点,并依照当前产业现状提出发展性建议,确保食用菌产业能够健康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5大问题,提出了发展广西食用菌产业的8条应对措施:强化组织领导,保障产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产业集群;着力科技兴菌,提高科技含量;推进主题示范,辐射带动发展;强化菌政管理,实现健康发展;扩大内联外引,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标准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搞活市场流通,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随县食用菌已从零星种植、提篮小卖的小副业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菌林矛盾的限制、科研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分析了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随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生产是濮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要分析了濮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菌种管理、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濮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具有食药两用优点,是新时代保健食品。食用菌生产具有高效、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经验风险小等特点,近年在成县发展较快,成为当地富民富县的新型产业,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与机遇,作者提出了食用菌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促进成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是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干香菇年产量更是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产品在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可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其在自然循环、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近年来,在大力发展香菇、黑木耳木腐菌的同时,草腐菌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食用菌种植逐渐走向了现代化、标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介绍了南陵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抓住优势,多菌并举,实现周年生产供应;强化菌种市场管理,向工厂化制种方向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建立食用菌专业市场;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技术落实到位等。  相似文献   

19.
饶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07-9109
介绍了桑枝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分析了霍山县发展桑枝食用菌的必要性,指出充分利用霍山县现有的丰富桑枝资源发展食用菌,是促进蚕桑业经济循环、延长行业产业链、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霍山县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桑枝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环境好,龙头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强大,具有发展桑枝食用菌的有利条件。为了更好地促进山区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可采取大力发展蚕桑业、加强农民培训、加大生产投资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产业站构调整的不新深入,食用菌产业已逐步由木腐菌向草庸菌发展。2005年我市草腐性生食用菌生产量已占到食用菌总产的40%.尤其是蘑菇生产面积要是发展到了30多万平方米.走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