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江西水产科技》2018,(6)
本文对乌鳢、鳊鱼、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探讨了这几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药物防治方法。自乌鳢、鳊鱼、草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培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试验表明,三个分离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进而通过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盐酸环丙沙星对三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硫酸新霉素次之,红霉素和甲砜霉素抑菌效果不明显。对于这三种鱼类发病情况,我们建议可用硫酸新霉素治疗,也要根据水产用药的相关规定合理用药,还应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科学投饵,做好鱼塘、鱼种的消毒以及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4.
5.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20 0 0年 9月 11日 ,河南信阳和厚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的俄罗斯鲟、杂交鲟突然发病 ,4天内死亡 82 0尾 ,重达 5 5 0kg。病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 ,肛门红肿。剖检有淡红色腹水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有坏死灶。肠系膜、脂肪组织和生殖腺等有出血斑。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 ,并充满泡沫状粘液物质。我们取濒死病鱼肝脏级织印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发现有许多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经分离培养、生理生化试验及动物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鱼… 相似文献
6.
7.
从患病鲮鱼的体表、肝、肾分离到3株致病菌(QY1567,QY1569,QY1578),通过培养特性、生化特征与分子鉴定,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显示,此3株菌对鲮鱼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_(50)依次为3.04×10~5、3.8×10~5和1.53×10~5cfu/g。药敏试验表明,3株致病菌对阿米卡星、链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氨曲南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麦迪霉素、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左氟沙星、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青霉素G、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异育银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盐城某养殖场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从病死及濒死异育银鲫的肝脏、脾、肾中分离病原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分离的2株细菌(编号为WJ11-3和WJ11-4)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能导致异育银鲫死亡,并出现与自然条件下基本一致的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WJ11-3对苯唑西林、林克霉素、万古霉素显示耐药性,对恩诺沙星等28种药物高度敏感;WJ11-4对苯唑西林、林克霉素、新生霉素显示耐药性,对氟苯尼考等28种药物高度敏感.本次异育银鲫的出血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恩诺沙星、阿洛西林、氧氟沙星、苯唑西林、林克霉素、新生霉素等多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Ah)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鱼共患病的病原菌 ,可以感染多种鱼类并造成大量死亡 ,是无脊椎动物 (如虾)和脊椎动物 (如鱼 )养殖的一大杀手。 2 0 0 2年 9月江苏省东台市某养殖场养殖的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杂交鲟 (bester)发生大量死亡 ,病鱼的主要症状为病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 ,肛门红肿。剖检有淡红色腹水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有坏死灶。肠系膜、脂肪组织和生殖腺等有出血班。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 ,并充满泡沫状粘液… 相似文献
10.
11.
克氏原螯虾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是目前养殖范围最广的淡水螯虾养殖种类[1]。近几年,国内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热潮正在兴起,然而,由于广大的养殖业者对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入的了解,所采取的养殖模式、养殖环境以及控制疾病的方法不适宜等,导致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病害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国内外已相继报道了人工养殖螯虾的多种病原体,如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螯虾丝囊霉(Aphanomyces astaci)等[2-4]。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重要的人畜鱼共患病的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水 相似文献
12.
从患病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DB01,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DB01为发病黄鳝的病原菌。菌株DB0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序列分析显示,菌株DB0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B01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五倍子、黄柏、地榆及乌梅等中草药对菌株DB01抑菌作用强。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学》2015,(7)
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某养殖场患病濒死的宝石鲈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SS1495,SS1496),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与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动力,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靛基质、甲基红、V-P试验均为阳性;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PCR扩增该菌16SrDNA序列,经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此两株菌对宝石鲈具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剂量分别为7.8×104cfu/g和3.9×104cfu/g;该致病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头孢唑林、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与林可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出现体表穿孔和溃疡的病因,对患病中华鳖的肝、脾、肺和肾等部位取样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革兰氏染色,利用16S rRNA测序和生化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通过毒力基因PCR检测和人工回感试验评估细菌的致病性,以纸片扩散法评估几种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利用琼脂打孔法评估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病鳖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H0421,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菌株AH042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模式菌株ATCC 7966的16S r R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66%。菌株AH0421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具有O/129耐受性,其携带act、aerA、aha、ahh、ahp、ahpA、alt、ast、hlyA、lip、ompA毒力基因。回感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病症,菌株AH0421半致死浓度(LC50)为1.7×106CFU/mL。中药五味子提取物、诺氟沙星、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新霉素以及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头孢类抗生素对该... 相似文献
15.
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夏季,广东省某甲鱼场的部分甲鱼出现了以皮肤溃疡和厌食为主的疾病,每天死亡十只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病原的分离鉴定。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发病甲鱼厌食,常浮出水面;皮肤有大小不一的溃疡灶,这些溃疡灶常见于背甲、腹部和四肢;口腔、咽有大量粘液,粘膜充血;肺呈暗红色,切开有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脏、淋巴结肿大;食管、胃、肠无食物,充满粘液,粘膜充血;腹膜炎。 相似文献
16.
17.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一养殖场养殖的美洲鲥鱼(Alosa sapidissima)突发疾病并出现严重死亡,日死亡率高峰期达到2.5%,累积死亡率约为90%。患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出血、溃疡,解剖可见腹腔腹水、肝脏暗红,并伴有肠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病鱼肝脏出现弥散性坏死,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脾脏出现出血性贫血性坏死灶、核破裂和核固缩;肾脏淋巴细胞坏死脱落,肾小体毛细血管球萎缩,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内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结构消失。发病鱼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未见明显寄生虫,利用PCR方法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鲈鱼蛙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等淡水鱼类常见病毒均为阴性。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发病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得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命名为AS-AH2101。经16S rRNA测序比对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AS-AH21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S-AH2101携带气溶素(aerA)、溶血素(hlyA)、丝氨酸蛋白酶(ahpA)、... 相似文献
18.
由采集的草鱼体表细菌中,分离筛选到1株抗嗜水气单胞菌较强的菌株S190。通过对该菌株个体和群体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为Jeotgalicoccus psychrophilus S190。杯碟法拮抗试验表明,S190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适作用条件为25℃、pH8.0。该菌株对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S190生长最适碳源为1%的糊精,氮源为0.01%的酵母粉,磷源为0.01mol/L的K2HPO4;培养温度25℃,pH10,NaCl浓度5%(m/V),接种量3%(V/V),装液量以250ml三角瓶装250ml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