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2,(9):922+1023
<正>朱晋云男,1958年出生,山西临汾人,1981年底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94-1996年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临汾市第二届政协常委,山西省煤化工集团临汾同世达园林有限公司外聘专家。30多年来,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小麦生物技术育种和兰花的开发与研究。在小麦胚胎培养、花粉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转化和小麦快速育种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是从事小麦及其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综合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主要开展小麦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创新、杂交小麦、转基因、土壤农化、生理生化,作物品质改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3.
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集抗旱、优质、高产、适应性广于一体,2014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种子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山西省小麦品种的演变特点和优良品种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省小麦育种及品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重点叙述了我省小麦育种方向,应加强突破型超高产品种、耐旱、节水型品种以及各类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明确提出现阶段我省育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山西优质小麦的育种、品种品质以及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育出了不少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国内品种比较,品种品质属中上乘水平,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家标准及进口小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②这些优质小麦品种数目不多,而且大都品质不稳定,农艺性状差,生产上不能形成规模;③山西省优质小麦面积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④山西省优质小麦品质区划及审定工作不完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和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均具有广泛的基因容量和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较好地利用了国外引进品种和山西省内外育种单位的中间材料,最主要的是把推广良种作为骨干亲本加以利用,骨干亲本各自在一定的育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阶段的育种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小麦育种工作呈阶梯式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2,(28):54
正我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获突破山西省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冯树英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改变以远缘杂交培育小麦不育系的通用做法,采用6倍体普通小麦近缘杂交的方法,培育成功一种新型小麦不育系,并以冯树英名字命名为"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其研究方法获得国家专利,达到世界领先。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15-1717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培育优异新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超级小麦理想株型品种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创新具有理想株型的超级小麦种质资源,为开展山西省超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提高小麦品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山西省小麦品质生产和育种的概况,分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提高小麦品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山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弥补山西省小麦生产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使小麦在水分缺乏的环境下也能够保证高产,维护人民的"口粮安全",必须要把抗旱育种选育作为改善小麦育种现状的头等大事,以发挥小麦更大的生产潜力,维护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正> 温辉芹,女,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1988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新品种示范推广的科学研究。现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小麦二室主任,所工会主席,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委员;山西省农林水工会委员,山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山西省衣科1 10专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院级研究课题30余项,获奖成果8项,其  相似文献   

13.
小麦高产抗旱育种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不断调整育种方向、明确育种目标、突出培育重点性状等,利用与创新关键遗传种质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及选育环境,育成了晋麦46号、晋太170等优良小麦新品种。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运旱102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以(108×90-13)F5为母本,soisson为父本,历时11年选育而出的山西省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表现为抗旱性强、较抗冻抗病、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文章总结了运旱102新品种的选育过程、栽培措施及选育体会,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6—2017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长治试点的区试结果,通过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分析目前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育种的难点,以期为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2 a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遗传进展30.29 kg/hm~2,但年度间产量变幅较大;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是,有效穗数、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株高有所降低,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前,年平均进展分别为0.24%、0.16%、-0.04%、-0.39%、-0.11%、-0.078%和-0.105%。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为了适应山西省生产条件和气候的变化,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的选育应是在确保品种的丰产性同时提高品种抗旱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年型,通过选择灌浆期和成熟期长的品种提高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6.
晋太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6):648-650
分析了"十五"以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晋太65、晋太170、晋太9923、晋太182和晋太102这5个晋太系列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特征特性、产量与品质特点,总结了育种经验,探讨了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出丰产多抗的冬小麦品种,在现有育种的基础上,将远缘种间渐进式复合杂交育种和穿梭育种相结合,以高产、多抗、优质、广适为育种目标,培育出高产、稳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临远8号,于201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通过栽培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该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新品种"轮选51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我国独创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据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介绍,"轮选518"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北部、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运旱139-1是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审定的运旱20404为母本、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中间品系临抗5025为父本,经过多年多点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较母本有所降低,在全生育期抗旱性、抗青干能力、落黄等方面较父本有所提高,适宜于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及黄淮麦区旱薄地种植,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总结了运旱139-1的选育过程和栽培要点,以期为后续推广及其他育种单位选育品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