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5,(3):33-34
<正>嘉陵区是传统的丝绸之乡,种桑养蚕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5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是南充五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2009年以来,嘉陵区依托"东桑西移"和"蚕桑百万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稳步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截止2014年嘉陵区有桑园2万余亩(1333.3 hm2),年产茧123万kg,蚕茧总产值4140万元。近年来,嘉陵区加大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发展"桑-粮"、"桑-经"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  相似文献   

3.
熊超  胡兴明 《中国蚕业》2015,(1):40-46,50
从地域划分和蚕业区划2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以2000年以来各蚕区蚕茧产量的变化为依据,证明了我国蚕桑产业的转移不仅仅表现为"东桑西移",实际上"北桑南移"的提法可能更为准确。分析了经济因素、政府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科技因素对我国蚕桑产业转移的影响,并对蚕桑产业转移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12月12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示第二批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示名单,其中涉及蚕桑产业的有4个,分别是特色粮经作物的"绵阳市游仙区、涪城区蚕茧""宜宾市宜宾桑蚕茧""凉山州德昌县德昌桑椹"和"南充市嘉陵区嘉陵桑茶"。加上2018年首批名单中的"凉山州大凉山桑蚕茧""攀枝花市盐边县盐边桑蚕茧"。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2日,"海安桑蚕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海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斌代表海安县人民政府做了"海安桑蚕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陈述报告,由县市场监管局、县农委和鑫缘集团组成的申报方代表回答了专家的质询。与会专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海安桑蚕茧"申请地理标志产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了"中国蚕桑之乡"称号,这是宁南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史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宁南蚕业人坚持科学发展的又一新起点。适宜发展蚕桑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赋予宁南最宝贵的财富,发展桑蚕茧丝产业,对拉动整个宁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到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区",现在"中国蚕桑之乡"花落宁南,南国风光小天府更添璀璨,宁南桑蚕茧丝产业的发展,伴随澎湃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8,(4):12-13
正涪城区蚕桑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区依托龙头企业,紧扣市场需求,立足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桑产业组织化、高效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以占全区20%耕地面积的"弹丸"之地,创造了农民年均茧款收入2. 2亿元、蚕丝年均总产值达3. 5亿元的骄人成绩,亩桑蚕茧收入比同业高出3000元以上,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涪城区蚕桑产业园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  相似文献   

9.
正南部县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县,2017年全县在发种、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上都超过历史。但进一步做大做强南部蚕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作为。1厘清南部蚕桑产业优势,增强发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 1产业前景好蚕茧市场前景看好,价格稳中有升,是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蚕桑业的发源地,迄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从古代丝绸之路到如今一带一路,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21世纪以来,我国蚕茧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蚕茧产量占世界总蚕茧产量的65%以上,中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蚕桑产业的变化。从国内自身角度看,我国蚕桑产业的主产区格局在近几年来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这两大发展呈  相似文献   

11.
《蚕桑通报》2013,(2):4-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保存桑、蚕品种资源1000余份。研究所重点开展蚕桑新品种选育、家  相似文献   

12.
淳安县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开局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淳安被列为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建设的重点县(市),这对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淳安县紧紧围绕<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要求,积极调整蚕桑产业结构,掀起了种良种桑、建优高基地的热潮,蚕桑产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  相似文献   

15.
湖州市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美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长期以来,蚕桑产业是我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即使在二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今天,蚕桑产业仍是纯农业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我市在2003年被国家茧丝办和中国茧丝绸产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但是2008年.蚕桑产业由于受丝绸织物出口形势的影响和蚕茧质量持续下降等原因,导致中秋蚕茧价格继去年秋茧大幅下跌的基础上又一次猛跌至全国主产区的最低价格,蚕农培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将影响到2009年生产的稳定,同时也将严重制约“十一五”期间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蚕桑通报》2013,(2):5-5
"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生产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桑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1人。主要研究方向:①开展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养蚕技术应用;②拓展桑树资源在果用、功能保健  相似文献   

17.
蚕桑产业是四川省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是关系到民生发展的重要产业,蚕桑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四川农业供给侧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四川省凉山、绵阳、南充、资阳等市州2013至2017年来的桑蚕干茧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产业发展情况,从与桑蚕茧质量密切相关的政府、企业和种养户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海安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海安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蚕业的转型升级组织开展的扩桑稳桑一系列举措和奖励扶持政策,以及产生的典型示范成效.  相似文献   

19.
淳安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蚕桑生产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1996年成立贸工农一体化的茧丝绸总公司以来,淳安县蚕桑生产紧紧围绕"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强化技术服务,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蚕茧品牌战略,着力建设现代蚕业示范园区,不断探索栽桑养蚕新技术、新设施,不断引进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大力推广蚕桑生产实用技术.实现了我县蚕桑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千岛湖"牌蚕茧质量综合指标连续7年名列浙江省前茅,2000年在杭州市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3年被认定为省名牌产品.抓住省"蚕桑西进"这一机遇,2004年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蚕桑产值达1.35个亿,蚕茧产量跃居浙江省第四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海安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海安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蚕业的转型升级组织开展的扩桑稳桑一系列举措和奖励扶持政策,以及产生的典型示范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