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茶薪菇及相近物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茶薪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通过与相近物种比较,为探索茶薪菇菌种退化机制提供研究方向,促进茶薪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古田县是全国著名食用菌生产区,近年来该县茶薪菇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种植量在食用菌总种植量中位居榜首,年产量超过5亿袋。茶薪菇的培养料以棉籽壳为主,但棉籽壳资源紧张,价格上涨导致种植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而古田县芦苇、五节芒等菌草资源十分丰富,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本所选择芦苇作为茶薪菇的主要原料,进行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茶薪菇在北京地区栽培量较大,现对北京地区茶薪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栽培季节选择、菌棒制作、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产业面临的挑战等,并分析了北京地区茶薪菇栽培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北京地区茶薪菇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籽壳茶粕饼栽培茶薪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茶籽壳和茶粕饼为原料进行了茶薪菇栽培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比间茶薪菇菌丝生长状况和茶薪菇产量。结果表明:茶籽壳和茶籽饼完全可以作为栽培茶薪菇的原料,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冰2.6%-47.4%。  相似文献   

5.
永薪菇菌丝抗杂菌能力弱,生长速度慢,制约了茶薪菇栽培发展。笔者通过对茶薪菇制袋季节合理安排,提高制袋成品率,打洞养菌、刺袋促菌及搔菌出菇等关键技术措施的应用,达到茶薪菇速生高产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6.
茶薪菇(Agrocybe chuxingu)也称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柳松菇等,具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在江西、福建等地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现将茶薪菇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叙述如下,对有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1菌株选育工作滞后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菌株是食用菌生产成功的基本保证.目前茶薪菇尚无当家品种,茶薪菇的菌株选育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促进茶薪菇生产的普及推广.有必要开展系统的菌株选育工作,以尽早筛选出优良菌株应用于生产.2 制袋成品率低 目前茶薪菇制袋成品率普遍较低,能达80%的不多,有的农户甚至无产品.原因主要有四点:  相似文献   

7.
茶薪菇栽培袋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正展 《食用菌》2005,27(3):54-54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是一种稀有珍贵食用菌。在许多地方已进入专业化、周年化、产业化栽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的扩大,许多产区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导致茶薪菇减产,甚至绝收。消除污染已成茶薪菇栽培中亟待解决关键问题,现对茶薪菇栽培袋污染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综合防治措施,供广大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薪菇(Agrocybe cylingracea)又名茶树菇,其口感独特,香浓味美,营养价值高,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一种珍稀菌菇,市场前景广阔。福建省古田县菇农踊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茶薪菇主产区。据统计,2009年古田县茶薪菇种植量达5.5亿袋,年产鲜菇19.3万吨,产值5.8亿元,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9.
选择食用菌原料发酵剂对鸡粪进行堆制发酵8d栽培茶薪菇效果最好,生物转化率达86.4%;在15%鸡粪添加量的配方上茶薪菇菌丝长势旺盛,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茶薪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苏贵平 《食用菌》2001,23(1):30-31
茶薪菇俗称茶树菇、杨树菇,学名Agroeybechaxingu,茶薪菇味道鲜美,脆嫩可口,清香而无异味,菇体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中医学认为茶薪菇性平甘温有祛湿、利尿,健脾胃等功效,是美味珍稀食用菌之-。现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1.1温度 茶薪菇生长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因此该菌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其菌丝5~35℃下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18~28℃。茶薪菇属恒温结实性菌类,出菇不需要温差刺激,其子实体形成温度13~28℃,最适宜18~24℃,20℃时出菇速度快。1.…  相似文献   

11.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杨树菇。是我国近年来野生驯化成功并实现人工栽培的名优珍稀食用菌,也是我国食用菌的后起之秀。茶薪菇香味独特,口感清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抗癌多糖、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它还是一种药用菌,具有利尿、渗湿、止泻等功效。常食用茶薪菇可起到强身健体、解毒抗癌之功效,因而被民间称为”神菇”。茶薪菇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广州地区销售的茶薪菇多为鲜品,且绝大部分由外地调入,本地区栽培很少。  相似文献   

12.
丁湖广 《食用菌》2008,30(2):37-38
茶薪菇,近年来新开发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成为各地推广栽培品种的亮点,仅福建省古田县年栽培量达到1亿袋。但由于茶薪菇的栽培历史不长,生产管理缺乏规范化,加上该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一股杏仁香味,所以病虫害比较多,致使产量低,品质下降。笔者就茶薪菇栽培技术焦点难题进行综合剖析,并提出措施,供菇农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栽培茶薪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薪菇俗称茶树菇 ,杨树菇 ,学名Agroeybechaxingu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菇体含有 1 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 ,中医学认学茶薪菇性平甘温 ,有祛湿、利尿、健脾胃等功效 ,为在我国南方地区尽快推广这一优秀食用菌 ,我们采用抗逆性强、产高质优的茶薪菇 8号为试验菌种 ,对分别以木屑和玉米芯为主料的几种培养料进行筛选研究 ,以期得到南方地区栽培茶薪菇的最佳培养料配方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株 茶薪菇 8号 ,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1 2 培养料配方 A组木屑为主料 :A1 木屑80 % ,麦麸 1 0 % ,茶籽饼 5 % …  相似文献   

14.
陈庆生 《食用菌》2002,24(2):34-34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 ,属中温型菇类 ,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珍稀食用菌 ,春秋两季栽培。根据茶薪菇的生理特点 ,我们尝试利用泡沫大棚进行茶薪菇的栽培试验 ,使茶薪菇在冬季制袋接种 ,能有效地降低污染菌袋 ,可在早春提早出菇上市。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泡沫大棚设置 采用金属结构蔬菜大棚 ,东西行向设置 ,利于避开冬北风的直吹 ,能更好地吸收太阳光增温 ,整个棚架外围覆盖黑色遮阳网 ,中间层安装白色泡沫板 ,内层为塑料纤维布 ,两头开门 ,用塑料薄膜封门 ,以利透光 ,门框上安装排气扇 ,棚内为水泥地面。其特点是保温保湿…  相似文献   

15.
茶薪菇培养料中茶枝屑用量为57.1%的处理,其生物学效率可达70.5%,以茶枝屑为主料生产的茶薪菇与以棉籽壳为主料生产的茶薪菇相比,其氨酸含总量可提高19.8%,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是提高8.8%、31.6%、39.9%和13.7%。  相似文献   

16.
茶薪菇粘菌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叶高  林汝楷 《食用菌》2003,25(3):40-40
茶薪菇由于其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生产发展迅速。但这两年茶薪菇粘菌病(初步认定为“草生发网菌”,见图)发病较为严重,生产受到一定损失。我市梅列、沙县、泰宁、建宁等地茶薪菇受粘菌的危害面积达3%~15%,高的达20%以上。为引起各地重视,减少损失,鉴于我国目前对粘菌危害食用菌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对这种粘菌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索,现报道如下: — —  相似文献   

17.
茶薪菇不同生长期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不同生长期的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谱分析及三种同工酶谱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体与子实体同工酶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的相似水平只有45%。  相似文献   

18.
曾应林 《食用菌》2014,(2):36-36
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枝粉栽培茶薪菇生物学效率可达76%,且菌丝生长浓密整齐,与杂木屑料栽培茶薪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茶园中重修剪、台刈的茶树枝,进行粉碎后,茶树屑含量分别为83%、63%、43%和23%的4个配方栽培茶薪菇,以83%棉籽壳为原料栽培茶薪菇为对照,研究茶树屑对茶薪菇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屑43%以下的培养料栽培茶薪菇,对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随着茶树屑量的增加茶树菇质量相对越好。  相似文献   

20.
杨树菇(茶薪菇)安全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湖广 《中国蔬菜》2007,1(10):61-61
杨树菇又称茶薪菇、茶树菇,学名Agrocybe cylingracea(DC.exFr.)R.Maire,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仅福建省古田县年栽培量已达1亿袋。由于茶薪菇的栽培历史不长,生产上缺乏规范化管理,加上该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一种松茸香味,所以病虫害比较多,致使产品不达标,品质下降。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