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說文解字》把"鳳"、"朋"、"鵬"列为重文,但三者在古典文献中并不是一个词。[1]从字形上看,根据历代文字学们的总结,"鳳"和"風"存在假借关系。"朋"疑是"賏"之形伪,后来被假借表示"友倗"的"倗"。"鹏"的来源还有待考证;在字音方面,"鳳"和"朋"古音相同,存在假借的可能性;从字义上来看,"鳳"和"朋"两者在古文献当中几乎从未假借过。"鳳"主要指"凤凰"。"朋"的义项为"货币单位"、"朋友"、"群"等意义,"鹏"在古典文献中的主要意义是"大鹏鸟"、"神鸟"。  相似文献   

2.
对于"茶"字的发展和变迁,历来研究和争议颇多,本文通过训诂学的方法对"茶"的几个古字——"荼"、"槚"、"荈"、"茗"进行分析和释义,并基于此文字的变化探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研究表明,在唐朝之前,"荼"、"槚"、"荈"、"茗"和"茶"之间的"音"、"形"、"义"各不相同,但它们在使用上存在着严重的混淆情况,唐朝以后才逐渐确认用"茶"来代表茶。"茶"字的变迁与人们应用茶的方式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为实现人类"共赢共享"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凝聚着东方独有的智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关系从"自然共同体"随着分工发展到"虚幻共同体"阶段,最终实现"真正共同体",而"虚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的发展过程,对应着从"异化"到"回归"最终构建"真正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从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茶叶分类》国家标准将于10月27日实施。该项标准是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标准各起草单位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和定稿,最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和实施。该标准首次将我国的茶叶以标准的形式进行分类,适用于我国茶叶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检验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茶叶行业的重要基础标准。GB/T 30766-2014《茶叶分类》根据我国茶叶的特点,分别规定了"鲜叶"、"茶叶"、"萎凋"、"杀青"、"做青"、"闷黄"、"发酵"、"渥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传播中国"茶"与"文化"的可行性,探讨了英语教学传播中国"茶"与"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英语教学对中国"茶"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磐安云峰     
《茶叶》2015,(4)
<正>磐安云峰茶产于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的浙中山区——磐安,这里山青水秀、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磐安产茶历史悠久,境内大盘山一带采制的"婺州东白",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始建于宋、重修于清的磐安玉山古茶场,是国内幸存的、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1979年,磐安县秉承"婺州东白"之工艺特色,开始磐安云峰泰的试制,并一举获得成功。磐安云峰茶以其"三绿一香"的品质特征,先后荣获"浙江名茶"、"全国名茶"、"文化名茶"、"中华文化名茶"、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绿杯"名优绿茶评比"金奖"、"金芽奖"等,被载入  相似文献   

7.
甲金文中未见"茶"字,《九经》中"茶"字亦非今日之"茶",《说文解字》只收录"荼",未见"茶"。"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荼",则出自汉初的《尔雅》。"茶"字产生之前,曾以"荼"指"茶",甚至中唐之前主要以"荼"指称"茶",但"荼"并不专指"茶"。为了弥补名与实之间的不对等,在"槚,苦荼"的基础上新造一"(木茶)"字。"茶"字先是作为俗文出现民间,直到《茶经》一书问世才逐渐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8.
"德教"是汉代儒学家们的共同口号,但对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以礼治之"和"以德善化民"。董仲舒采用的是"以德化民"思想,并以此展示出了自己相关的政治思想体系。而他的"仁义法"就是他"以德化民"思想的实现方式,通过对"仁义"的新解来演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因此从"仁义法"的内容中去了解他的"德教"思想,就更加具有深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赣南采茶戏是流传在赣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其中以"两旦一丑"为最具代表性表演模式。而"旦角"又可分为"小旦"与"彩旦"。赣南采茶戏"两旦一丑"之间的关系大致概括为"彩旦来搭桥,正丑配小旦,反丑来捣乱,彩旦揍坏蛋"。当"三寸金莲式"的小旦遇上"夸张漫画式"的彩旦,最终形成了赣南采茶戏别具特色的女性舞蹈表演风格。本文旨在梳理与总结赣南采茶戏中的"旦角"舞蹈表演的形成成因及其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特征,明晰赣南采茶"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和艺术价值,提升和完善赣南采茶舞蹈文化内容,整体促进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所积累起来的深厚文化积淀,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以"茶文化"结合高职院校"非遗"传承为切入点,分析了"茶文化"在高校传承的优势,提出了建设高校"非遗"工作坊,依托宁波"茶文化",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茶文化"等"非遗"知识,将文化传承融入育人全过程,传承宁波"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全民抗"疫"的前提是举国上下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国人真正做到了。本文介绍了"三全育人"概念,分析了疫情防控背景下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学"、"赛"、"见"、"展"、"讲"、"亮"六个层面阐述了"凝聚战‘疫’强大正能量、激扬青春最美主旋律"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希望高校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半个世纪以来,植物分类学引入我国,作为中医学正名的人参、党参,分别被冠上"五加科"、"桔梗科"的"科"名,这是民国年代以后的事情;之后还将这种命名特称为"学名"。"桔梗科党参"之学名问世,只有"米寿"(八十八岁)的年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道"服饰的款式多以素色为主,"茶道"文化的历史长久,现代文化更新迅速,"茶道"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尤其是"茶道"服饰设计,需要紧跟现代服饰的发展趋势,既要完成"茶道"服饰文化的传承,又要完成"茶道"服饰文化的创新任务。井冈山文化是革命红色文化的优秀代表,基于此,需要把传统茶文化与红色革命思想契合点作为文化交替的过渡带,从而引导"茶道"服饰实现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霞浦县茶树新品种"元宵茶"的鲜叶加工的"元宵芽"、"元宵绿"、"香罗汉"等名优绿茶的产品.其最大的优点是上市时间早,比福云6号早10-15天,比江、浙一带的名优绿茶早一个月左右,并且香气高爽,滋味醇回甘,具有板栗香等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现就"元宵芽"、"元宵绿"、"香罗汉"的采制技术及加工工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莲  张其生 《茶叶通讯》2010,37(4):45-47
<正>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高原,是一座闪光的茶文化宝殿,贵定在这个宝殿中蕴藏着许许多多艳丽的瑰宝。打开中国地图,用"贵"字开头的省份,只有"贵州"。不妨再打开贵州地图,用"贵"字开头的县份,也只有"贵定"一个。折开"贵"字,"贵"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在"防雨棚(四周空)"、"防雨棚+网(四周覆盖防虫网)"和"露地"轮作"菜心-菜心-番茄/辣椒",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监测全年的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结果表明,全年白天"防雨棚"和"防雨棚+网"的气温稍高于"露地",但平均最高气温的差异不超过3℃。全年白天"防雨棚"的空气相对湿度最高、"防雨棚+网"与"露地"接近或更低。全年保持40%~80%空气相对湿度的时长比例,"防雨棚"、"防雨棚+网"和"露地"依次为50.4%、38.6%和43.3%。在蔬菜生产中,"防雨棚"显著增加菜心产量,增产33.0%~57.5%,减少虫害发生;"防雨棚+网"菜心产量介于"防雨棚"和"露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防虫效果突出且稳定,虫叶率在7%以下,虫情指数在2以下。"防雨棚"、"防雨棚+网"减少番茄死苗率64%以上,增加番茄产量近3倍,提高辣椒产量近1倍。因此,"防雨棚"和"防雨棚+网"周年空气温、湿度环境适宜华南地区蔬菜生长,"菜心-菜心-番茄/辣椒"的周年轮作模式适宜在"防雨棚"和"防雨棚+网"推广。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茶道思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况且,传统茶道文化的精髓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茶道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帮助我们处理很多人际交往关系,在调节家庭关系是也尤为使适用,所谓家和万事兴。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将传统茶道思想融入图书馆管理中,使之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内涵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荼道精神的核心,"静"与"怡"是茶道修炼的必由之路,"真"是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同样应当在"和"、"静"、"怡"、"真"四个字上下功夫,建设和谐、宁静、舒适、真实图书馆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5,(5):257-262
马铃薯栽培种喜冷凉,但不耐霜冻,几乎无抗寒性。利用苗期抗寒性直接鉴定法,对137个普通栽培种杂交组合的16 068个后代进行-3℃抗寒筛选,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杂交后代不耐-3℃的低温,平均存活率为2.81%,以存活率大于5%为标准,筛选出相对"抗寒组合"26个,涉及到"抗寒母本"13个和"抗寒父本"7个;然后辅以电导率法测定相应的"抗寒组合"的"抗寒母本"和"抗寒父本"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预测的"抗寒亲本"的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出的"抗寒母本"和"抗寒父本"确实有较低的半致死温度,相关性呈现极显著水平。以此为依据,可将所有杂交组合分为3类,其中双亲定义为"抗寒"的组合,其后代出现抗寒株系的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亲本均为"敏感"杂交组合,其后代存活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说明抗寒杂交育种时最好选用抗寒双亲,这样获得抗寒后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两地方志和有关文献,披露了陆羽"花甲"前后宦游广州的"从事"经历。并据他在其时其地所作"歌"的流传,以及所用名号与故居"桑苎庐"的关系,验证了他"退休"后的隐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