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凝聚新农村建设的源动力上下功夫,只有不断坚持城乡统筹,拓展新农村建设新思路;提升农民素质,构建人力资源新优势;深化农村改革,打造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新型组织,增强和谐发展新活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安市清河镇清河村以“兴农惠民”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项目。促进了生产发展为确保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清河村在巩固原有经营项目和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投资35万元建立了村办食用菌厂,并做到当年立项、当年筹建、当年生产、当年见效;投资20万元在山东省文登市逐步扩大人参基地面积,预计到2008年将发展到6000帘;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生产条件为集安市参茸公司代加工水参和半成品参,实现利润5万元。200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迭240万元。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下农业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农业职业教育为新农村服务应农科教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农业职业教育要灵活多样;加强专业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认真总结农村沼气建设的经验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主要从农村沼气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我旗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农村沼气发展方向;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五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我旗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提高人们对农村沼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立足于地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和政府调控手段,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道路和发展模式。在经济上,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民工文化技能,推动乡镇企业提升规模;在政治上,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要加强农村各项制度的创新,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循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和文明意识,循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农民,把农民全面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切依靠农民,把农民塑造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能否做到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恩施州龙风镇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发展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着手规划新农村;在规划方法上,采取农民直接参与,以农民为主体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相互协调的方式开创新农村发展规划;在规划实施上,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农民自愿实施、多方参与的方式,促进新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伯成 《甘肃农业》2006,3(7):17-18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主题。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坚持自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甘肃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通过大力开展“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捐款捐物2800万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累计投入达2.2亿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行政村规模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调整日显重要。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从事村庄建设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而要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生产发展,使农民生活富裕;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有利于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各种障碍,而城乡分治的惯性思维又是各种障碍中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它存在于一些人的潜意识当中,会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影响新农村建设。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很可能由于这些惯性思维的影响而前功尽弃。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克服惯性思维,统筹城乡发展;其次,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最后,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一、要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什么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静态目标,它规定了到2020年全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任务;而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所不同,一是新农村建设是针对农村而言的,不包括城镇;二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动态,而不是静态;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不同,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另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标也会有所变化。比如,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可以围绕农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和增收难等问题展开;待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全可以按照新的目标和标准,开展新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安市广安区在自身财力十分有限、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民素质低、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工业反哺农业的局面尚未形成的大环境下,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实施“三三”制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即“三重”夯基础、“三建”铸特色、“三制”促保障,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产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集中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全区23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都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3个新农村重点村基本实现社社通公路,院院通便民路;整治山平塘9511,新建、整治蓄水池127口,修排洪沟1350米,维修提灌站19处;改造中低产田1.88万亩,农业抗灾避灾能力明显增强;新打机井2439口,85%的农户用上了清洁的卫生水。三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5.
奉化市现有人口47.94万,其中农业人口38.2万,农村劳动力24.1万,直接从事农业劳动力10.22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土地,以及大量的农村青年参与城市建设,使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面对人多地少的局面,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认为必须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和农民的种植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依托。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致力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农村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力量。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而且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2010,(7):17-18
2006年以来,省军区部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参加新农村建设:牵头联系8个边境县市,会同38个省直部门、大专院校共同帮扶1个整体推进县、9个试点镇、44个试点村、32个推进村;军分区、人武部和预备役师团同步帮扶13个试点镇、77个试点村、74个推进村;动员和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1万人次,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其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河南省栾川县城关镇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逆势增长,经济发展步伐稳步前行;二是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三是构建和谐城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四是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经济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五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七是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八是统抓统管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9.
黄侦  邓才华 《农业考古》2007,(6):311-314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课题;而建构完善的流通体系则是搞活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但是,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流通的发展关注比较少,流通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农村商品流通成为江西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如何探索一务适合江西农村特点,真正让农民“活”起来的现代流通发展模式,是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海安县多措并举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致富》2007,(24):47-47
江苏省海安县是著名的禽蛋之乡、养殖大县。全县有不同规模的养殖户8万多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发展农村沼气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在建和在用的沼气池共有2500只.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和新环境打造为目标,采取各项措施.实施省级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点面结合.推进衣村沼气建设,开发利用畜禽粪便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