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侵蚀空间演化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入渗,调控坡面径流的作用。为探索适合于黄土区应用的高效低廉降雨径流调控新材料,选择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脲醛树脂3种高分子聚合物,以不同浓度施入土壤,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1)土壤经3种高分子聚合物处理后平均水稳性团粒含量增加17.27%,渗透性能提高41.81%,容重减少11.18%,土壤持水能力较对照提高2.8倍。这说明此3种高分子聚合物均是较好的土壤结构改良剂,尤其是聚丙烯酸效果最为显。(2)根据3种聚合物不同浓度处理后的综合效果,确定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酵、脲醛树脂的适宜浓度分别为4.8%—6.0%,1.6%,10.0%。  相似文献   

2.
辐照西洋参培养物皂苷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前体、前体浓度、前体加入时期、前体作用时间、ATP浓度、烟酸浓度对西洋参芽胞愈伤组织生长及皂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0 1 %甲羟戊酸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皂苷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 0 0mg L亮氨酸对生长无明显影响 ,对皂苷合成有促进作用 ;444mg L的醋酸镁对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合成都有促进作用 ;在继代开始时加入前体皂苷含量最高 ;甲羟戊酸作用 6h皂苷产量最高 ;1 60mg LATP对生长和皂苷合成均有促进作用 ;1 0mg L烟酸利于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合成 ;用6 0 Coγ射线辐照培养物 ,剂量为 40 0 0Gy时得到皂苷含量高于原愈伤组织 1倍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分和氮水平对大麦‘鉴四’(Hordeum vulgare L.)生长及硝态氮(NO3?-N)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O3?-N与Na Cl预处理后,大麦对NO3?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NO3?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对高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1 mmol?L?1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比1 mmol?L?1 Na Cl预处理显著提高了NO3?-N的吸收速率;10 mmol?L?1NO3?-N预处理时,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其根系NO3?-N高亲和力系统受Na Cl影响较大。对低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在1 mmol?L?1 NO3?-N预处理中,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相比,120 mmol?L?1 Na Cl胁迫的大麦NO3?-N吸收速率显著提高;10 mmol?L?1 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与1 mmol?L?1 Na Cl处理相比,降低了大麦的NO3?-N吸收速率。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根系低亲和力系统有促进作用,而高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低亲和力系统的NO3?-N吸收没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合成和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分子腐殖酸和低分子柠檬酸,在不同固液比、不同浓度条件下对几种人工合成磷源的释磷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对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与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固液比和磷酸盐的种类有关.供试的两种有机酸(腐殖酸、柠檬酸)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合成磷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氟磷灰石、铁磷、铝磷)中磷素的释放,释磷量最高可达2490 mg·kg<'-1>;有机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固液比变化时,各合成磷源的活化情况无固定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短时间内),低分子的柠檬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能力强于高分子的腐殖酸,且柠檬酸作用下的释磷量可以达到腐殖酸的3倍以上. 应.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对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与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固液比和磷酸盐的种类有关.供试的两种有机酸(腐殖酸、柠檬酸)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合成磷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氟磷灰石、铁磷、铝磷)中磷素的释放,释磷量最高可达2490 mg·kg-1;有机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固液比变化时,各合成磷源的活化情况无固定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短 间内),低分子的柠檬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能力强于高分子的腐殖酸,且柠檬酸作用下的释磷量可以达到腐殖酸的3倍以上. 应.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对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  相似文献   

5.
两种氮水平下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伏生  康绍忠 《土壤学报》2003,40(4):599-605
预计到 2 1世纪末期大气CO2 浓度将会比目前水平增加 1倍 ,约 70 0 μmolmol- 1 左右。因此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探讨在两种氮 (N)水平下 ,CO2 浓度升高对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v Xinong 872 7)生长和地上部N、磷 (P)浓度的影响及原因。试验设 3 5 0 μmolmol- 1 和 70 0 μmolmol- 1 两种CO2 浓度水平和 45kghm- 2 和 90kghm- 2 两种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 ,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 (LAI)均增加 ,净同化率 (NAR)值增加 ,叶面积比率 (LAR)下降 ,比叶重 (SLW )不增加。高CO2 浓度对相对生长率 (RGR)的影响因施N水平而异 ,低N时RGR不增加 ,高N时明显增加。CO2 浓度增加 ,小麦抽穗提早 7~ 8d ,叶鞘、茎杆和地上部干物重提高 ,叶片、叶鞘和茎杆N、P浓度降低 ,但叶片、叶鞘和茎杆N、P吸收量增加均不明显。CO2 浓度升高 ,氮磷利用效率 (NUE和PUE)提高 ,而对相对氮磷累积速率 (RNAR和RPAR)影响不大。高CO2 浓度冬小麦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稀释效应以及NUE和PUE提高之故。  相似文献   

6.
W-OH固化剂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W-OH喷施浓度(1%,3%,5%)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喷施W-OH)相比,喷施W-OH对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自玉米生长中期逐渐明显。试验条件下,低、中浓度W-OH(1%和3%)更有利于玉米生长;盆栽3个月后,与对照相比,低、中浓度处理下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6%和35%,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和17%,气孔导度分别增加34%和79%,蒸腾速率分别为对照的2倍和3倍。降雨量对W-OH的保水作用影响不同,小雨和中雨下,3%浓度处理的渗流量最低,保水效果最显著;降雨量达到大雨及以上时,W-OH的保水作用与其喷施浓度成正比。在玉米生长初期W-OH的保肥作用与其喷施浓度成正比,随着后续降雨渗流反复淋溶,其保肥作用趋于稳定;3%和5%浓度的W-OH均能有效减少观测期的土壤养分淋失量,且以硝态氮降幅最大。研究结果为土壤固化剂在坡耕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盐胁迫下大麦籽粒产量和萌发期生长指标与小孢子培养阶段盐胁迫下愈伤组织产量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以2份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1)诱导培养基中NaCl含量对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2)萌发液中NaCl含量对大麦种子萌发期生长指标的影响;(3)NaCl 胁迫处理对大麦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刘颖  魏敏  杨平华  严庆海 《核农学报》2016,(8):1607-1613
为了合成绿色环保农林保水剂,解决农林保水剂功能单一的问题,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富里酸为添加剂,通过~(60)Co-γ射线引发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富里酸[P(AA-co-AM)/FA]高吸水性材料,探讨了辐照剂量、FA添加量对保水剂吸水倍率、吸盐倍率的影响,保水剂的反复吸水性能以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水剂中富里酸(FA)含量为15 wt%,辐照剂量为6 kGy时,吸水倍率和吸0.9%NaCl溶液倍率分别为437倍和61倍;30 min达到溶胀平衡,重复吸水10次后,保水剂溶胀倍率为199倍,下降54%;自制保水剂的施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玉米生长。该方法提高了保水剂的吸水保水性能,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污染大、能耗高等问题,同时具有多功能性,合成的高吸水性材料适合制作农林保水剂,为植酸类保水剂合成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CO2浓度升高和氮素供应对黄瓜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俐  李汛  董金龙  段增强 《土壤》2016,48(4):653-660
本文通过N供应浓度[2(低N),7(中N)和14(高N)mmol/L]和CO_2浓度[400(C1),625(C2),1 200(C4)μmol/mol]处理的水培试验一,以及硝铵比[14/0(N1),13/1(N2),11/3(N3)和8/6(N4)]和CO_2浓度[400(C1),800(C3),1 200(C4)μmol/mol]处理的水培试验二,共同研究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对CO_2升高、N供应浓度和形态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时,低、中和高N下,C4处理使得植物干物质都明显增加;而初果期干物质提高程度下降,植株生长速率降低。中等CO_2浓度(C3)显著增加植物在各硝铵比处理的干物质量,但最高CO_2浓度(C4)有提高N3处理的干物质量的趋势。苗期时,在低N和中N供应时C4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但高N时,C3处理提高总色素含量,C4处理提高叶绿素b含量;初果期时CO_2浓度处理对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N2硝铵比处理,中等CO_2浓度(C3)下叶片的3种色素含量最高。因此当苗期N素供应浓度较低时,CO_2浓度升高会显著降低叶片3种色素的含量,这主要可能与苗期植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产生的稀释作用有关。当N浓度为14 mmol/L时,CO_2浓度适当提高显著促进色素合成,其合成速率大于植物生长速率,导致色素含量提高,提高光合能力;初果期时,CO_2浓度升高的促进作用降低缓和了色素浓度的下降。适当提高NH4+-N供应比例也能达到提高色素含量的效果,但CO_2浓度不宜过高。故而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可能受到CO_2浓度升高导致的植物干物质增加速率和光合色素合成速率改变的双重调节。中N和高N供应时,叶绿素a/b在苗期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初果期仅在高N时有显著降低。而在硝铵比试验中,植株种植稀疏时,C4处理提高叶绿素a/b。因此,CO_2浓度升高下的植物捕光能力的提高,可通过适当降低叶片光照强度和提高N供应浓度来实现。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使用中等浓度CO_2施肥,提高N肥供应浓度和NH4+-N比例,结合植株的适当密植更有利于光合色素含量提高,优化其组成,从而有利于黄瓜生物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土壤保水扩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土壤保水剂的工艺,并对其吸水、保水性能进行了考察。最佳合成条件是:在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3∶1、氢氧化钠为丙烯酰胺质量的75%、硝酸铈铵的浓度为5mmol/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0.2%、反应温度控制在(60±2)℃的条件下,制得的保水扩蓄剂吸水率可以达到750g水/g。进一步试验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提高土壤持水性和蓄水性、有效抑制土壤蒸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对大棚莴苣根系形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扣萍  谢寅峰  闵炬  施卫明 《土壤》2011,43(4):542-547
采用大棚栽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莴苣根系形态特征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减氮40% 处理对莴苣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根表面积和体积以及总根长显著增加;但氮肥对莴苣根增粗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减氮40% 处理下的莴苣产量和Vc含量最高。莴苣茎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农民习惯施氮处理下,莴苣茎硝酸盐含量最高,达到1 291.9 mg/kg,已超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根茎类蔬菜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浑水膜孔灌多点源入渗多向交汇下水氮运移特性,利用浑水膜孔灌入渗装置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浓度(0,1,2,3,4 g/L)的硝酸铵钙溶液对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规律、单向交汇和多向交汇发生时间、膜孔中心和各交汇点(植株交汇中心、行间交汇中心和4点源交汇中心)垂直方向的含水率和NO_3~-—N的分布规律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液浓度下膜孔单位面积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入渗参数a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入渗参数b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肥液浓度的增加,单向交汇和多向交汇发生时间均提前;10 cm土层深度处,肥液入渗各中心含水率较0 g/L处理分别增加10.42%,13.94%,16.38%,24.74%;各中心垂直方向含水率随土壤深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NO_3~-—N在土壤上层分布均匀,而在湿润锋处出现峰值;4点源交汇中心处NO_3~-—N含量高于其他3个中心。研究结果可为浑水膜孔灌的技术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施用保水剂对干旱胁迫下大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给保水剂在大麦抗旱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法通过测定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大麦幼苗根长、茎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同等水分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加大麦幼苗根长、茎长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大麦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说明保水剂可以通过保持大麦叶片较高的光合特性来增强其碳同化能力,进而促进大麦幼苗的生长。且施用保水剂后大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减小了干旱胁迫对植株带来的损害,延缓植株衰老。施用保水剂可以较好地促进干旱胁迫下大麦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气体原位采集系统对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2O浓度动态变化进行了两年田间原位监测。共设4个处理:对照(N0S0)、施氮无秸秆(N1S0)、配施低量秸秆(N1S1)以及配施高量秸秆(N1S2)。结果表明,土壤剖面N2O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各处理在小麦和水稻生长前期均出现明显的浓度峰值,施加氮肥加大峰值,添加高量秸秆降低峰值。水稻生长季N2O主要产生在近表层土壤(7 cm和15 cm),N2O浓度两年均为15 cm≥7 cm≥30 cm≥50 cm;小麦生长季N2O主要产生在下层土壤(30 cm和50 cm)。与N0S0相比,施加氮肥3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土壤剖面各层次的N2O浓度(p0.05),其中N1S0处理各土层N2O浓度是N0S0处理对应土层的2倍~3倍。配施高量秸秆(N1S2)能显著减少近表层土壤N2O浓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山地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发现其蓄水保水能力较差,仅能拦蓄102.86毫米的降水量,有1/3--1/4时间土壤的含水量在萎蔫点以下,因而生长季节中有1/2--1/3时间需对该地上的林木进行灌水。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可增加蓄水量2.1倍。再进行地膜覆盖或者秸杆覆盖,控制水分的蒸发,调节土壤水分含量,使中、上层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水平下冬大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氮肥,实现大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等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运用方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冬大麦籽粒增重动态过程及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灌浆参数:灌浆持续期、终极积累量、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各阶段的积累量和灌浆速率、中期的灌浆时间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肥处理大麦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Richards方程W=A/(1+be-kt)m来描述。逐步回归分析灌浆参数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表明,影响大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起始灌浆势,其次是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积累量,起始灌浆势越大,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积累量越大,越有利于籽粒灌浆。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和灌浆中期的积累量对大麦产量的影响也较大;影响大麦穗粒数的主要因素是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积累量,同时,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和中期的积累量也有影响;对千粒重起主要作用的是最大灌浆速率和起始灌浆势以及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和前期的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7.
局部根系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根装置设置无盐胁迫(0|0)、局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0|150)、全部根系75 mmol-L-1NaCl胁迫(75|75)、全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150|150)4种处理,研究根系局部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受抑制程度加重;根系盐胁迫方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局部根系胁迫处理(0|150)小麦幼苗地上部干重比等浓度150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150|150)增加23.5%,比等浓度75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75|75)增加17.2%。在局部根系盐胁迫下,非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0)补偿生长,其根长、侧根数、侧根长比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分别增加195.2%、206.2%和237.8%,盐胁迫一侧根系吸收的Na+部分向非盐胁迫一侧根系运输,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的Na+含量比全部胁迫处理(150|150)减少12.1%。与全部根系盐胁迫相比,局部根系盐胁迫减少了Na+在叶片中的积累,降低了钠/钾值。局部根系盐胁迫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高于同浓度完全盐胁迫处理的小麦幼苗,进而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因此,局部根系胁迫显著缓解了全部盐胁迫对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草坪草的可持续发展,选育和种植耐盐草坪草可改良和利用大面积盐渍土壤。以3种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HCO3胁迫(0,0.2%,0.4%,0.6%,0.8%,1.0%)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草坪外观质量、叶片萎蔫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K+含量均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0.4%~1.0%NaHCO3胁迫降低了3种冷季型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干重,且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生长受到胁迫的抑制程度显著增大,根系部分的受抑制程度比地上部分更明显;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Na+含量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浓度越高上升越明显;NaHCO3浓度0.4%时,3种冷季型草坪草已受到伤害;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在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均表现为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说明3种冷季型草坪草抗NaHCO3胁迫的能力均为早熟禾强于黑麦草和高羊茅。  相似文献   

19.
2种高分子保水材料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心机法,研究聚丙烯酸钠与聚丙烯酰胺2种高分子化合物在5种使用浓度(占干土质量0、0.01%、0.08%、0.2%与1%)的条件下对3种土壤(砂土、壤土、黏土)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在0.01—1.5MPa水吸力时,持水能力随着2种高分子材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砂土的作用效果较壤土、黏土更显著;2种高分子材料与土壤质量比控制在8/10000~2/1000范围内其作用效果较好,该用量条件下高分子吸持水分平均可释放83.7%供植物吸收利用。2种高分子材料对土壤持水能力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目的是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化合物(LaCl3)对桑树组培苗生长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确定培养基中加入LaCl3的浓度。在前人研究稀土元素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基础上,本试验将不同浓度稀土化合物(LaCl3)添加于桑树组培苗分化与生根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桑树组培苗生长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LaCl3(40 mg/L)能促进桑树组培苗的生长与分化,株高、生芽数、生根率、根长和根重都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分化芽数、株高及生根率分别比对照高84.2%、63.5%、12.5%。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叶绿素a含量为对照的2.06倍;叶绿素b含量为对照的1.64倍;以及改变光合色素比例,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浓度LaCl3(60~80 mg/L)的促进作用减小甚至抑制桑树组培苗的生长。说明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桑树组培苗分化及生根的LaCl3最佳浓度为4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