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洼地旱排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平原绿洲一个典型洼地水量平衡的观测和计算,分析了洼地在容泄绿洲排水、排盐方面的旱排作用及排水、排盐能力。提出在绿洲排水规划时,可将旱排(或内排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排水方式,选择合适的洼地作为主要的旱排规划区。  相似文献   

2.
叶尔羌平原绿洲盐均衡及旱排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监测资料对叶尔羌平原绿洲监测区及分区的盐均衡和排出盐分的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平原绿洲内部水分迁移,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盐分特点和典型洼地蒸发耗水的分析, 论述了绿洲的内排水及旱排作用。旱排在内陆干旱区是一重要的排水方式, 在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时,应重视盐分的宏观运贮规划  相似文献   

3.
叶尔羌平原绿洲盐均衡及旱排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监测资料对叶尔羌平原绿洲监测区及分区的盐均衡和排出盐分的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平原绿洲内部分水分迁移,不同土地利用型土地盐分特点和典型洼地蒸发耗水的分析,论述了绿洲的内排水及旱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对象, 讨论了内陆干旱区绿洲灌区排水的条件和特点。对内陆干旱区排水的重要特点即旱排与生物排水作出估计, 提出努力实现“水盐平衡”是排水的目标, 在进行排水规划同时也应作出排盐规划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疆叶尔羌河灌区排水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对象,讨论了内陆干旱区绿洲灌区排水的条件和特点,对内陆干旱区排水的重要特点即旱排与生物排水作出估计,提出努力实现“水盐平衡”是排水的目标,在进行排水规划同时也应作出排盐规划。  相似文献   

6.
在塔里木河流域农田排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旱排水”、排水渠建立和逐步完善阶段。农田排水虽对灌区内部的盐渍化治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排水进入河流对河水的水质盐化影响很大。所以应寻找新的排水出路,多途径排水。同时发展节水灌溉,改变传统的排水洗盐方式,才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田排水对塔里木河水质盐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季方  樊自立 《灌溉排水》1998,17(3):32-35
在塔里木河流域农田排水的发展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旱排水”、排水渠建立和逐步完善阶段。农田排水虽对灌区内部的盐渍化治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排水进入河流对河水的水质盐化影响很大。所以应寻找新的排水出路,多途径排水。同时发展节水灌溉,改变传统的排水洗盐方式,才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秸秆排水体的排水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排水体和PVC波纹管对滨海盐渍土的排水脱盐效果。结果表明,秸秆排水体和PVC波纹管排水的单位面积排水总量分别为0.012 8、0.014 7m3/m2,单位面积排盐总量分别为76.06、55.77g/m2,排水矿化度比埋管前分别下降46.26%、32.66%;0~100cm土壤剖面,各土层土壤脱盐率差异较大,秸秆排水体为34.32%~48.75%,PVC波纹管为30.33%~53.24%。1m土体中,秸秆排水体的土壤脱盐率比PVC波纹管低1.48%,但60~100cm土层秸秆排水体脱盐效果明显高于PVC管。秸秆排水体作为暗管排水材料,可加速土壤脱盐,排水脱盐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土。  相似文献   

9.
滨海低平原区有地下水位埋深浅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而田间排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田间排水通常采用自然排水沟或混凝土排水沟的形式,而生态袋护坡排水沟的坡比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程用地,但其排水排盐效果仍有待分析研究。因此,本试验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大港农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计和烘干法,对布设生态袋护坡排水毛沟的田间土壤进行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取样实验,对其排水排盐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生态袋护坡排水毛沟与自然排水毛沟相比,不仅可以实现自然排水毛沟的排盐效果,并且可以在保证灌溉排水流量的同时,降低边坡系数,减少耕地占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垦盐渍化农田暗管排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垦盐渍化农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建筑用PVC下水管制作农田简易暗管,在新垦盐渍化农田改良利用中排水、排盐,水稻地一条200 m长的暗管.在地下水矿化度513 g/L的情况下,年排水童2×1044 × 104 m3,排盐量200 t以上.  相似文献   

11.
论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与水资源开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灌区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灌区土壤盐碱化的严重程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是灌区水盐不平衡所致。为此,在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灌区水土资源利用规划中,应将维持绿洲水盐平衡的水量视为“生态用水”,将盐份聚集地视为“生态用地”。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是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排涝模数的影响,优化区域排涝管理。【方法】选取湖北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为研究区域,将流域水文模型SWAT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S联合应用,设置了6种水旱比、5种水面率及5种城市化率的单因素变化(即其他2个因素不发生变化)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应用CLUE-S模型模拟生成各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建立了SWAT模型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降雨径流过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排涝模数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设计暴雨、其他因素维持现状条件下:当水旱比由0增加到1时,排涝模数减小了0.117 m~3/(s·km~2);当水面率由0增加到20%时,排涝模数减小了0.111 m~3/(s·km~2);当城市化率由0增加到10%时,排涝模数增加了0.104 m~3/(s·km~2)。排涝模数随着水旱比和水面率的增大均呈减小趋势,随着城市化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在相同设计暴雨、其他因素维持现状条件下:当水旱比由0增加到0.2时,排涝模数只减小了3.06%;当水面率由0增加到10%时,排涝模数减小了14.03%;当城市化率由0增大到10%时,排涝模数增大了16.67%。3种引起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因素中,排涝模数对水面率和城市化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相当,对二者的敏感程度明显大于水旱比。【结论】在未来区域规划中,可以通过增大水旱比、增大水面面积和限制城市扩张来减轻排涝压力,其中适当增大水面面积和限制城市扩张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1987—2017年民勤绿洲面积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影响民勤绿洲面积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方法】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民勤绿洲面积1987—2017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1987—2017年,民勤绿洲面积呈"平稳增加-相对稳定-急剧增加-急剧减少-迅速增加"的态势,除2012年面积明显退缩外,绿洲规模基本一直处于扩张状态,2007年绿洲面积最大,为1 359.51 km2。②1987—1992年、1992—1999年、1999—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6个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面积分别为500.99、510.66、625.70、611.67、672.38和514.66 km2,主要是耕地、荒漠和草地之间的转化。③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对于绿洲的演变起到决定性因素,其次,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影响人工绿洲(耕地和居工地)的演变。【结论】1987—2017年期间民勤绿洲基本呈现逐步扩张的态势,人口的增长有利于人工绿洲面积的扩大,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仍是影响绿洲整体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水冲粪和水泡粪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上层和底层干物质、总氮、总磷和总钾的含量,并讨论其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粪水进行土壤承载力分析,得到粪水安全施用量和养分消纳所需的土地面积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粪水的储存时间为180 d时,总氮、总磷、总钾含量分别平均减少58.38%、84.19%和47.69%;在干物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可根据公式估算某种元素的粪水安全施用量和消纳养分需要的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并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焉耆平原灌区为典型区域,将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盐土等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土壤、植被、岩性等调查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焉耆平原灌区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不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分区特征、水盐平衡模型和现状灌排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田排水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水系统不完善或排水不当会引起土地退化。不仅湿润地区需要排水,即使在世界上需要灌溉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带,排水也不容忽视。因为由灌水产生的局部潮湿环境,亦需要通过人工排水来改善。从世界范围来看,农田排水尚不能适应农业的发展,在除涝防渍和盐碱土改良方面仍任重道远。农田排水技术从应用基础研究、排水方式、工程材料、施工与管理的手段等方面在迅速发展,应努力缩小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量天然植被生态需水,为流域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干旱强度指数DSI,分析新疆孔雀河流域2000-2016年天然植被生态需水时空变化特征,幵计算了丌同干、湿状况下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结果】①研究区内天然植被生长季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7.575 7×10^8 m^3,天然草地需水量大于天然林地需水量。②从时间上看,2000-2016年天然植被生长季生态需水总量以2006年为分界点整体上呈现出上升-下降波动趋势;在生长季内变化特征上,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植被主要生长季全部需水量的69.64%;从空间上看,天然植被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绿洲区的农区外围及河流中、上游两侧。③丌同干、湿状况下,天然林、草地单位面积生态需水量均表现为:正常年>湿润年>轻度干旱年>极度干旱年,天然植被生态需水总量呈现:极度干旱年>正常年>轻度干旱年>湿润年。【结论】丌同干湿条件下天然植被生态需水存在差异,气候因子和天然植被面积的变化是导致生态需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