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鱿鱼钓脱钩率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太平洋鱿钓实践生产发现,西经海域鱿鱼个体大,脱钩率高,本文就舟渔1301轮,在使用水下灯的情况下,对减少鱿鱼脱钩率进行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调查船只为舟渔1301,其钓渔具材料配置:水上灯76盏,每盏功率为2KW;水下灯为金属卤素灯,2盏,功率均为5KW;水下灯装置左舷电缆200米,右舷电缆250米;钓机全部为SE-58型,两舷各9台,总共18台,实际使用12台。2、方法(1)调查时间:2000年5月15日~7月8日,历时55天;(2)调查范围:39°N~42°N,180°W~171°W;(3)手钓和机钓的渔获产量对比;(4)不同规格、颜色钓钩上钩率与脱钩率的对比试验;(5)钓机采…  相似文献   

2.
灯诱鱿鱼钓船水下灯助诱作业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辉 《海洋渔业》1998,20(3):122-125
<正> 水下灯用于鱿钓船的助诱作业方式,近几年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鱿钓行业的众多单位,已从试验和试用发展到技术推广。在国内,从1996年西北太平洋鱿钓汛期开始,中水太平洋渔业公司各船以及天津渔业公司的个别船等先后安装了水下灯。通过初步试验和试用,证明了水下灯用于白天的诱钓和夜间的助诱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加深我国鱿钓行业人士对水下灯的认识,引导国内各大海洋渔业公司对水下灯的应用和技术推广,本文将我国鱿钓船在新西兰浅水渔场和西北太平洋深水渔场两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与渔场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03,27(4):334-342
利用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1995-2001年北太平洋各海域鱿钓产量及其作业渔场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作业渔场分布在145°E~148°E、153°E~161°E海域,其产量约占各年总渔获量的70%~85%。从作业纬度来看,1999年以前主要产量集中在40°N~43°N海域,而2000和2001年则分布在39°N~41°N和43°N~45°N海域。相关系数分析表明,2000和2001年作业渔场和各海域产量比重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160°E以西和170°E以东海域,而在1999年以前未发生较大变化。灰色关联评价表明,1998年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状况为最好,而2000、2001和1996年较差,1999、1995和1997年处在中间水平。这与实际生产情况和海洋环境条件基本上是相符的。2000和2001年北太平洋资源状况下降,可能与150°E~160°E海域的柔鱼种群资源出现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关于加强北太鱿钓渔场管理的指示精神,2003年7月30日—8月30日,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中国渔政201赴北太平洋执行了渔政巡航管理任务。此航次历时32天,航程6200海里,航时600小时,耗油130吨。主要在151°E、42°N至167°30′E、42°30′N为轴线的公海海域对在北太作业的我国鱿钓渔船进行了指导、管理和服务。由于北太渔场的天气状况很不稳定,低气压频繁。在一个月的巡航中少有晴天,经常大雾弥漫,能见度差,涌浪始终不断,受风浪影响,渔政船无法实施登临检查,只能以观察”记录”拍摄为主。据统计,共观察记…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鱿鱼已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对象,在远洋渔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西北太平洋是世界重要鱿鱼渔场之一,也是我国鱿鱼产量的主要来源。然西北太平洋是范围十分广阔的渔场,从日本近海直至160°E,从40°N至44°N的广阔洋面都可发现柔鱼的踪迹,皆可形成渔场。航速为11节的捕鱼船,航行两昼夜,才能到达渔场。因此,西北太平洋光诱鱿钓中心渔场的寻找和发现对提高鱿钓产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寻找其中心渔场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通过接收各种水温图确定渔场的大体  相似文献   

6.
前言 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作为我国一些海洋渔业企业的支柱产业,北太平洋光诱鱿鱼钓生产区域将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延长北太平洋8154型光诱鱿鱼钓船只的使用时间,提高鱿钓船使用效率,是我们渔业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光诱河豚鱼钓的研究与开发,填补了我国北太平洋鱿钓作业船的生产间隙,解决了鱿钓结束后闲置船只的出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逐渐生效,作为我国渔业支柱产业的光诱鱿鱼钓生产区域将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延长光诱鱿鱼钓船只的使用时间,提高鱿钓船使用效率,是我们渔业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光诱河豚鱼钓的研究与开发,填补了我国北太平洋鱿钓作业船的生产间隙,解决了鱿钓结束后闲置船只的出路。本文对其渔具材料、装配方法、饵料制作、作业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以期达到增产节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一、渔具材料河豚鱼钓船是由鱿鱼钓船卸去鱿钓机后改装而成的,其配置渔具主要有:翻摇式钓机、固定式钓机、钓机…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18日下午,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我省第一艘远洋大型鱿钓船一省海洋渔业总公司苏远渔815轮缓缓驶离浏河渔港,远赴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从事鱿鱼钓作业,标志着我省远洋渔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浅析提高北太平洋鱿钓作业的捕捞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满昌  钱卫国 《海洋渔业》2001,23(4):178-181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整个海域,资源丰富。1993年开始,我国开发利用了这一资源,同时作业渔场不断地向东拓展。特别是1996~2000年这五年间,每年向东部拓展约8个经度。2000年作业渔场已达到170°W。2000年我国有399艘鱿钓船投入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日本学者村田[1989]、铃木[1977]等都  相似文献   

10.
北太平洋鱿钓渔场自1993年起由我国开发,至今已有20多年,在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其它远洋鱿钓渔场的开发,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存在的鱿鱼资源量年间变化剧烈、传统生产和渔获加工模式没有改变、非专业鱿鱼钓船效益不高等问题愈发凸显,制约着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资源条件,从创新专业鱿钓船型、开发渔情预报服务系统、研制节能高效钓具及装备等5个方面,提出了北太平洋远洋鱿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可供远洋渔业企业和渔业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智利外海茎柔鱼产量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军  赵小虎 《海洋渔业》2005,27(2):173-176
根据2004年4~6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生产统计数据和表温资料,用Marineexplore4.0绘制各月产量、CPUE与表温关系的分布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月茎柔鱼产量主要分布在28°~30°S、76°~78°W附近海域,平均CPUE在10t/d以上。作业渔场的表温范围为17~20℃,主要集中在表温为17~19℃海域。  相似文献   

12.
<正> 鱿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据上海水产大学的资源调查,在北太平洋有关海域有较大的分布,有一定的开采价值。1990年,在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和上海水产大学的指导下,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第一次将2艘8154艉滑道冷冻拖网渔船改装为鱿鱼钓船,并于1990年6月7日开赴海参崴渔场进行鱿鱼钓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对开赴外海渔场进行鱿鱼钓生产的钢质渔船。本文介绍的是关于改装鱿鱼钓船中的渔  相似文献   

13.
渔业动态     
2001年韩国鱿钓船在福克兰渔场的生产开局不佳 据韩国鱿钓渔业界称,2001年有57艘韩国远洋鱿钓船,自2月15日开始进入福克兰岛专属经济区作业以来生产不好,虽然现下以进入捕鱿渔期,但仍未见鱿鱼的渔场形成,所以现下在福克兰岛经济区内作业的韩国鱿鱼钓船的单船日均产量不到2t,渔况不佳,因此,大部分的韩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周边近海作业的中型鱿钓船,是为日本近海鱿钓渔业的主力之一。然而,自进入本世纪后,其中以太平洋褶柔鱼(自鱿)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中型鱿钓的作业船数和渔获量都逐年在减少,2000年时作业船数为256艘,渔获量为78206t,但2004年作业船数减至156艘,渔获量减至45378t,近年来两者继续在减少。其中以北太平洋柔鱼(赤鱿)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主力中型鱿钓船的渔获量也在减少,从2000年17500t减至2007年的4633t。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阿根廷联邦渔业委员会(CFP)批准了一项新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鱿钓船捕捞计划。据No.07/12决议,为了促进鱿钓船捕捞业的发展,在不影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鱿钓船应当争取最大可捕获量。而先前No.11/06决议,鱿钓船的数量应当与鱿鱼的可持续利用相对应,大型鱿钓船的数量应当不超过1996~2005年间104艘的平均数量。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型鱿钓船的数量减少到85艘。鉴于此,政府决定增加20艘鱿钓船,这是渔业委员会近期计划的一部分。为确保鱿钓船的发展,阿根廷新颁发了捕捞许可证,准许在专属经济区及其临近海域捕捞阿根廷滑柔鱼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2021年公海自主休渔措施的通知》要求,我国自今年起,在西南大西洋、东太平洋部分公海海域正式实施公海自主休渔措施。自主休渔期间,所有中国籍鱿鱼捕捞渔船均应停止捕捞作业,以养护公海鱿鱼资源。据介绍,实施公海自主休渔的海域和时间具体为:7月1日至9月30日,在32°S~44°S、48°W~60°W之间,有关国家专属经济区外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9月1日至11月30日,在5°N~5°S、110°W~95°W之间的东太平洋公海海域。  相似文献   

17.
渔业动态     
2006年日本远洋大型鱿钓船的动态阿根廷水域是日本远洋大型鱿钓船重要作业水域,作业犹钓船多时曾达60艘,但近年来随着阿根廷鱿鱼资源的恶化,2006年初的作业鱿钓船数减至只有1艘,然而截至7月中旬作业结束时,单船的总渔获量达9,321t,生产很不错,表明阿根廷鱿鱼资源在恢复。然而,可惜的是作业鱿钓船只有1艘。另悉,2005年9~11月期间,日本与阿根廷合作在阿根廷200海里水域内外对阿根廷鱿鱼资源进行了共同调查(其中使用中层拖网试捕),结果在阿根廷200海里水域外的公海发现了过去很少见的阿根廷滑柔鱼幼鱼,从这一点看,表明阿根廷鱿鱼资源在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刘必林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04,26(4):326-330
根据 2 0 0 1年 2~ 8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数据 ,结合表温资料 ,按经纬度 1°× 1°的格式进行分析 ,利用MarineExplorer4 .0软件作图。结果表明 ,产量主要集中在 6 0°W、4 5°S附近的公海渔场 ,2~ 3月为产量高峰期 ;4~ 5月产量开始下降 ;6~ 8月产量急速下降。在福克兰群岛海域平均日产量较高。作业渔场的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2~ 6月平均每月下降约 1.2℃。用K -S检验法对各表温值所累加的出现频度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表温与CPUE的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与方法调查船为“中水 4号”(主机 1 0 2 9.7kW ) ,调查海域为39°~ 45°N、1 6 0°~ 1 70°E ,时间为 1 997年 6~ 7月。水下灯装置为日本株式会社拓洋理研SWSY -H&M ,主要包括集中控制盘 (CAP - 4HM )、MC盘 (MCN - 4HM )、卷扬机 (TR -2 0 5WB)、稳压器 (TS - 2 2 0MD)、水下电缆 (长 30 0m)、卤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各 2只 ,2 2 0V ,5kW/只 )等。钓机为MY - 2D电脑集控型 ,共 40台。中午 1 2 :0 0以后 ,柔钓船开始寻找渔场 ,找到后抛锚 ,待船稳定即放水下灯进行诱集 ,并使用探鱼仪测量水…  相似文献   

20.
夏季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秋刀鱼,具有一定的资源量,因此为了提高鱿钓作业的经济效益,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采用一船多业的作业方式,即鱿钓船增加秋刀鱼舷提网设备,实现2种作业方式的兼营,利用远洋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生产的间隙(7~12月),赴西北太平洋从事秋刀鱼生产。2001年,我国台湾地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