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FY~2C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6月24~25日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发生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地在暴雨发生前积聚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中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小尺度的地形抬升为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触发条件;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能较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根据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高低空流场以及各种物理参数的变化等,对2012年5月15日福建省仙游县出现的午后强对流暴雨大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暴雨的流场垂直分布比较一般;低层虽有较强的SW气流,但尚未达到急流程度;500 hPa也没有前倾槽,但200 hPa有比较强的辐散气流;高低空湿度垂直分布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天气的产生,低层温度大,高层湿度小,上干下湿,层结不稳定;从各种物理参数值看,5月14日20:00测站沙氏指数、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假相当位温等大部分物理参数均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夜间到19日发生在德州市的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00 hPa蒙古低槽前部的偏西风急流带,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较强的暖湿条件;暴雨产生在德州市北部中低层明显的风向切变处和地面辐合线的前部;暴雨发生前期,中低层水汽输送条件好,对流层以下的垂直上升运动和较好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这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动力条件。强降水期间雷达图上表现出明显的中-γ尺度特征,且在德州西部一直存在南北向的中尺度辐合带,这与地面形势相一致,也与暴雨产生的时段一致。 相似文献
5.
6.
利用NCEP一日四次全球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资料分析2007年7月8—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这冬暴雨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度阻塞形势消散后的长波调整时期,脊前西北气流以及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江淮流域。 相似文献
7.
运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对2012年6月25-28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比较好的的大尺度条件,本次暴雨天气是β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造成的,它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局地性。大暴雨中心都位于山脉迎风坡,与多年气候统计结果相符。(2)中高纬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气旋、低空切变线、暖锋、天气尺度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冷空气交绥是造成此次强降水重要原因(3)东路冷空气主要是通过低层来侵入巴彦淖尔市,并与地面冷式锢囚锋的形成密不可分。强降水发生过程中巴彦淖尔市始终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和较强的水汽辐合。稳定区的存在促使不稳定能量在底层积累,使得降水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加密气象站等高分辨率的探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引发宁夏2012年7月29~30日极端暴雨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深厚湿层的存在对暴雨的持续及强度有重要影响;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的存在是引发强降水持续的动力抬升条件,辐合线表现为风向或风速辐合,其强度与降水强度密切相关,且与强降雨带走向较一致,多发生在其略偏北一侧;此次大暴雨是MβCS发展并较长时间维持少动的结果;MβCS最成熟时,TBB强梯度区偏向冷云中心区一侧与未来1~2 h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常规天气资料、探空资料、物理量及雷达资料分析,对江津地区9月10-12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大气层结稳定的情况下(低温低能),低涡的动力抬升作用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但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较弱,使得对流系统难以长时间维持,生命史较短。持续较强的暖平流输送是降雨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应用对对流系统的临近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物理量场、红外卫星云图、榆林雷达(CINRAD—CB)产品等对2011年7月1—2日榆林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场、热力、动力条件、中尺度影响系统及触发机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与东北涡后回流冷空气是暴雨发生的环流背号,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地面干线触发了对流云团的生成,同时伴有中尺度低压的存在更有利于对流的生成和加强,从而生成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并不断移动形成“列车效应”,产生了暴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逆风区”的出现表明有中小尺度垂直环流存在,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V-30图上表现为暴雨时对流层项附近有超低温存在,处于很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产生对流,有充沛的水汽输送,预示着有强降水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陕西北部榆林市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1°×1°再分析产品,从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11年7月1~3日陕西北部榆林市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副高在福建形成高中心,其外围西南气流持续存在,提供了暴雨区长久的水汽输送;高原槽东移,提供了暴雨区的动力场;东北路回流冷空气与低空急流辐合是暴雨的触发机制;暴雨区与中尺度低压密切相关,暴雨出现在中尺度低压前部的低空急流中;高空槽云系和低空急流云系叠加增强,生成暴雨云团,云顶亮温TBB<-90℃。[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暴雨的预报提高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对2010年7月19-20日发生在辽宁绥中地区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是产生此次强降水的根本原因。西南涡北上为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辐合抬升条件,冷空气东移南下为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赣州市2006年7月25~26日的"格美"台风登陆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在整个过程一直维持一支低空急流,是暴雨水汽输送的动力机制;"逆风区"、风速辐合、中小尺度气旋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赣州局部地区大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等资料,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和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8月8日~9日山东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短波槽缓慢东移,副热带高压和地面气旋稳定维持,超低空气流发展强盛,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在中尺度回波团或回波带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暴雨;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生成,发展、成熟时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西部、西南部,南部;超低空东南气流由于水汽输送路径短,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十分有利;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在整个对流层为上升运动.低层θse锋区不断增强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的动力,江淮切变线将南部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副高西侧有江淮切变线,东侧的西南气流叠加形成的西南急流在丹东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幅合,使南来的水汽在丹东南部堆积抬升,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中尺度上升运动,致使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产生暴雨。[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26日江苏省沿江地区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结果表明,从大环流形势看,这次暴雨过程为副高边缘型;500 hPa副热带高压边缘有冷空气扩散南下,中低层西南气流旺盛,这种上冷下暖的形势,导致了这次暴雨的发生;分析物理量场发现,水汽通量散度场中的辐合区基本呈带状,与降水区相对应,强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分布也非常一致;这次暴雨天气发生在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背景下,强降水区域与能量锋区有很好的对应;分析动力条件可知,暴雨过程有着强烈辐合和上升运动,辐合中心和上升运动大值中心与强降水也有着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