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袋栽平菇时,一般都将塑料筒的两端套上颈圈塞上棉塞,也有将料筒两端用绳扎紧进行发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袋栽平菇两端颈口不塞棉塞效果更好。(一)试验方法:用纯棉籽壳生料拌0.2%的多菌灵,含水量约60%,用普通塑料袋装料接种。采用层播法,使料的两端和中间都有一层菌种。试验分成ABC 三组,每组25袋,共75袋。A 组,接好种的袋子,两端用绳扎紧;B 组,接好种的袋口,套上颈圈加  相似文献   

2.
五、不同方式栽培平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栽培者可根据所在地区和自己的不同条件,加以选用。 (一)瓶栽及塑料袋栽瓶栽一般用750毫升装的蘑菇菌种瓶、广口瓶或罐头瓶栽培。每个蘑菇瓶可装废棉干料0.35~0.4斤,500毫升罐口瓶可装0.3斤。将配好的培养料装至瓶颈,过多与棉塞接触,空气量太少。近瓶颈培养料不宜过松,过松难以保湿。装料后瓶中央打一孔,配上棉塞。经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瓶  相似文献   

3.
用废棉发酵料袋栽平菇曾有过报道,但不够系统全面,产量也不稳定。笔者从1987—1989年连续试验四次,生物学效率都稳定在100%以上,高的达150%以上,已摸索出一套技术,现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菌种:品种以佛罗里达、大白平菇为好,菌种培养基以棉籽壳、麦粒为佳。(二)栽培料配方及处理:配方为废棉百公斤、加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多菌灵200克、石灰2公斤。废棉要曝晒2天,先与石膏粉、过磷酸钙拌  相似文献   

4.
袋式栽平菇虽然是个好方法,但在大面积生产中由于装料松紧度和料含水量不一,常常会出现菌丝生长慢或中途停止生长,培养料变酸,杂菌污染率高。我们采用菌袋通氧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发菌成功率达100%,不仅缩短了发菌时间,且可提早20天左右出菇,产量提高20%,具体方法如下:(一)装袋接种用厚5丝米、宽23~30cm,长40~50cm 的聚乙烯薄膜料筒作栽培容器。装料前要准备好长50~60cm,直径3cm 的塑料管或竹筒作通气管。配方可因料而异,采用常规制备。装料时把通气管竖放在塑料袋中央,底端塑料袋口撮台并塞入通气管口内,先撤一层菌种,再放一层培养料,边装边压实直到装满袋,拔出通气管,向空洞内塞菌种,再在袋口撒一层菌种,撮合袋口塞入中心孔内,最后用卫生纸将两头孔塞严。每个塑料袋装干料1.5~2公斤,用种量10~15%。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兴起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这种方法使用棉塞和绳子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笔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出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人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好口。另外,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 3个直径为 2.5~3.0mm粗的元钉(钉透),钉与钉之间的距离为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6.
在平菇袋培过程中,发现用缝纫机缝的袋子,在针迹处常常发菌较快,作者由此得到启发,于1987年进一步改进了袋培技术。改两头加棉塞为全封口,改两头接种为两头和中间接种,省去了棉塞,增加了装料数量,加快了发菌速度,减少了污染。具体做法: 将长50×24厘米的聚乙烯袋子,一头用小钢锯加热密封,两角可留1厘米不封,再将袋子下部离密封线3厘米处。袋的中间及离装料口5厘米处各用空针缝一行,即成有3行针眼的平菇栽培袋。接着便可装料、接种。先在袋底均匀撤一层菌种,然后装料,随装料随压实,当装到中间针孔时,把菌种掰成红枣大小,贴着袋的四周放5、6块…  相似文献   

7.
目前,平菇发酵料都是采用一层料一层菌种装袋法,1天装不了多少袋.笔者采用菌料混合装袋法,既提高装袋效率,又有利于发菌.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平菇立体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单产,笔者在多年的栽培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平菇高产、低耗、简便的座袋填土栽培法.(一)配料装袋配方为棉子壳98%、石灰粉1.5%、复合肥0.5%,含量40%的多菌灵乳剂0.2%,水125~135%.先将石灰粉和多菌灵放水中,复合肥用温水浸开后倒入水中搅匀后拌入棉子壳,拌好后堆放10小时,pH值8~9,装袋时再倒一次堆,用28×55cm的塑料薄膜简,将袋用缝纫机打微孔后将一头用线扎好,先放菌种再装料,共4层种3层料,扎好袋口,放入发菌室.从多年试验看,菌种以中疏10号最好.  相似文献   

9.
贺祖海  周玉麟 《中国食用菌》1997,16(2):31-31,35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将工序繁琐的传统菌种生产法改革为一种无棉塞小袋装菌种生产法,具有高成品、低成本、省工序之特点。适合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大部分菌种生产,尤其对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经济效益最可观。此法生产香菇、平菇、灵芝、茯苓等菌种成品率可达100%,黑木耳菌种成品率达98%左右。此法采用常用菌种袋,但免去棉塞、颈圈,每袋节约成本超过0.10元,又克服了大袋生产打眼贴胶布扎绳等工序费工时和成品率低的缺点,节省工时30%以上。现简要介绍其工艺技术如下。 1 配料 (常规,略)。 2 装袋菌种袋规格,生产香菇种一般用14×28cm,或15×30cm,或12×24cm;生产平菇可更大;生产黑木耳适宜12×24cm。乙烯袋较好,丙烯袋质脆,易破,成品率低。装料,以手工为例。14×28cm袋,装料500g、15×30cm袋装料600g,12×24cm袋装300~350g为宜。料填实压紧,占袋容积3/5,料袋空留长度以手掌一把握住为度。料装满压实后,上端用手握住,旋转拧紧即可。然后将料袋装入编织袋,要装整齐,排平,袋口一律向上。一人8小时可装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种植平菇时,探索了一种断袋翻转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装袋接种配料、灭菌按常规法,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袋上扎3排孔,装料时在孔处铺一层菌种,共3层种4层料,两端扎紧封口,常规发菌。(二)断袋管理发好菌后用刀从袋中部横切成两段,置菇架上出菇,增加空气湿度,2~3天后在断口处  相似文献   

11.
胶东半岛是花生的重要产区,为充分利用花生的下脚料,笔者进行了花生壳掺棉子壳栽平菇试验.(一)试验材料 先将花生壳置2%的石灰水浸24小时,捞出在清水中洗净.配方:花生壳60kg,棉子壳20kg,麸皮20kg,石膏1kg,生石灰2kg,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含水量60%~70%.菌种为新平1012.(二)栽培方法 先将原料堆积发酵,温度达60℃时翻堆,复堆后当温度再次达60℃时,摊料降温至30℃以下时装袋.袋规格为25×50cm的聚乙烯塑料筒,菌种分四层播入袋的两端和中部,边装料边压实,  相似文献   

12.
用棉塞作为菌种瓶的封口不仅成本高,灭菌时还常润湿棉塞,容易导致菌种污染。下面介绍几种不用棉塞的菌种瓶封口法: 1.用四层纱布外加一层牛皮纸蒙口,用牛筋扎紧。 2.用双层报纸外加一层牛皮纸蒙口,用牛筋扎紧。 3.用双层牛皮纸蒙口,用牛筋扎紧。 4.用双层报纸外加一层聚丙烯薄膜,用牛筋扎紧。灭菌接种后,薄膜只松松地扎在报纸层外面,以增加透气性。 5.用一层聚丙烯薄膜并用牛筋扎口。此法仅用于耐受较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平菇、凤尾菇菌种,且不宜太长时间存放菌种,以  相似文献   

13.
稻田套种平菇,是一项既能增产粮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的立体栽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制好菌种袋 为保证平菇栽培袋适时套放到稻田里,要及早制作培养好苗种袋。平菇的菌种,宜选用高温型、耐高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一般5月初购回原种,发菌需35~40天。培养料选用新鲜的棉子壳,不加磷肥,经前发酵处理,料含水量为65%,堆闷7天,装袋前拌入0.2%的多菌灵,每袋(规格37×17cm)装干料300~350g,扎紧袋口,高压灭菌3~4小时,菌袋出锅后冷却至30℃,恒温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的5%,排放在阴凉暗处保持温度28℃左右发菌,20~25天菌丝可发好,适时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14.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袋栽平菇产量,我们开展了多孔袋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平菇831。培养料为棉籽壳98%、糖和石膏粉各1%,另加多菌灵0.15%,水适量。分试验和对照两组,试验组为多孔袋栽,培养料装袋后,采用两头接  相似文献   

16.
地沟夏季栽培平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1990年第2期登载了薛海滨等的"地沟双膜冬季栽培平菇高产技术",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在冬季利用地沟独特小气候栽平菇的方法,其实,地沟在夏季也可栽平菇,现简要地介绍其栽培技术.(一)制栽培袋为充分利用时间,先要制栽培袋.因夏季温度高,应选用的菌种必须是较耐高温或对温度反应不甚敏感的,比如凤尾菇、栎平菇、榆黄蘑、ZP-1等菌株.培养基可用棉子壳、稻草(切成7cm左右长)、麦秆(切成小段或粉碎)等为主料,配料时每100kg加石灰和过磷酸钙各1kg、多菌灵0.2%,加水拌匀,含水量以手握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宜.用50×25cm的塑料袋作栽培容器.采用层播法,三层菌种、四  相似文献   

17.
武黎阳 《食用菌》2002,24(1):15-15
夏秋季气温高杂菌繁殖快 ,栽培平菇最大困难是如何控制杂菌污染坏料。笔者采取了一些抑杂和缩短发菌期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些技术叙述如下以期和菇友们共同探讨。1 巧加石灰 我县栽培平菇一般用玉米芯 ,且经过发酵后使用 ,但一般的发酵料还难以在夏秋季栽培成功 ,因此我参考别人经验在料中加入 5 %的石灰经过发酵后可以在 7天内抑止杂菌大量发生。2 加大接种量 我县采用的出菇袋一般为 2 2~ 2 4 cm扁宽的塑料袋 ,夏秋季栽培改用成扁宽 2 0~ 2 2 cm,长5 0 cm袋。分 5层装菌种 ,每层 3块 ,每块比核桃大些装4层料 ,每袋用干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见效快,效益好,原料易得的金针菇快速高产栽培方法。 1 配料装袋 配方为高粱98%,白糖、石膏各1%。将高梁入沸水中煮10分钟,使其熟而不破,中间有白心,捞出用清水冲洗晾干表面水分,加入白糖、石膏混匀,装入30×18cm聚丙烯袋中,每袋装湿料约600g,料要装紧些,使之紧贴袋壁,尤其上部尽可能装紧,用线紧贴料面扎口,常压灭菌8小时或高压灭菌1小时。 2 接种培养 当料温降到20℃时,置接种箱中,解开袋口接入原种,用量占料3%,袋口加棉塞后用绳扎紧。全部接完后取出,上下左右晃动菌袋,使种块与料混合均匀,置培养架,袋与袋紧贴,在温度18~25℃、空气湿度60%左右、暗光或无光下发菌,约15天菌丝发满袋。 3 出菇管理 菌丝发好后去除棉塞,撑大袋口,直立于菇架,去除凸出料面的老种块及畸形小菇,但不必搔菌。向袋口喷雾水保持料面湿度在90%左右,在袋上盖一层纸,以利保湿和提高CO_2浓度。温度控制在8~10℃,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换气,暗光培养约10天,  相似文献   

19.
常规栽培黑木耳,常在袋壁形成大量耳芽,由于受开孔所限不能全部长大,不仅消耗了大量营养,还因开口过多,菌料暴露面积大,杂菌感染率高,且吊挂出耳搭架费工费力,投资大.为了改变以上的不足,笔者采用层梯式两面出耳法,取得了可喜成果.栽培种配料为阔叶木屑25公斤、玉米芯粉10公斤、棉子壳10公斤、豆粉1.5公斤、米糠3.5公斤、石膏500克,加水67.5公斤,拌匀后堆闷1小时,取规格为17×36厘米的耐高压塑料筒料,先将一头加上棉塞用线扎紧,然后进行装料,随装随压紧,装至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平菇在农村种植比较普及,但生物效率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平菇袋栽与阳畦结合二次出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1986年春季至1988年冬季先后投料16250公斤,培植13000袋,共收鲜平菇63537.5公斤,生物学效率达391%.现将本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常规培植(一)配料、装袋和接种供试菌种为低温型平菇SZ-P117菌株和佛罗里达平菇.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90%,玉米面6%,石膏粉1.5%,生石灰0.5%,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