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山楂总黄酮中总黄酮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00nm,无水芦丁为对照品。结果芦丁在8.12~48.7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13%(n=6)。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山楂总黄酮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选用健康的1日龄AA肉鸡(公)2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025%沙棘叶总黄酮组、基础日粮+0.05%沙棘叶总黄酮组及基础日粮+0.1%沙棘叶总黄酮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9d。在49d时采集检测样本。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沙棘叶总黄酮显著提高了磷和蛋白质的利用率(P=0.0281;P=0.0014),胫骨重量、长度和胫骨单位重量(P=0.0028;P=0.0350;P=0.0016)以及胫骨磷含量和灰分含量(P=0.0374;P=0.0423)。结果提示,沙棘叶总黄酮可提高饲料中钙磷的利用率,利于胫骨钙和磷的沉积,促进胫骨的发育和骨骼强度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骨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试验以盐酸-甲醇(1∶100)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并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定波长为345 nm。结果表明: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计为3.825%,线性回归方程为A=0.063 58C-0.004 48(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0.45%(n=6)。说明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460nm)对不同品种的沙棘枝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并对不同品种同一部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别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沙棘的混合枝叶和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之间总黄酮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同一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除混合枝叶差异不显著(P>0.05),叶、小枝、中枝、大杆均差异显著(P<0.05)。沙棘枝叶富含黄酮,可作为黄酮提取的原料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沙棘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TFH)研究其对AA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的健康AA肉仔鸡(公雏)24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Ⅰ组为空白组,添加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5%、0.05%、0.10%的沙棘叶总黄酮。在第22d开始热应激试验,温度为(36±2)℃,持续1周。试验结果表明:适温和高温下,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下添加沙棘叶总黄酮组胰岛素和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可显著提高高温下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的相对指数(P<0.05),提高适温下脾脏和法氏囊的相对指数(P<0.05),但对适温下胸腺相对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时溶菌酶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适温时添加沙棘叶总黄酮组的补体C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时补体C3和C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沙棘叶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鸡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热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贯叶连翘提取物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5μm,150 mm×4.6 mm),以乙腈-0.02M磷酸二氢钠(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588 nm,柱温25℃。结果表明,金丝桃素在6~3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n=6),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5%。此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贯叶连翘提取物中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来苏儿中的甲酚含量,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来苏儿中甲酚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方程。结果表明:来苏儿中甲酚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方程为吸光度值(OD值)=19.076 C+0.000 6(R2=0.999 6,n=10),甲酚浓度在0.005~0.05μL/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00 6μL/m L;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重复性试验的RSD为1.71%,平均回收率为(100.89±1.65)%,RSD为1.64%。利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来苏儿样品中的甲酚标示量与要求一致,说明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能用于测定来苏儿中的甲酚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_3-CH_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_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μg/m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_3-CH_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_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μg/m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阿奇霉素的含量,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Kromasil C_(18)为色谱柱(250.0 mm×4.6 mm,5.0μm),以0.067 mol/L磷酸二氢铵(三乙胺调p H值为6.5)︰乙腈=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用UV230+型紫外-可见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在1.4~3.4 m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0%,相对标准偏差(RSD)=0.38%(n=3);样品测定方法重现性的RSD=0.49%(n=6),说明该方法可用于阿奇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当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当归总黄酮的含量,并对提取液采用Fe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普鲁士兰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当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3.5 h,料液比为1∶3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当归中总黄酮提取量为9.4642 mg/g。所得提取液总黄酮浓度为0.068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74.02%;浓度为0.034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率可达51.79%。结论:采用该方法提取当归总黄酮,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99.51%,相对标准偏差RSD 4.04%(n=5)。所得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效果,且清除效果与提取液总黄酮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中土霉素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验表明,用0.01 mol/L盐酸溶液作参比液,以268 nm为测定波长,土霉素在4~32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n=5)为101.04%,RSD=1.02%。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表明,以0.05 mol/L草酸铵溶液-二甲基甲酰胺-0.2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75∶20∶5)为流动相,以280 nm为检测波长,土霉素在0.02~0.14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n=5)为100.52%,RSD=0.25%。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种不同的色谱条件测定吡喹酮注射剂中吡喹酮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及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63nm及210nm,流速1mL/min。结果显示,在两个不同的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分别为r=0.9998和r=0.9996),吡喹酮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8%和99.90%,RSD=1.13%和1.1%(n=9)。两种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回收率、重现性均符合要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吡喹酮注射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水为参比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32 nm波长处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中庆大霉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在10~60 U/mL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8%(n=6)。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于作为生产企业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徐长卿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HPLC法测定徐长卿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以70%的甲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对徐长卿中的绿原酸进行提取。在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溶液(1:9,V/V);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27nm的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绿原酸在0.232—4.6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0.216%(n=5)。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徐长卿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干酪素法测定栀子花树叶中鞣质含量。结果表明,栀子中鞣质含量在1.001 6-6.009 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5;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04%,SD为0.012 6%,RSD为2.03%(n=6),此法准确度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植物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干酪素法对龙井茶叶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龙井茶叶鞣质含量在2.000-11.000μ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3);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6%,SD为0.226%,RSD为1.8%(n=6)。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用于龙井茶叶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的养分分配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估铁尾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中,利用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提高林地养分总体水平的可行性,测定混交林中沙棘、桑树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系及枯枝落叶中的N、P、K、Ca、Mg含量与贮量,测定沙棘、桑树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棘的根、干、枝、叶、皮中的N含量明显高于桑树,尤其是不同土层根系中的N含量可达到桑树根系的3.03~4.33倍,沙棘根系中的Ca、Mg含量高于桑树,P含量与桑树相近,而桑树地上部分的P、K、Ca、Mg含量以及各土层根系中的K含量大多高于沙棘;沙棘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全N含量高于桑树根系周围土壤,其平均含量为桑树的1.88倍,根系周围表层0~20 cm土壤的全N含量为桑树的3.18倍;混交林中乔木、草本、枯落物的总养分贮量大小为:沙棘>枯枝落叶>桑树>草本植物,其中沙棘的养分贮量占混交林系统养分总贮量的56.10%。研究结果提示:沙棘在整个混交林系统的养分分配中起到支配性作用,可为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养分空间,沙棘-桑树混交林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创伤愈合药喷雾剂中血竭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440 nm,血竭素在13.07~45.74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9%,相对标准偏差为0.67%,血竭素的平均含量为0.01902 mg/mL。本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创伤愈合药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银翘片质量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翘片中牛蒡苷的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色谱柱为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乙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牛蒡苷进样浓度在0.1~2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5%(n=6),RSD为1.3%。本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进一步控制银翘片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