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产高抗花生新品种开农37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37是我所用豫花7号×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抗病、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河南省两年区试平均产量3477.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3.30%.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22.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0.30%.综合评比居参试材料首位.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豫花15号由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以徐7506-57为母本,P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连续参加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全国的花生试验,并分别通过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国家审定。该品种脂肪含量达到55.46%,高抗叶斑病、耐涝性强,在试验中平均单产4500kg/hm2左右,比对照豫花1号、鲁花9号增产均在10%以上,在高产示范中单产已突破7500kg/hm2,目前该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豫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4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在1993~1995年河南省油菜区试中,三年综评居第一位,平均单产2593.5kg/hm2,比同类型(双低)对照豫油2号增产26.7%,1994~1995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秦油2号增产10.8%。抗病毒病,耐菌核病,早熟性好,全生育期231d。芥酸含量为0.241%,硫甙含量21.31μmol/g,含油量高达41.21%。  相似文献   

4.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农4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代  尹钧  张文杰 《作物研究》2009,23(4):242-243,248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7846.5和7987.5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成穗多,千粒重高.超高产,广适的优点,区试混合样籽粒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优质麦标准,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品种豫花10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花10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中间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3580kg/hm2,在全国区试河南省试点籽仁比鲁花9号增产7.46%,比豫花l号增产19.5%,河南省生产试验比豫花1号增产7.24%。适宜豫、鲁、冀、京、苏、陕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亚麻阿里安产量与有效茎、茎重和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各性状、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确立了亚麻阿里安高产(即产量在12000kg/hm2以上)栽培的有效茎、茎重和施肥量的方案是:有效茎1891-1950万株/h㎡、茎重0.55-0.70g/株、纯N施用量144.5-182.3kg/h㎡(即尿素314.13-396.30kg/h㎡)、P205施用量118.5-137.1kg/h㎡(即16%过磷酸钙740.63-856.88kg/h㎡)、K20施用量177.8-205.7kg/h㎡(即50%硫酸钾355.6-411.4kg/h㎡),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1.3:1:1.5。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茎重〉有效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钾肥〉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8.
黔苦4号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黔西北温和气候区以苦荞籽粒产量为目标,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为试验因素,研究秋播黔苦4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4号籽粒产量2550kg/hm。以上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35.14~44.36kg/hm2,施N量52.56~67.44kg/hm2,施P2O5量168.48~221.52kg/hm2,施K2O量53.52~64.08kg/hm2。试验4因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种量〉施K:O量〉施N量〉施P2O5量。  相似文献   

9.
双低三系杂交油菜秦优8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优8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早熟杂交种。陕西省区试平均产量为3036.5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45.7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20%。2002年参加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542.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0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27%~0.44%,硫甙含量21.41~24.64μmol/g,含油率39.9%~40.9%。  相似文献   

10.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97.4cm,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国家区试两年加权平均产量533.6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稻米品质达国家《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2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苦荞黔苦3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秋播条件下研究苦荞黔苦3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氯、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籽粒产量与播种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秋播苦荞苦3号籽粒产量≥250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播种量33.41~41.76kg/hm2、施N量39.60~53.01kg/hm2、施P2O5量175.50~214.50kg/hm2、施K2O量57.96—68.72kg/hm2。  相似文献   

12.
对谷子新品种豫谷15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及肥料配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下,产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安阳市柏庄镇区域生产中该谷子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最佳施肥搭配组合为纯N375kg/hm2,P10,75kg/hm2,K:O75kg/hm2。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5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氮、磷、钾不同施肥量级处理对豫谷15产量构成因素和植物学性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7个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宁高海拔冷凉生态条件下,引种北方春大豆超早熟和极早熟品种(品系)可获成功。适宜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初。适宜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播种时用45~75kg/hm2尿素和450kg/hm2过磷酸钙做种肥,始花后分2~3次追施105~150kg/hm2尿素,开花期至鼓粒期进行2~3次灌水,可获1500kg/hm2以上产量,最高产量达2283kg/hm2。  相似文献   

14.
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L25(5^6)正交表,进行了提高臂形草牧草种子产量的试验研究。以臂形草品种、施尿素、抽穗期施硼砂,初花期施硼砂为影响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作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a试验,杂交臂形草种子产量最高。第1年为868.6kg/hm,第2年为303.1kg/hm,第1年氮肥不同处理水平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第2年种子产量随着尿素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抽穗期施硼砂不论在第1年,还是在第2年均可提高种子产量。抽穗期喷施质量分数1.0%硼砂,产量最高第1年为385.3kg/hm,第2年为208.1kg/hm。初花期施硼砂对种子产量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粤油202—35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粤油39作母本,粤油116作父本,于1986年春植进行有性杂交,1987~1988年4次单株选择,1988年秋植品系鉴定,1989~1991年品比试验,1992~1994年参加全国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性试验,199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产量表现粤油202—35在1989~1991年品比试验中,年均荚果产量3807kg/hm2,分别比对照种汕油523和粤油116增产5.8%和23%。1992~1994年参加全国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三年35点次平均产量为3372kg/hm2,比粤油116(CKI)增产576kg/hm2,增产率20.5%,…  相似文献   

16.
一、品种来源水稻新品种“世纪137”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根据舢粳杂交稳定的“非F1优势”的理论,以舢粳杂交材料复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种。其组合是矮窄/姬糯//C98/玉米稻///434大穗/FR1037。全生育期130d左右。1997年通过省区试。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增产潜力较大的突出优点。二、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单产7500~8250kg/hm2,高产田单产11100kg/hm2。1994年进行品比试验单产7425kg/hm2,比对照种荆糯6号增产11.4%,比78130增产16.5%。1995年参加品比试验,比满仓515增产6.8%,比荆糯6号…  相似文献   

17.
1前言临沂市兰山区位于北纬34°55'~35°20',东经118°06'~118°39',属马铃薯二季作区。为尽快解决我区国马铃薯种性退化造成产量低而不稳的被动局面,我们于1989年起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进行脱毒马铃薯各代种薯进行系统繁育和推广。至1996年8年累计繁殖各代脱毒种薯600万kg,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3400hm2。据临沂市科委实地测产验收,春种脱毒马铃薯品种鲁引1号覆盖地膜,平均产量36167kg/hm2,较种植当地不脱毒薯种增产66.7%,平均增产12525kg/hm2,累计增产马铃薯4258万kg,增加社会效益5100多万元。8年来我们先后引进繁殖推…  相似文献   

18.
一、旱育稀植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96年武夷山农场双季早稻推广旱育稀植211.2hm2,平均产量4827kg/hm2,比普通栽培增产25.8%;中稻推广10hm2,平均产量3706.skg/hln2比增27.5%虽双季晚稻推广100m2,平均产量5740.skg/5m2,比增16.5%。总产增收增产稻谷29.8936万kg增收节支61.3885万元。二、早育稀植的增产权理1.秧苗素质高,抗逆性强据威优77旱育秧和水育秧对比,同在3月8日播种,31d秧龄移栽时考查(表l),表1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条质旱育秧叶龄增0.2叶,苗高矮1.05cm,基茎粗增0.39cm,百苗鲜重增1巳is,干重增4.6g…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较客观地对参试品种(系)进行评价,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中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参试的94个材料进行各性状间聚类分析与评价。并根据分析的综合指标值。将94个材料划分为表现最好、较好、一般和较差4个类群。结果表明:只有1个材料,其籽棉产量高达9715.5kg/hm2、单铃重5.7卧纤维长度29.1mm、衣分46.9%,是试验中表现最好的;有55个材料表现较好,该类群平均籽棉产量6985.5kg/hm2、单铃重5.6g、纤维长度29.0mm、衣分46.5%。可以进入下一步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