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沪油杂1号(沪118A×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隐性核不育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上海市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5012)。该品种全生育期232d,株高160cm左右.分枝类型为中(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8个左右,每角粒数21粒左右,千粒重3.8g,子粒黑褐色。  相似文献   

2.
任志远  汪丹 《中国种业》2004,(12):49-49
油葵杂交种巴葵四号是巴盟农研所利用中国农科院刘公社博士从国外引进的雄性不育系 6-4A与本所的恢复系 85-247组配,于 2002年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病、早熟的三系油葵杂交种. 2003年通过内蒙古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王文  夏维陆 《种子科技》2006,24(1):54-55
皖油1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25)。现将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闽玉糯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以自交系9374为母本、959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种.生育期82~85 d(采青),株高183.4 cm,穗长17.5 cm,穗粗4.4 cm,穗粒数240~265粒,果穗圆锥型,籽粒白色,千粒重235 g.植株中矮秆,叶片挺拔,半紧凑,穗型美观,秃尖少,鲜穗蒸煮粘、香、软,皮薄,口感好.于2002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闽玉糯1号".优质种子是高效栽培的关键,制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品种的推广进度与效益.为探索具有福建省气候特点的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2003年春季开始大面积示范验证,单产杂交种子150 kg/667 m2以上的闽玉糯1号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甘功勋  林树春  杨云  芮正波 《种子》2007,26(7):114-114
贵杂三号是贵州大学与贵州省种子站合作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势期适中,抗(耐)病性强等特点,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贵州省油菜产区种植及同类型生态区引种试种,贵杂三号现由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一批两系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应用于生产,为油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配合两系油菜的应用,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王华等对两系油菜制种的异交率及外源花粉传播范围、适宜行比及施氮比例、多效唑对母本花期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肖华贵等对黔油12号的适宜播差期、行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邬贤梦等建立了南方两系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优化模式;农业部也于2004年发布了《双低杂交油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在制种产量方面,代文东等报道“黔油14号制种获得了大面积平均单产785.52kg/hm^2以上”;林卫红等通过对1999年秋至2002秋贵州省思南县杂交油菜制种调查、分析,单产平均为814.05kg/hm^2。  相似文献   

7.
赣两优二号是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利用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优质恢复系C189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高产优质(芥酸0.30%、硫甙28.7 μmol/g)、高含油量、抗(耐)病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系"十五"国家"863"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点科技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中油杂11(希望9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配组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品名:希望98。2005年9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域代号:希望98)。该品种是我国目前杂交油菜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抗性最强、粗脂肪含量最高,生育期适中的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种优2005是优质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于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稻2009003)。 1亲本主要特征特性 1.1不育系的特征特性 BT型不育系,株型松散,叶鞘紫色,茎秆韧性好有弹性。分蘖力中等,穗大,花时短。在江苏北部种植,5月下旬播种,8月15日前后始穗,播始历期80d。分蘖力中等,单株栽秧最高分蘖15个左右,成穗率80%左右。  相似文献   

11.
D奇宝优1号、D奇宝优527和D奇宝优5号等D奇宝优系列组合,系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自选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新不育系D奇宝A为母本,配制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D奇宝优1号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D奇宝优527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常杂油2号系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油菜。2011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适宜在华中地区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高含油量等特点。1严格选择制种基地,狠抓安全隔离制种基地选择有天然隔离屏障的山区或江心洲,制种地必须与非本品种(含其他油菜品种、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最低安全空间距离在1000m以上;制种田块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力均  相似文献   

13.
"中优169"系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自育恢复系"铜恢2号"与不育系"中九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优质(国标二级)、高产、耐寒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刘辉 《种子世界》2000,(6):29-29
三色堇属于堇菜属,别名蝴蝶花、鬼脸花,原产于欧洲西南部。三色堇杂交一代种子有很强杂种优势,表现为花径大、花色鲜艳美观、植株整齐一致、是一种优良的绿化观赏花卉。我们通过3a的制种试验,目前制种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交种平均产量5~8kg/667m^2,单株产杂交种2.2~2.6g。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主要缺点是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用兄妹交繁殖后,不育株率只能保持在50%左右,制种时必须在开花前拔除占母本群体50%的可育株,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但两系法在彻底清除可育株和严格的隔离条件下,制种的纯度可达99%以上,能保证杂交种的质量。因此,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仍然是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常用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方法。本文研究在保证两系制种纯度和种子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大面积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产量,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山优86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己选育的无垩白、香型优质水稻不育系金山A-1与恢复系明恢86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003).近几年在福建的莆田、漳州和龙岩等地作早稻示范种植,一般亩产500 kg,高产田亩产达613.3 kg.表现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饶勇  周介雄  代文东 《种子》2005,24(4):88-90,93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品种黔油12号制种产量与行比(母本群体)、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定量关系,分析四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不同制种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制种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行比(母本群体)>钾肥.制种产量达到5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x2(纯氮)14.10~15.20kg/667 m2,x 3(速效磷)7.02~7.86kg/667m2,x 4(速效钾)6.07~7.01 kg/667m2;制种产量达到60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8),x 2(纯氮)14.92~16.08 kg/667 m2,x 3(速效磷)7.59~8.51 kg/667m2,x 4(速效钾)6.63~7.69 kg/667m2.  相似文献   

18.
1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促进花期相遇 汕优6号实行夏季制种,父本手播始历期为92d,母本播始历期为60d左右,两者相差31~32d,为了确保父母本能在8月20日前后安全齐穗,父本必须安排在5月中旬播种.  相似文献   

19.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20.
双低杂交油菜宁杂3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建  查军民  潘付红 《种子》2004,23(2):63-64
通过几年的制种技术实践,总结出双低杂交油菜宁杂3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即选好基地,安全隔离,净化制种环境;规格播种,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适期移栽,加强管理,搭好丰产苗架;去杂去劣,严防串粉,提高制种纯度;放养蜂群,辅助授粉,提高制种单产;适时收获,单收单贮,防止机械混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