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培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技术辽宁省沈阳市种子管理站孙保亚辣椒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国内辣椒杂交种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工作量大,成本高,种子纯度受人工去雄技术的限制而难以保证。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方法避免人工去雄,降低种子成本,确保种...  相似文献   

4.
孙勤辛 《中国种业》2013,(10):68-69
通过利用“三系”杂交法生产棉花种子,可使棉花杂交制种程序规范,操作简便,可以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纯度,使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替代人工去雄生产杂交棉种的有效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杂交F1代种的示范种植中,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在此提出望广大同仁、棉农共同讨论解决。  相似文献   

5.
刘玉涛 《种子科技》2011,29(4):31-31
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杂交种子在棉花大田用种中已占有很大份额,这些种子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授粉生产的。只有掌握去雄授粉的关键技术,才能保证杂交制种的产量、质量及效益。  相似文献   

6.
玉米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的玉米杂交种子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在杂交种生产利用过程中,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子整齐度差、纯度差、芽率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杂交制种各个环节把关不严.质量意识差.以及市场管理不得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切实认识到制种质量的严肃性,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真正掌握和严格落实杂交种制种技术.严格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及播种、去杂、去雄、收获、晾晒等重点技术环节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杂交实现的。玉米杂交制种的成败,所制种子质量的好坏,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在生产中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做好各环节的工玉米是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杂交实现的。玉米杂交制种的成败,所制种子质量的好坏,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在生产中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杂交种的种子质量。现将提高杂交种制种质量的关键性措施介绍如下。1提高杂交…  相似文献   

8.
烟草不育系和杂交种的制种是世界烟叶生产发展的趋势。不育系和杂交种在制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人工授粉,高活力的花粉带来高受精结实率和高的种子产质量,而烟草花粉的收集、贮藏和应用是烟草不育系和杂交种制种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综述了烟草花粉活力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和烟草花粉的采集和贮藏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烟草繁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制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新疆杂交棉推广的主要瓶颈。本文介绍了几种新疆常用的杂交棉制种方法,并比较新疆与内地在杂交棉制种方法上的异同:不同的制种方法在两地的制种效率明显不同。内地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效果最佳,其次是免去雄套管隔离制种法,不育系人工制种法产量较低;而新疆正好相反。建议新疆采用免去雄套管隔离制种法进行常规杂交棉制种,不育系人工制种法将成为生产杂交种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五、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玉米杂交种第一代的增产幅度最大,尤其是单交种。因此每年都需制种,生产高质量的杂交种子。杂交制种必须隔离安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亲本自交系纯度高,同时又严格去杂,母本去雄及时、彻底、干净。实践证明,同样的自交系和同样纯度的种子,由于制种技术不同,杂交种子的质量和杂交种的增产效果有很大差别。所以  相似文献   

11.
如何搞好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 《种子科技》2010,28(1):37-38
杂交种子通常指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F1种子。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必须年年生产F1种子,同时也必须年年繁殖杂交的亲本种子,因此配套的杂交种子生产包括亲本繁殖和F1制种。对于玉米这种需要人工去雄的作物,亲本繁殖同纯系品种种子生产,只是防杂保纯更加严格:而对于水稻这种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作物,亲本繁殖方法同杂交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与常规玉米制种相比,具有免除人工去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等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杂种优势。根据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特点,研究了恢复型玉米雄性不育杂交种ST501亲本的特征特性以及影响不育化制种质量及产量的各项因素,从亲本质量、花期调整、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等环节,提出了产量4500~5250公斤/公顷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充分、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体现是利用人工去雄进行杂交制种,其制种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维系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所制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和种子质量,更好地保护制种单位和用种者的利益。本文就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和种子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玉米杂交制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番茄ps-2雄性不育系01222的育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保加利亚引入并选出的含有番茄ps - 2基因的雄性不育新品系 0 12 2 2进行了杂交制种试验。结果表明 ,该不育品系虽然会发生自交 ,但座果率极低 ,其中正常果率只占 2 9% ,其余均为僵果。通过开花后 1~ 3d人工去雄授粉和蕾期去雄杂交制种试验比较说明 ,即使 3d后的处理杂交种子纯度仍可达 99%以上 ,符合国际种子质量标准 ,但是杂交座果率、单果种子含量却随开花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以蕾期和开花后 1d处理最佳。表明该不育系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充分、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体现是利用人工去雄进行杂交制种.其制种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维系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所制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和种子质量.更好地保护制种单位和用种者的利益.本文就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和种子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玉米杂交制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玉米生产大国,1983年播种面积达2.82亿亩,每年的制种面积估计在400~500万亩左右。制种田基本上依靠人工去雄,耗费大量劳动力,较难以保证去雄质量,配出的杂交种有的不能起到应有的增产作用,迫切需要大力推广雄性不育的利用。 一、主要不育胞质类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纯度是杂交种发挥优势的基础。当前棉花杂交制种仍以人工去雄杂交为主要方式,只有保证母本棉株上成铃全部为杂交铃,才能产出高纯度的种子。然而近年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假性杂交铃的形成(混入)总是阻碍着杂交种子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辣椒的杂种优势显著,杂交种比常规种增产,且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当前,辣椒杂交制种多采取人工去雄标记法,费工时、成本高、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妨碍了辣椒杂交一代种的广泛应用。利用辣椒三系法制种能简化制种程序、大幅降低制种成本、最大程度的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因而受到育种家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利用引进的辣椒雄性不育系,采用测交、回交和自交等方法成功筛选出2个保持系和3个农艺性状较为理想的恢复系,并大量进行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转育,以期选育出优良的不育系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棉花杂交制种的田间质量直接决定种子的质量,决定着杂交种生产、销售和应用的成败.当前,棉花杂交种生产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生产模式,以人工去雄授粉为主要方式.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田间质量管理应做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生产上常用的棉花杂交制种有一般杂交制种和不育系杂交制种两种.由于一般杂交制种技术需人工扒花去雄,费时费工,制种成本高,现在生产上常采用不育系杂交制种.其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