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2.
寻梦中国盆景,相约美好安康。在今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会上,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的盆景艺术家、爱好者组成了近百人盆景创作大赛团队。我有幸参加,并以作品山石盆景《金州人家》荣获金奖。现将创作过程叙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苏健辉是一位高级园艺师,生于漳州。今年40多岁的他,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已有20余载。20多年间,他精心钻研岭南盆景各种树种的自然生长习性,以蓄枝截干的手法,创作出数十盆"根露、身明、枝清、叶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其作品以顺其自然、舒展大  相似文献   

4.
杂木盆景会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这是松柏盆景及其它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杨积德的这几件作品,以寒景裸姿的形象出现,展露出杂木盆景的内在精华,它们或遒根强劲,或干古嶙峋,或虬枝峥嵘,无一不体现出自然树木的风姿神韵,让欣赏者清晰地看到:树势、树姿的定向定位,枝态细部的处理,鹿角枝、鸡爪枝的运用搭配;树的向上态势脉络,内部结构,层次,疏密,动静,刚柔及整体构图的匀称协调以及景深的艺术处理等等,使你一目了然,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你面前。盆景作品能以这种形式出现,并不是随便什么盆景都适合。这样的作品让你能认识到作者的养护培育创作盆景功底的深浅,这样的景象既别致而又富有韵味。笔者认为它给欣赏者的感受,一点不亚于其它季节所展示出的图景,甚至更具魅力及吸引力。有这样的“身子骨”想必让其穿上“盛装”同样不俗。  相似文献   

5.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第八届黄山国际旅游艺术盆景博览会暨第四届花木盆景展在黄山市股分份大道举行。共展出作品一千余件,是历届展览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9月27日,以"传承发展,弘扬川派盆景文化"为主题、集展览、销售、交流、培训为一体的国内首个川派盆景园在成都市百花潭公园亮相。刚建成的盆景园面积达4600平方米,由作品展示区和盆景资料馆两部分组成。作品展示区分别展出了由川派盆景大师和青年一代盆景工作者创作的山水盆景、树石盆景、树桩盆景以及微型组合盆景等优秀作品200余件。川派盆景资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推动我国盆景产业发展,促进各盆景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届"中国杯"盆景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于10月28日~11月2日在江苏如皋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筹)、如皋市人民政府承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林业局协办,吸引了来自16个盆景主产省(区、市)的331件作品参赛,包括树木盆景、山水和树石盆景、微型组合盆景、观花果类盆景等多种形式,涵盖了国内各大盆景流派,代表了我国盆景艺术的较高水平。比赛期间召开了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盆景》2009,(10):47-47
作者简介 蔡加强,1963年11月生,福建永春华桥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员。痴迷盆景近20年,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在盆景艺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名师苏本一先生、康日照先生的热心指导,盆景艺术得以升华。已有多件作品发表及参加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不掬形式,构思生动巧妙,技法细腻,崇尚自然野趣,又不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苏本一赞其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盆景》2014,(9):64-65
2014年7月26日,值北京中山公园建园百年之际,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在中山公园唐花坞举办2014盆景赏石精品展,展出盆景作品90多件,观赏石40多件。展览于8月底结束。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成立于1992年6月,聚集了京城盆景、赏石艺术界的众多名家、学者、教授及资深人士。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中国花卉盆景》和《花木盆景》中,不时有一些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和所谓“文人树盆景”作品出现。应该说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中出现的大喜事,或者说是中国盆景文化自然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左世新 1968年生于重庆铜梁。善绘画、喜摄影,现为重庆黄桷门盆景园园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盆景协会会员、铜粱县花木盆景协会主席。2005年迷上盆景,后师从田一卫大师,遂专于金弹子,尤挚爱重庆小山灌木型金弹子。创作中,融川派的弯、闽南的剪、海派的扎、扬派的片于一体。作品自然、夸张、脱俗、雅致,“依桩附型、依型附景、依景附意、依意附情”,尽显根艺型金弹子盆景之灵气。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盆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各门派盆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但笔者认为,在这五彩缤纷的景色里,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盆景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树桩盆景爱好者在创作盆景作品中,若能正确把握树桩盆景艺术的某些特性,对指导实践,提高创作水平大为有益。一、桩坯自然美的发现性桩坯自然美的发现,在盆景创作中相当重要。发现一个好的桩坯,往往是一个好的盆景作品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有朋友说:大型、超大型盆景,是大城市的需要,是高楼、广场的需要,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需要。我移居上海一年多来,所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未见上海兴盛大型、超大型盆景,倒是中型、小型、微型盆景占据主流。 上海植物园著名的盆景园中,所展示的盆景作品虽然历史跨度较长,但未见到特大规格的盆景。走访了上海几个新朋友的个人盆景园,所见到的皆是中型、小型、微型盆景。  相似文献   

16.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盆景事业蒸蒸日上,涌现了一大批不同凡响的盆景精品,这无疑预示着盆景事业未来的繁荣。但作为盆景人,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常常自省,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再接再厉,以求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盆景人应三不忘。  相似文献   

18.
在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精品展上,一件件作品用道劲的枝干、斑驳的疤结、随性的飘枝、有力的根盘等躯体语言,诠释着树的沧桑与作者的匠心。观众在赞叹的同时常常会问:这些匪夷所思的精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为了让观众比较直接地了解岭南盆景的技法,细心周到的主办方特地在北海公园阐福寺山门下,安排了两场岭南盆景技艺表演,请吴成发、陈昌、黄就伟三位岭南盆景名家同台联袂合作。  相似文献   

19.
枸杞是大家熟知的盆景素材。与《中同花卉盆景》结缘久了,受到它的熏陶,总不时地想动动手,搞些“小制作”。如今制作了一件所谓的作品,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和指教。同时也想与初学盆景制作的朋友尤其是北方的朋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改作地点:文华盆景联谊园 改作时间:2012年10月16日盆景改作不仅是盆景制作的继续,更是盆景的冉创作若是改变表现形式的改作,那不光是从另一思路的再创意更是一次挖掘主体潜艺价值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