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粉虱、小菜蛾高效的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HFW-05菌株的几丁质酶特性。根据已发表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EU828354)设计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引物,扩增HF-WBbchit1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获得含有HFWBbchit1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chit1并测序。该基因的编码区包括1 047 bp,编码了3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6.795 kDa,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NCIM1216几丁质酶基因(EU828354)和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几丁质酶基因(AY14544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同源性达到98%。氨基酸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几丁质酶(AAN41259)同源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2.
<正>昆虫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伴随着几丁质的周期性降解和合成,与该过程相关的酶有几丁质合酶和几丁质水解酶。在几丁质降解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N-乙酰己糖胺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将几丁质水解为几丁寡糖,后者将几丁寡糖水解为单糖,两者  相似文献   

3.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氨基多糖,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极其重要且不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因此可以作为开发新药剂的作用靶标。几丁质生物合成途径由多种酶调控完成,研究编码几丁质生物合成中关键酶基因的功能有助于利用RNA干涉技术或者饲喂技术开发新型的生物农药。因此编码昆虫几丁质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基因功能的研究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对编码昆虫几丁质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基因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对于储粮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开发新的生物源药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在侵染线虫的过程中分泌几丁质酶,为了弄清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基因AO-190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对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XJ-A1几丁质酶AO-190进行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AO-190进行表达,并利用镍柱纯化技术纯化重组几丁质酶后,使用几丁质酶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酶活性。结果显示,XJ-A1几丁质酶AO-190基因全长1 574 bp,有4个内含子序列,序列中包含1个1 25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16个氨基酸,与少孢节丛孢菌标准株(ATCC 24927)的几丁质酶AO-190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3. 3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 55%;有信号肽以及1个精氨酸富集区、1个双向核定位信号、1个N-糖基化位点、4个PKC磷酸化位点、6个N-酰基化位点、8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1个低复杂度区,且含有糖苷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SLGG和催化活性位点VDGVDLDLE,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其二级结构元件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为(α/β)8圆桶形结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O-190与能产生短柄黏球的Dactylellina haptotyla的几丁质酶(EPS43772. 1)以及能产生收缩环的Drechslerella stenobrocha(EWC46603. 1)几丁质酶亲缘关系最接近,与昆虫和脊椎动物的几丁质酶存在显著的进化距离;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酶分子量约为63 ku,与预期大小一致,且能与小鼠抗少孢节丛孢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几丁质酶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经镍柱纯化技术纯化后的重组几丁质酶活性浓度为222 IU/L。  相似文献   

5.
昆虫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几丁质酶可以影响昆虫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是一种潜在的高效生物杀虫剂。并且这种作用于昆虫代谢途径的生物农药,是研究与开发安全、高效生物农药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卵寄生真菌在寄生并破坏卵的过程中几丁质酶的作用,本研究从烟草南方根结线虫卵上分离得到虫草棒束孢HNE3,采用RT-PCR及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一个几丁质酶基因IFCHI1。该基因DNA序列全长1 417 bp,具有1个内含子,长度为61 bp,包含1个1 18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个由39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通过在线软件分析,该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4.1 k Da,等电点为4.88。通过Gen Bank比对,几丁质酶IFCHI1属于第18家族糖基水解酶,比对分析不同来源真菌几丁质酶,发现该几丁质酶具有典型的催化区保守序列SIGGW和FDGIDIDWE及结合区保守序列GTWEQGVYDY和GLGGAMWWESS。同源性比对发现,该几丁质酶同昆虫寄生真菌几丁质酶同源关系近。结果表明,从虫草棒束孢HNE3克隆得到几丁质酶基因IFCHI1,为进一步明确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壳降解及降低孵化率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几丁质酶能够通过破坏昆虫组织中的几丁质起到抗虫作用。为获得高表达的植物几丁质酶基因载体,通过同源克隆的手段,从粘质沙雷氏菌中分离到了chiB基因,长度为992 bp,构建了pET28表达载体,并用IPTG诱导了该基因的表达。经分析发现该基因表达产物属于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s)18家族,并利用pCAMBIA2300构建了植物表达质粒pCAM-35S-chiB。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近期成功揭示了寄主范围不同的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的物种形成、进化路线及寄主专化性形成的遗传学基础。自然界能够感染杀虫的真菌种类达1000多种,在不同昆虫种群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绿僵菌及白僵菌的一些种类被发展成为环境友好的真菌杀虫剂,在农林业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Divergen LysM effectors contribute to the virulence of Beauveria bassiana by evasion of insect immune defenses"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研究以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为对象,揭示了LysM蛋白介导真菌-昆虫互作的效应机制。真菌细胞壁成份中的几丁质是重要的病原模式分子,植物病原真菌通过分泌含有LysM结构的效应蛋白(effector)保护细胞壁、结合游离的几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法对球孢白僵菌HFW-05耐热力及毒力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及提高球孢白僵菌HFW-05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将浓度为108孢子/mL的孢悬液,在48℃下恒温振荡水浴,不同时间取出测定孢子存活率,同时将处理液接种制备孢子粉,测定下一代的产孢量、疏水性、不同温度下的萌发中时、生长速率、毒力以及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FW-05菌株的耐热力.其中处理120 min孢子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处理110 min在27℃下产孢量是对照的3倍多,两者的疏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一代菌株分生孢子在32℃下萌发中时(GT50)均显著低于对照,在32,34℃下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二龄初小菜蛾为供试幼虫,在27℃下,各处理的毒力仍均低于未处理对照,但在32℃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在34℃下对照及处理分生孢子均无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绿僵菌后的病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6 h时各组织均解体。  相似文献   

12.
连作对西洋参根系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地及种植过一年、二年、三年参地里播种西洋参,三个月后进行西洋参根重、根系活力、根系酶活性的试验,研究连作对西洋参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西洋参根重逐年下降;根系活力逐年升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表现为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GR)则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2年生地连作、3年生地连作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在4年生地连作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除草剂施用对丛枝菌根(AM)真菌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剂对AM真菌的孢子萌发及活力、对宿主植物根系的侵染、群落结构、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4个品种扶芳藤茎叶解剖结构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了4个扶芳藤品种茎、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发现不同扶芳藤品种茎、叶的解剖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参数差异较大。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宽瓣扶芳藤的茎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等4个抗旱指标均最大,与另外3种品种间差异显著;金边扶芳藤的上述4个指标最小与另外3个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同时得出扶芳藤茎和叶片的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方式等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相关。4个扶芳藤品种的抗旱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宽瓣扶芳藤﹥红脉扶芳藤﹥紫红扶芳藤﹥金边扶芳藤。  相似文献   

15.
外生菌根真菌的氮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的氮营养吸收特性,并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外生菌根真菌氮营养吸收的影响。由于外生菌根真菌能增强寄主植物的氮营养吸收状况,所以找出适合外生菌根真菌大量快速繁殖的氮源,为菌根生物技术更好的应用与农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4.7~2005.6在陕西省武功县以粉葛与药葛为调查对象,对葛藤根际AM真菌的定殖率和根际土壤的孢子数量进行了周年性调查。调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品种间葛藤根区AM真菌定殖率不同,且随植物的生长周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粉葛的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 4月份降至最低,药葛的总定殖率和泡囊定殖率最高出现在1月份而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菌丝与丛枝定殖率在两品种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高峰期都出现在冬季,低峰期则出现在春末夏初,夏季为葛藤根区AM 真菌的产孢高峰期,孢子密度与丛枝定殖率呈正相关,最低值出现在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葛藤的生长旺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旨在证明枫香拟茎点霉(Phomopsis liquidambari)有潜力成为广谱内生菌的模式菌株之一,有利于促进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本研究综述了一株广谱植物内生真菌P.liquidambari在改善土壤化学特性,修复受污染的土壤,优化农业生态,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并从真菌定殖情况、植物生理响应和土壤环境优化三个方面,将该菌株与当前研究较多的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进行比较,并展望了P.liquidambari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枣果的裂果机理,笔者采用显微法对‘京枣39’新品种不同位置果实处于膨大期时的角质层、表皮、亚表皮、中果皮、维管束和空腔等解剖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逐渐发育成熟,枣果体积逐渐增大,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亚表皮细胞大小、中果皮细胞大小和维管束粗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空腔大小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呈现出“低-高-低”单峰变化;果实膨大期和着生方向对于枣果解剖结构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化转绿基因对农艺性状和外观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籼粳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表现白化转绿(green-revertible albino)的变异材料, 通过连续多代选留杂合株, 最终育成一对白化转绿近等基因系Gra和gra。用120个InDel标记进行的多态性分析表明Gra和gra的近等性良好。通过比较近等基因系间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外观米质发现, 白化转绿基因gra(t)直接降低4叶1心期叶绿素含量近半, 使苗期叶色失绿, 间接影响移栽期白根数、出叶速度、分蘖能力, 最终使有效穗降低, 单株产量降低过半; 近等基因系间, 叶片长宽差异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 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未受明显影响; 白化转绿基因对米粒长、宽和垩白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以阿月浑子良种‘科尔曼’的种子和枝条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1/2DKW和1/2DKW+6-BA 3.0 mg/L+NAA 0.05 mg/L作为种子萌发和茎段分化的培养基;1/2DKW +6-BA 4.0 mg/L + IBA 0.05 mg/L为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3.6;1/2DKW +IBA 5 mg/L + NAA 1 mg/L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75%以上,移栽在河砂与蛭石(3︰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7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