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甜玉米(ZeamaysL.sacharata)是玉米的一个亚种。属甜质型果、蔬兼用型品种,乳熟期鲜玉米棒含糖量高,是普通玉米的1倍~2倍。籽粒味甜、质粘、软、脆嫩,有香味,适口性好,风味独特,既可作水果生食,也可作蔬菜熟食,因此又称为果用玉米或蔬用玉...  相似文献   

2.
磷锌颉颃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培小麦(TriticumaestivumL.)、玉米(ZeamaysL.)为试材,研究了植株及细胞中磷锌间颉颃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高磷抑制了小麦对锌的吸收及向上运转;提高磷水平增强了锌在玉米叶片细胞壁上的固定,从而导致了地上部锌失活。  相似文献   

3.
爆裂玉米的开发利用前景和需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裂玉米的开发利用前景和需解决的问题胡毓畏,张瑜珍(苏州市蔬菜种子公司215000)爆裂玉米(ZeamaysL.var.evertaSturt)是玉米的九大类型之一。过去我国仅分散在西南山区少量种植。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影响(美国作为电视食品)及人民生...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地区5个养鸡场进行了鸡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从5个养鸡场分离到48侏葡萄球菌,经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23株、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4株、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3株、中间葡萄球菌(S.intemedius)3株、禽葡萄球(S.galinarum)3株、人型葡萄球(S.hominis)2株、科恩氏葡萄球菌亚种2(S.hohnisubsp.2)2株、猪葡萄球菌产色亚种(S.hyicussubsp.chromogenes)2株、松鼠葡萄球菌(S.sciuri)2株、另有4株未能确定种。  相似文献   

5.
醋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筛选和菌物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50份自然材料中分离得到了26个产纤维素菌株。其中,Ax-1、Ac-Ⅱ两高产菌株初步鉴定为巴氏醋杆菌木醋亚种(Acetobacter pasteutinus Subsp.Xylinum)和汉森醋杆菌(A.Hansenii)。该二菌株在28℃~5d静态培养中,从50g/L蔗糖(或葡萄糖)培养液中产出14g/L或16g/L纤维素,并初步测试了该纤维素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6.
世界蔬果玉米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屏亚 《世界农业》2001,(11):23-24
蔬果玉米系指供作蔬菜、干鲜果品以及加工罐藏食品的玉米,包括糯质玉米、甜质玉米、爆裂玉米,或称特种玉米。它们和普通玉米同为一属而不同种。蔬果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鲜食速冻膨爆加工品类多样,特别是受到中高档宾馆饭店的青睐,成为餐桌上一道新型佳肴。蔬果玉米还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世界上除美国外,其他国家蔬果玉米生产及其加工产品甚少,而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发展蔬果玉米及其加工产品有广阔的市场。一、糯质玉米糯质玉米(ZeamaysL.ceratynaKulesh)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20…  相似文献   

7.
叶片残留法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芥蓝(BrassicaalboglograBailey)白菜(BcompestrisL.ssp.chinensis(L.)Markinovar.communisTsenetLee),菜心(B.campestrisL.ssp.chinensisutilisTsenetLee),萝卜(RaphanussatiumvL.)的3,5龄菜粉蝶幼虫均对抑食腊的敏感性差异较大,LC5  相似文献   

8.
Saccharum L.属的分类,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现在受到普遍接受的是Brandes(1958)的分类方法。他把SaccharumL.属分为6个种。本文讨论该属分类的历史衍变过程,各个种的形态特征、遗传特点、及对甘蔗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疆的霜霉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共鉴定出了采自新疆22科56属90余种寄主植物上的7属56种(2变种)霜霉菌,其中3个新种和2个新变种(另文发表),即,岩参盘霜毒BremiaciderbitaeC.J.LietZ.Y.Zhao,生兰花六参Cicerbilaazurea(Ldb.)Bcaur上:青兰霜霉PeronosporadracocephaliC.J.LietZ.Q,Yuan,生青兰Dracocephalumruyschiana L.上;地榆轴霜霉Plasmopera sanguisorbaeC.J.LietZ.Y.zhao,生地榆SanguisorbaoficinalisL.上和黄芪霜霉高山黄芪变种Peronospraastragalina Syd.var.alpinaC.JLietZ.Q.Yuan生高山黄芪Astragalus alpinus L.上,蝇子草霜霉胀萼蝇子草变种Peronospora silenes Wils.var.wallichianaC、J.LietC.D.Zheng生胀萼蝇子草Silene wallichianaKlitzschetGareke上。15个新寄主记录,12个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忍冬属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记载河南省忍冬属植物18种,3亚种和1变种,其中6种为河南首次记录,这些新记录是华西忍冬Lonicerawebbiana倒卵叶忍冬L.hemsleyana,下江忍冬L.modesta,凹叶忍冬L.retusa,刚毛忍冬L.hispida和冠果忍冬L.stephanocarpa。文中列出了分种的系统检索表,记载了各种,亚种和变种的产地、生境,分布及主要用途,并对部分种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明显膨大作为变异植株早期鉴定的标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在相同的种子萌动状态下,不同含量、不同浸泡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变效果,并初步建立了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流程。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有效地诱导野生有斑百合萌动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浸泡处理36 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4.4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肥厚且增宽、叶色深绿、叶表面轻微褶皱、叶柄粗壮、生长缓慢等特征。研究还发现,植物外部形态变化不仅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而且在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下胚轴的膨大作为早期筛选多倍体的有效指标,同时结合直接测定细胞中DNA含量和计数染色体数可快速有效地培育出野生有斑百合同源四倍体植株。本研究建立的离体多倍体诱导流程除可应用于有斑百合种子多倍体的诱导外,也可为其他野生百合种子离体染色体加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少蘖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人工撒播播种方式,设置了2(Z1)、3(Z2)和4kg/667 m2(Z3)3种不同的播种量,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数随播种量增加而递减。光合作用方面,在孕穗期,随着播种量增加,高密度群体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Z3和Z2处理比对照Z1分别减少34.08%和9.44%;在齐穗期,高密度群体Z3和Z2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Z1,Z3和Z2分别比Z1降低9.50%和6.70%,表明高密群体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建议少蘖型水稻品种直播可以通过增加密度的方式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小麦特异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报导了作者近10年来在合成小黑麦、小簇麦、四倍体小麦新种和培育小麦核质杂种方面的研究。其中,小麦与非洲黑麦、小麦与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的多倍体及节节麦—乌拉尔图小麦双二倍体系世界上首次合成。文中还讨论了所创造的种质资源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泡桐属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泡桐属1新种、2新变型,即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S.L.Shi,sp.nov.;圆叶山明泡桐P.lamprophylla f.rotanda Z.X.Chang et S.L.Shi.fnov.;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 f.alba Z.X.Chang et S.L.Shi.f.nov.除外部形态特征外,并从叶片解剖、生物学、生态学及木材构造等方面论证了新种与邻近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赖草属林下组植物的种间系统关系与GBSSI基因的分子进化式样。【方法】对赖草属林下组3个类群的GBSSI基因序列进行多克隆测序,并将其与来自小麦族8个代表Ns,St,P,F,Ee和Eb基因组的二倍体植物的GBSSI序列进行序列与系统比较分析。【结果】基因序列多态性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①L.duthiei和L.duthiei var.longearistatus亲缘关系密切;②不同Ns基因组供体参与多倍化物种形成可能导致L.komarovii与L.duthiei和L.duthiei var.longearistatus发生遗传分化;③赖草属林下组植物的GBSSI基因序列在Ns基因组拷贝上的多态性水平低于新麦草属植物Ns基因组序列多态性。【结论】支持L.duthiei和L.duthiei var.longearistatus互为种与变种的分类等级。复制基因GBSSI在多倍体中多态性水平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赵娜  周米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21-5823
[目的]研究镍(Ni2+)胁迫对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及膜保护系统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及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i2+处理对玉米幼苗根系具有低浓度的促进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根系长度、鲜重、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3个处理阶段(10、30、30 d)变化趋于相同;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各项指标变化更加明显。根系活力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最强,随着Ni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根系保护酶系统中SOD和POD活性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出现峰值;根系细胞内MDA含量在低Ni2+浓度处理下增幅较小,Ni2+浓度在100~800 mg/kg(土)时增加显著。[结论]Ni2+浓度低于50 mg/kg(土)时对玉米幼苗期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超过该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Ni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世济  阮龙  王俊  武文明  陈洪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48-7649,7932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玉米(Zea maysL.)干物质和氮磷钾吸收积累的规律。[方法]于玉米出苗后20(拔节期)、32(大喇叭口期)、43(抽雄期)、59(抽雄后15 d)、74(抽雄后30 d)、104 d(收获期)共6个时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及氮磷钾含量。[结果]玉米地上部分(包括籽粒)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9 395.0 kg/hm2,籽粒产量为9 225.0 kg/hm2。出苗后21~74 d是玉米干物质的主要积累时期。氮磷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189.4、141.6和324.6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2.05、1.53、3.52 kg。[结论]从玉米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吸收进程来看,在沿淮地区,肥料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追氮肥,这对该区玉米的合理施肥和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insecticidal efficacy of aqueous extracts of R. communis L. and Z. officinales L. was tested in a field study for the control of two important leaf defoliators (Podagrica uniformis and Nisotra sjostedti of okra). The extracts were applied at 10% (w/v) and sprayed every week for five consecutive weeks. R. commun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abundance of the pests on the 2nd day after spraying and increased the yield of okra. Numbers of fruits and weight 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lots treated with R. communis compared to plots treated with Z. officinales and the untreated control. R. communis had the same weight yield with Karate (synthetic insectici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 communis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Podagrica uniformis and Nisotra sjostedti of okr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红枣汁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红枣汁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壳聚糖澄清红枣汁的工艺条件。以红枣汁澄清度为指标,重点探讨了壳聚糖浓度、澄清温度及澄清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红枣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壳聚糖澄清红枣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7 g/L,温度35℃,澄清时间1.5 h,澄清后的红枣汁透光率可达89%,与原汁相比,其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 H变化不大,果胶含量去除80%以上。[结论]壳聚糖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红枣澄清汁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发酵菌剂在巨菌草青贮中的效果,以不添加任何菌剂为对照,研究了3种发酵菌剂(EM菌液、聚能发酵剂、酶菌复合剂)对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巨菌草中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品质,使巨菌草青贮饲料pH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减少,营养成分得到较好的保存。其中以每1 t 巨菌草揉丝原料添加2 L EM菌液处理组效果最好,不仅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pH,而且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是3种供试发酵菌剂中的最优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