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美国瑞士褐牛对新疆褐牛杂交改良的效果。通过引进美国瑞士褐牛可有效改善新疆褐牛体型小的特点,从而提高新疆褐牛群体水平,为今后的新疆褐牛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采用SPSS 19.0分析软件对新疆褐牛、MHF1(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一代)、MHF2(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二代)及MHF3(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三代)体尺体重进行分析比较,Excel 2019计算体尺指数。结果表明,4~5岁母牛个体中,美系各杂交后代体尺体重性状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6~7岁母牛个体中,MHF1代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新疆褐牛,7岁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新疆褐牛细管冻精为父本,以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蒙古牛为母本进行杂交,即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杂交F1。褐蒙F1,初生重公犊比蒙古牛提高28.26%,母犊提高27.23%,断奶重公犊提高92.04%,母犊提高92.16%。同龄褐蒙F1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蒙古牛提高6.6%和8%。平均每头褐蒙F1牛可增肉70.3kg,按每千克牛肉25元计算,增效1758元。细管冻精配种可降低成本130元。  相似文献   

3.
美国瑞士褐牛对新疆褐牛导入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新疆褐牛主要分布于北疆地区,尤以塔城、伊犁地区数量最多、品质最好。新疆褐牛是以我区本地黄牛为母本,引用纯种褐牛(瑞士、阿拉塔乌牛为主,并有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为父本,经过长期杂交改良选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具有抗严寒、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由于形成历史较短及各县市育种深度不同,我区新疆褐牛体型结构尚不一致。但自1998年始,随着我区引进优良瑞士褐牛精液,冻精人工授精工作的广泛开展,饲养管理条件的逐步完善,我区新疆褐牛体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重点乡场严  相似文献   

4.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是世界优质大型肉牛品种之一,具有日增重率高、生产潜力大、瘦肉率高、肉质品质优良的特点。为进一步验证西门塔尔牛的品种改良成效,于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巴州地区一个黄牛养殖场开展品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不管是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还是适应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本地黄牛,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祁连县引进的新疆褐牛在基础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奶性能等方面的测定,表明新疆褐牛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褐牛×黄牛(F1)、褐牛×牦牛(F1)、黄牛和牦牛4组各10头犊牛在生长发育方面的测定,发现杂种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分析新疆褐牛3种不同冻精来源后裔生长发育、产奶性能的差异,为牧场制定选种选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收集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某牛场2005—2021年新疆褐牛的体尺体重、产奶性能记录,运用SAS 9.2软件对初生重,6、12、18月龄、24月龄及以上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以及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进行最小二乘分析,计算德系、美系、新疆褐牛冻精后裔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结果显示:德系冻精后裔6月龄胸围、12月龄体斜长、18月龄体重、18月龄体高高于美系冻精后裔(P<0.01),新疆褐牛冻精后裔的18月龄体重高于美系冻精后裔(P<0.05);产奶性状中,德系冻精后裔的305 d产奶量、乳蛋白率高于美系冻精后裔(P<0.01)和新疆褐牛冻精后裔(P<0.05),德系冻精后裔的乳脂率高于美系冻精后裔(P<0.05)。因此,新疆褐牛育种场可根据育种目标和不同冻精后裔的生产性能特点进行精准选配及制定育种规划,以期提高新疆褐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陈永芬 《兽医导刊》2019,(4):220-220
牛冻精改良技术能够使受胎率得到提升,所产出的牛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使养殖户的效益得到保证。对此,本文根据实际的牛冻精改良经验,从牛精液、母牛发情、精液品质以及输精技术等方面对牛冻精改良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黄牛杂交改良的方向问题 ,到底是发展乳用、肉用或兼用牛 ,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这里发表两篇不同看法的文章 ,希望能引起大家讨论、争鸣 ,以便统一见解和做法。在   讨论中 ,希望言之有据 ,用事实说话 ,比如杂种牛皮毛颜色问题怎么看待 ,是皮毛颜色重要还是 生产性能重要 ?又比如肉用牛的改良成果 ,特别是生产成本和国内外市场价格相比 ,经济效益    如何 ,到现在还缺乏报道 ,有的又认为市场鲜奶过剩了 ,再多就难卖了 ,有的又以为地方鲜奶难敌进口货 ,特别是参加世贸组织以后。牛的改良 ,在我区家畜中比较滞后 ,而潜力又最大 ,希望大家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杂交新疆褐牛在伊犁地区规模养殖场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12、24月龄杂交美×新褐牛F1 (MHF1)、杂交美×新褐牛F2 (MHF2)、杂交德×新褐牛F1 (DHF1)及新疆褐牛(XH)各体尺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12月龄时,DHF1体高显著高于XH (P<0.05),体斜长、体重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胸围显著高于XH、MHF1;MHF1、MHF2、DHF1管围均显著高于XH (P<0.05)。24月龄时,MHF1、MHF2、DHF1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XH (P<0.05),MHF2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DHF1及XH (P<0.05)。研究表明,美国瑞士褐牛与德国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可提高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水平,12月龄的德系褐牛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优于美系褐牛,但在24月龄美系杂交二代褐牛生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德系杂交褐牛。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冷冻精液的配种新技术,我站从1980年至2000年,1996年至2000年分别从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购回西门塔尔颗粒和细管冻精,放于各基层乡站和县畜牧站使用,现将应用情况及两种不同形式冻精的应用效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定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收集了新疆褐牛17 962条月测定记录。采用5个数学模型(Wood不完全伽玛函数模型、Nelder逆多项式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六次)、Ali-Schaeffer模型和Wil mink模型)通过SAS(8.1)软件的非线性过程(NLIN)对泌乳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5个模型的拟合度R2在0.834 0~0.921 4,确定逆多项式模型为新疆褐牛泌乳曲线最佳拟合模型,绘制了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制定了一套不同胎次的泌乳天数产奶量校正系数。结果提示,新疆褐牛泌乳高峰日出现在20~50 d,第一胎泌乳高峰值最低,第三胎泌乳高峰日来得最早;随胎次的增加,母牛产奶量不断提高,在第五胎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平均305 d产奶量为4 445.3kg。  相似文献   

13.
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刘竹初眉丽莎汗麦尼沙汗张瑞刀力坤(新疆策勒县畜牧局848300)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策勒、洛浦、于田等县的本地土种黄牛,由于受当地干旱生态环境与种质的影响,体型表现比较小,产肉和产乳以及役用能力也较低,几个...  相似文献   

14.
由于哈萨克牛长期以来处于野交乱配、近亲交配状态,其体型日益变小,生长速度缓慢,产肉性能极低,经济效益低下。为充分利用新疆褐牛的肉用性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促进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增加农牧民收入,塔城地区通过引入新疆褐牛改良当地哈萨克牛,其改良效果明显,尤以体重、乳产量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影响新疆褐牛产奶量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种牛场562头新疆褐牛1997年至2003年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量、产犊季节、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体尺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了上述各因素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为有计划的开展配种工作和提高奶牛的终生产奶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产犊季节、胎次、体斜长对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犊牛性别、体高、胸围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适宜的产犊间隔为410d,适宜的产犊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日本和牛冻精与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秦杂、奶杂和本地母牛150头,随分为工、Ⅱ、Ⅲ、Ⅳ和V5组,每组30头.Ⅰ、Ⅱ、Ⅲ、Ⅳ组的120头基础母牛选用日本和牛冻精授配改良,即:日本和牛冻精x;西门塔尔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西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秦川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秦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荷斯坦奶牛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奶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本地黄牛(简称和杂组),V组为本地黄牛.测量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结果]表明:在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数据中,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和和杂牛组与本地黄牛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与和杂牛组差异显著(P<0.05),与本地黄牛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和秦杂牛、和西杂牛组合可作为本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18.
从当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养殖现状来看,基层地区的很多养殖户主要以本地的牛品种为主,长时间养殖管理过程中,牛品种的生产能力呈现逐渐下降态势,再加上地方牛品种的产肉能力相对较差,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需要积极推广应用杂交改良技术,加快牛品种改良进程,切实提高肉牛冻精改良的受胎率,确保生产的杂交后代适应能力更强,具有更好的生产潜力。该文首先探讨了影响牛冻精改良受胎率的因素,然后论述了提高牛冻精改良受胎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牛冻精改良工作是提升畜牧养殖业中肉牛养殖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牛冻精技术的优势进行介绍,然后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解决途径,希望能提升本地区牛冻精改良工作的技术水平,促进肉牛养殖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疆褐牛对哈萨克牛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萨克牛因长期闭锁繁育,个体生产性能难以提高的问题,塔城地区通过引入新疆褐牛改良当地哈萨克牛项目的实施,其改良效果明显,尤以体重、肉用性状、乳产量表现最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