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帝王与吃鱼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7,(4):219-222,253
渔业要早于农业,自从有人类以来,便从事渔猎来维持生计。传说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伏羲氏发明渔网教民捕鱼。据《易经》记述:“古者庖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又云“庖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在神农氏之前,其时代可能在新石时代初期以前。故伏羲氏应为中国渔业的鼻祖。由于伏羲又从雷神那里取来了天火(打雷引起之山火)又教人们把鱼儿、兽肉烤熟来吃,自此,人们不再闹肚子,身体也就更健壮了,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为“庖牺”,就是“第一个用火烤兽肉、鱼儿的人。”甲骨文中就有“鱼”字。大禹治…  相似文献   

2.
古代人民在渔猎社会中,可能就用竹或草编制的器具开展捕鱼活动。这种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器具,其名称经历一个筌、篊、扈、鱼梁和箔的异名过程,是有较悠久的历史的。战国时就有记载:“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据此可见,筌从竹,也从草(荃),是竹或草编制的;这种筌制作简单,使用后就被弃之,也算是“忘”吧?这是竹(草)制捕鱼工具的较早记载,也是箔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赵艳斌 《北京农业》2014,(22):26-27
密云,自古以来就和“鱼”有不解之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密云就因为捕鱼的人数增多,被称为渔阳郡,这是密云鱼文化的最早记录。1958年在这里始建密云水库,后形成了华北地区第一大水库,至今仍是北京城唯一的一盆“净水”。  相似文献   

4.
规矩与方圆--江苏牧羊集团公司管理专题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饲料博览》2005,(2):22-24
有这样一则寓言:河水认为河岸限制了自由,一气之下冲出了河岸,涌上原野,吞没了房舍与庄稼,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它自己也由于蒸发和大地吸收而干涸了。河水在河里能掀起巨浪,推动巨轮,而当它冲决河堤以后,就只会造成灾难——危害他人而又毁了自己。为什么寻求自由的河水最终又失去自由呢?那是因为他寻求的那种无约束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相似文献   

5.
鸬鹚捕鱼和鸬鹚渔业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在于,鸬鹚捕鱼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老虎食生物一样是一种生存之道。而鸬鹚渔业是人类利用鸬鹚捕鱼的食性为自己的食物需求服务,它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某些技术手段,并伴有一系列的物质工具和行为符号。在鸬鹚渔业中,人与鸬鹚形成了一种主从关系,因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渔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渔业起源“渔业在中国开化最早”(沈同芳《中国渔业历史》)。远在一百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就已经用火,并以粗制的木棒从事渔猎。他们先是在河滩拾取贝类,在河里徒手抓鱼,接着用石器和木棒砍鱼。到了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利用木棒绑上石矛捕鱼。我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  相似文献   

7.
刘磐修 《农业考古》2002,(1):243-248
罩鱼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悠久的捕鱼方法,《诗·小雅》云:“南有嘉鱼,烝然罩罩”。说明重少在西周,罩就已经成为常见的捕鱼工具。但关于罩的结构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古代文献皆语焉不详且无图录。1982年《农……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几种特殊的渔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除用网等捕捉鱼类之外,还创造各种特殊的渔具、渔法,有些至今还沿用:鸬鹚渔业我国关于鸬鹚的训养,并利用它的特性(爱吃鱼、会捕鱼),来进行捕鱼,早有文字记载。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四川的时候(约在公元759—768年之间)就写下了“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乌鬼指的就是鸬鹚。鸬鹚,是一种食鱼水鸟.经过人们的驯化,即能指挥其来捕鱼。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及:“《夔州图经》称峡中人(即今四川)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亦四川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  相似文献   

9.
一忌杂声、振动:我们通常常钓的鱼属于硬骨鱼类,其听觉器官十分敏感,即使鱼潜在深水处,对非正常的杂声和振动也会惊而躲之。故钓鱼时忌大声喧哗和不必要的跑动,也不要将大团饵手抛式打窝。 二忌“臭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有水则有鱼”,这是指在生态正常的自然水域。近年来,由于“三废”进入河道、湖泊,使某些水域形成“臭水”,在受污染的水域里钓到的鱼有异味,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0.
一群年轻人常在一泓深潭边钓鱼,而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潭上边水流湍急的河里捕鱼。年轻人觉得这渔夫可笑,在大风大浪的河里怎么会捕到鱼呢?有一天。年轻人忍不住去问渔夫:“鱼能在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吗?”渔夫说,当然不能了。年轻人又问:“那你怎么能捕到鱼呢?”渔夫笑笑,什么也不说,只是提起他的鱼篓往岸边一倒,  相似文献   

11.
1.重庆研制成功高效捕鱼装置 一种高效捕鱼装置,日前在重庆市长寿县研制成功。据了解,该装置适用于人工放养、鱼资源可靠的各种类型池塘、水库及湖泊、滩涂、小河围养等水域捕鱼,不受水深、杂草、地形差等条件限制,既可捕中、底层鱼类,又可捕上层鱼类。整个捕鱼过程一个人就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大鱼友饲养技术的不断增强,水族设备的不断完善。大家已经不仅仅满足简单的“养活”鱼,更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养好”鱼。尽可能地模仿出鱼儿在原生地环境,让鱼儿生活得更加惬意。很多的鱼友已经达到了饲养观赏鱼的高级境界--繁殖鱼只。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先秦时期的鱼类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纵横交错的河流中,生长着众多的鱼类,殷墟出土的鱼骨,经鉴定有黄颡鱼、青鱼、鲤鱼、草鱼、赤眼鳟、鲻鱼等多种,仅《诗经》中涉及到的鱼类就有鲂、鲔、鲤、鳟、鲿、鲔、鲨、鳢、(鱼匽)、鳣等十几种;《尔雅·释鱼》提到的鱼名则有二十多种。上面所提到的鱼类,仅仅是见诸于先秦文献的记载,当时实际生存的鱼类当远远超过这些。丰富的鱼类资源,为进行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先秦时期的捕鱼活动是比较频繁的,专门从事捕鱼的“渔父”(即渔夫)在当时已经出现(《庄子·秋水》,《楚辞·渔父》);捕鱼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根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古文字材料和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当时人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捕获鱼类。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八月,风雨溟潆,云容黯淡,云烟水流之间,是赏雨的时令,也是赏味的时节。“八月湖水平,鱼虾不用愁”,鱼儿们纷纷畅游,山间溪水中大大小小的各路冷水鱼都开始露头了。瞧:林间坡上,夏山如怒,瓜果飘香;山泉流动,一涨一落,鱼肥水美。带一份宁静,带一份闲适,走出书斋,走出都市,到京郊的一片山水里,感知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正周末我们一家出海游玩,在船上观赏渔民捕鱼时,我们发现一网一网的鲤鱼、鲫鱼、虾都活蹦乱跳的,但当带鱼上岸时,却鱼眼外鼓,很是吓人。同样是海里打捞的鱼,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是什么决定了鱼儿上岸时的生与死呢?渔民告诉我,这是因为鲤鱼、鲫鱼、虾是生活在浅海里,而带鱼则是  相似文献   

16.
浪花四溅,白生生的鱼儿活蹦乱跳。王留义从6亩鱼塘里捕捞起的近5000千克鲜鱼,不到1个小时就被鱼贩子抢购一空。王留义是河南省确山县三里河乡后楼村农民。该村村民大多采用了“猪—沼—鱼”、“猪—沼—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种植养殖收入成倍增长。“我用沼液喂的鱼,1千克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植物药鱼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渔业生产历史的国家,在捕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捕鱼方法。如网涝、竿钩、枪叉、笱捕、手捉、捕,甚至利用动物鸬鹚、水獭捕鱼。对于历史上的这些捕鱼法,当今大大小小的研究文章多有提及,但对另一种起源很早、并在历史上长期流传的植物药鱼法,却因史料零散,似无人关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所谓植物药鱼法,即通过利用某些植物分泌出的特殊物质致使水中鱼类昏迷或死亡来达到捕获的方法。这种捕鱼源远流长,据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我国最古的地理文献(山海经·中山经)…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新技术》2005,(11):75-75
本书搜集了国内珍藏的400多项捕钓鱼特效秘术,并经过试验成功,从中精选出133项编印成册,内容有:(1)捕鱼奇方。将鱼饵放进鱼笼沉入水底,方圆100米的鱼便闻味入笼而不出。广东开平县陆耀祥在1周内按此法捕鱼收入600多元。②钓鱼百发百中方(一药拌蚯蚓,鱼争相抢食,效果奇特)。③捕鱼绝技(鱼抢食饵团后醉浮于水面,两小时后苏醒)。④诱集鱼群上钓(饵物入水,20平方米内的鱼便闻味聚来)。⑤醉鱼奇方(将药涂于脚上,站在水中,30平方米内的鱼即附脚而食,食醉便弯腰可拾)。⑥捕虾奇法(饵物撤水中,虾便成群昏浮水面,捞起放  相似文献   

19.
唐文联 《农家顾问》2004,(10):54-54
进入秋季,成鱼多已达到上市规格,实行精养高产或实行轮捕的池塘,此时的载鱼量已达饱和状态,可以分批网捕上市。既能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有利池鱼生长,又可卖出好市价,提高经济效益。秋季的气温水温仍然较高,鱼儿活动力强,吃食旺盛,耗氧量大,此时网捕“热水鱼”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天然水体中鱼类资源的利用,在原始人类时期已经开始,早在《山海经》中已有记载。当时有一种长臂人,最善于抓鱼,能一只手抓住一条大鱼。但这种徒手捉鱼的原始行为,其捕捉鱼类的数量终属有限。随着渔猎生产的发展,由徒手捉鱼发展为“干坑”、用钩或网来捕鱼,如用石、骨和铜制的渔具(鱼钩、鱼镖、鱼枪之类)提高了捕鱼能力。由于渔猎技术的改进,鱼类资源的利用超过了天然增殖率,出现了鱼产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