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项工作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中雏和大雏接种新城疫(ND)疫苗后的免疫机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感染 IBDV 的雏和大雏接种 ND 疫苗后,其血清 HI 抗体滴度低于对照鸡;其血清 IgG 和 IgM含量的增高程度不如对照鸡明显;但对 NDV 攻击仍有很高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2.
雏鸡发生了法氏囊病,病毒能破坏法氏囊,从而影响B细胞的产生,使各种疫苗的免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不全.但是在鸡群患本病后,禽流感在免疫抗体HI效价极低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二免提高禽流感免疫效价,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率呢?我们在生产中做了一些实践.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规模不断扩大,疫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非典型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时有发生,若不及时诊治,将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经过自己多年临床诊治,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疫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一、临床症状常见2~6周龄的鸡群突然发病,翅下垂,闭目嗜睡,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水量剧增,1、2天后出现死鸡,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和神经症状,排绿白色稀便。二、病理变化解剖病、死鸡,可见大腿外侧肌肉、胸肌出现刷状出血。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法氏囊肿大,浆膜水肿,囊腔内有多量果酱样或奶油样物,黏膜有条纹状或斑状出血。肝脏呈斑驳样,肾脏肿大呈花斑肾,有尿酸盐沉积。肠淋巴滤泡肿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直肠黏膜、泄殖腔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鸡胚孵化早期进行蛋内接种免疫或在临近孵出前进行壳外浸泡免疫均可增加孵出后雏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防御能力,在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试验中能更有效地保护仔鸡不受感染,同时这两种胚胎免疫方法不仅对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而且较目前的常规免疫方法节省疫苗和劳力.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IBDBJ836免疫接种18d龄鸡胚,雏鸡在1,3,6周龄用IBD强毒攻毒,获得显著保护,其保护率分别为66.7%,87.5%和100%,且早期免疫保护率高于雏鸡免疫。IBD胚胎免疫安全,不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对新城疫苗的免疫应答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具有"一过性"特点的传染病.其特征:排白色稀粪,法氏囊肿大,浆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鸡.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病.病的主要病变和特征是胚胎和幼雏死亡,有败血症、气囊炎、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脐炎等病变.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往往能加重鸡的病情,使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所以及时确诊病因,对症下药是防控和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情况 2000年5月,我县长山乡养殖户王某饲养的400只26日龄雉雏鸡发生一种以拉黄白水样稀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数增加,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15%,曾用痢特灵、速可利、土霉素、氯霉素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发展。某非免疫鸡养殖场部分鸡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5d死亡约100只鸡。剖检病变为胸肌和腿肌有出血、肝土黄色及法氏囊肿大或出血。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出现沉淀线。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琼脂扩散试验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根据诊断结果提出了治疗措施,及时控制了鸡群的疫情。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研究了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对异种抗原——小鼠红细胞(MRBC)和新城疫(ND)疫苗在外周血液的免疫应答反应。检测指标有IgG,IgM 和γ—球蛋白含量;血凝抗体滴度以及 T 细胞、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ND 疫苗后,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B 细胞、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1日龄和4周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MRBC 后血凝抗体滴度,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也均低于未感染雏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对 ND 疫苗和 MRBC 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1~8周外周血液的 ANAE~+淋巴细胞(T 细胞)、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其血液中 ANAE~+,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表明其细胞免疫机能降低;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其 ANAE~+淋巴细胞数量呈一过性降低,变化不如1日龄感染雏鸡明显,说明 IBDV 对雏鸡存在感染年龄差异;对 ANAE~+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检测较百分比能更真实地反映 IBD 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共用412只滨白雏鸡,分别在1日龄或4周龄时感染 IBDV,检测了雏鸡感染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淋肥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中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雏鸡感染 IBDV 后,法氏囊、脾脏的浆细胞明显减少,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的 ANAE+T 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说明感染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弱.(2)IBDV 感染雏鸡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一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减少;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 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感染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降低.(3)感染鸡外周血液 T,B 细胞数量减少,T 细胞功能降低,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和标志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是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的反映和表现.(4)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B 细胞功能抑制时间明显长于 T 细胞,证明感染鸡 B 细胞功能的损害重于 T 细胞.(5)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低于1日龄感染鸡,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 IBDV 感染1日龄滨白雏鸡,在感染鸡14和28日龄或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测定了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清、泪液、气管液 HI 滴度、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丕氏斑、十二指肠、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 日龄感染 IBDV 雏鸡 ND 疫苗二次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B 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明显增强,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肠液、胆汁的 IgA,IgM,IgG 含量均显著高于感染一次免疫鸡,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二次免疫鸡。感染鸡 ND 二免后,法氏囊出现淋巴滤泡增生,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表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感染一次免疫鸡明显增高,呈现免疫增强效应。2.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的 ANAE~+T 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T 细胞数和免疫功能均较感染一免鸡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 ND 二免鸡,证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应答较感染一免鸡显著增强。3.ND 强毒攻击后,感染二免鸡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感染一免鸡,低于对照二免鸡,表明 ND 二次免疫对 IBDV 感染鸡的免疫保护力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这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人工感染1日龄和4周龄雏鸡后,1~8周血清IgM,IgG和γ-球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和4周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而γ-球蛋白含量仅呈一过性降低,其中血清含量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IgG明显。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的下降较4周龄感染雏鸡明显,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雏鸡接种ND疫苗后,其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等免疫器官组织中的各型浆细胞、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IBDV雏鸡接种ND疫苗后,无论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还是外周免疫器官组织(脾、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ANAE~+淋巴细胞总数和颗粒型ANAE~+淋巴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数量,与未感染IBDV对照组雏鸡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减少。所得结果揭示,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ND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