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比较采摘期(6—10月)鄂尔多斯地区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雌雄株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表明,7月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总黄酮含量为1.72%、粗多糖含量为3.62%、咖啡碱含量为0.68%、总多酚含量15.7%,为最佳沙棘叶茶原料。以7月中旬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为原料,进一步比较了热风杀青、微波杀青和烘青3种杀青工艺对沙棘叶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工艺。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审评表明,热风杀青为沙棘叶茶最佳杀青工艺,工艺参数为:杀青时长120 s、杀青温度180℃、投叶量1.5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红薯叶粉最佳干燥方式,为丰富红薯叶产品种类、延长货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4种方式对红薯叶进行干燥并制粉,研究干燥方式对红薯叶粉物理特性、微观结构和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对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红薯叶粉进行综合评分。【结果】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红薯叶粉色差值较小,分别为3.98和3.86,均呈现较好的色泽;热风干燥红薯叶粉的堆积密度最大,为0.76g/mL;喷雾干燥红薯叶粉吸湿性最小,为10.05%;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红薯叶粉均具有较小的中位径。喷雾干燥红薯叶粉的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8.71及27.85mg/g,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下的红薯叶粉(P0.05);真空冷冻干燥红薯叶粉的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2.22和48.46mg/g。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4种干燥方式下红薯叶粉综合评分分别为-0.684,-0.275,0.450和0.508,可知喷雾干燥红薯叶粉品质最好,其次为真空冷冻干燥红薯叶粉。【结论】红薯叶粉干燥建议选择喷雾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3.
白花丹鲜叶与干叶中白花丹醌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泽乡  潘祖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89-11790
[目的]比较白花丹新鲜叶及干燥叶中白花丹醌含量的高低。[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丹叶中的白花丹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鲜叶及干燥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结果]白花丹鲜叶与干燥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75%和0.0088%。[结论]白花丹醌的含量新鲜叶比干燥叶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京尼平苷等含量的影响,提高杜仲雄花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方法]分别采用炒制、热风、真空、冷冻、晒干、阴干的方式对杜仲雄花鲜叶进行干燥,通过感官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进行评价。[结果]真空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含量最高,炒制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热风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炒制干燥处理。[结论]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无论外观还是成分含量效果均最佳,晒干和阴干效果最差,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建议采用真空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沙棘鲜叶为原料,探讨微波杀青工艺,以杀青时间、投叶量、微波火力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水平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以沙棘叶微波杀青后POD相对酶活、茶多酚含量及黄酮溶出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沙棘叶茶微波杀青工艺参数为:投叶量为40 g,杀青时间为90 s,微波(功率1 200 W)火力为60%时微波杀青效果最佳,此时POD相对酶活为1.690%,茶多酚含量为16.981%,黄酮溶出量为2.340 mg/g。  相似文献   

6.
章斌  侯小桢  饶强  王泽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39-18741
[目的]探讨微波-真空冷冻组合干燥方式对佛手片加工的影响。[方法]以真空冷冻干燥总时间和成品复水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微波-真空冷冻组合干燥方式加工佛手片,并采用L9(33)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同时,以成品VC含量和精油含量为指标,对比不同干燥方法对佛手片品质的影响。[结果]相比单一的真空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冷冻组合干燥方法可明显缩短冻干总时间和提高成品复水率,该组合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60 W,微波干燥时间2.5 min,物料厚度7 mm,此条件下的冻干总时间为9.8 h。[结论]微波-真空冷冻组合干燥相比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更能保证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无核白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晒干、晾干、恒温鼓风干燥、常温鼓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6种干燥方法,以葡萄干燥速度、葡萄干的感官指标及含糖量、含酸量、VC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的效果.[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葡萄干燥速度的影响,其中微波干燥时间最短,为3d,晾干时间最长,为13 d;真空冷冻干燥的葡萄干含糖量最高,为78;,晒干的葡萄干含糖量最低,为72;;真空冷冻干燥的葡萄干总酸含量最低,为1.62;,晒干的葡萄干总酸含量最高,为2.05;;真空冷冻干燥的葡萄干VC含量最高,为11.54 mg/100 g,晒干的葡萄干含量最低,为7.9 mg/100 g;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的感官指标较好.[结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法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苦丁茶冬青叶总黄酮工业生产和其资源利用途径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苦丁茶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提取苦丁茶冬青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5,微波功率640W,乙醇浓度60 %,微波时间70 S,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3.67mg/g.微波法提取苦丁茶冬青叶总黄酮,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9.
研究热风、真空微波、真空冷冻、热风联合真空微波、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5种干燥方式对牛蒡脆片干燥时间、色泽、收缩率、微观结构、多酚含量、黄酮含量和多糖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真空微波以及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后产品色差大、收缩严重、营养损失多,产品品质明显低于其他干燥方式。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干燥产品品质接近于真空冷冻干燥,内部形成多孔状结构使产品硬度和脆度适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保留较好,而干燥时间缩短46%。综上所述,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干燥是牛蒡脆片最适宜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和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并不呈现单一的上升和下降;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幅较缓;保护酶的活性明显增强,S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POD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这3种保护酶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了大叶冬青的抗旱性,试验说明了大叶冬青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及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NO3-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叶片数、根体积和地上部鲜、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各物质含量在不同器官中也有所不同,硝酸盐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叶柄>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表现为叶片>叶柄,POD、SOD、CAT活性表现为叶片>叶柄.  相似文献   

12.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施加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2、4、6、8 d)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幼苗茎叶和根系干鲜重,抑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提高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施加15 mg·L~(-1)ALA处理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降低活性氧物质和丙二醛产生,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伊犁河谷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评价藜麦品种耐盐性,以NXSG56、NXSG85、HP9、GY3、QA13-9共5个藜麦品种为材料,分别用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种子及幼苗,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地下部分干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胁迫初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Na+及后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分干鲜重、纤维素及K+含量持续下降。说明各藜麦品种幼苗在受到NaCl胁迫时会通过提高渗透物质含量、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自我保护机制对抗盐胁迫。以上结果表明,NXSG85、NXSG56较其他品种耐盐,QA13-9对NaCl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金光杏梅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光杏梅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其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各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金光杏梅的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金光杏梅幼苗株高、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都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S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严重水分胁迫下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 。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素对小麦苗期SOD、MDA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 ,模拟干旱胁迫、铜污染 (三级农田 )及不同施肥状况 ,测定了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及叶片中的 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水分、铜污染和施肥三因素对小麦苗期的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 ,表现为水分 >施肥 >铜污染 ;水分对 MDA含量的影响大于铜污染和施肥 ,表现为干旱可显著增大叶片 MDA含量 ,并使 MDA/SOD值增大 ;对 SOD和可溶性蛋白 ,水分和铜污染的影响大于施肥的影响 ,表现为干旱胁迫下 ,SOD活性升高 ,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而铜污染处理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 ;3种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的增长量和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SOD、CAT活性降低,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升高;在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量和根冠比,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及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将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制成浸渍液,对蚌埠市当地柳树上的重要害虫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3龄幼虫进行了系列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0 g鲜叶渣加60 mL水及30 g干叶粉加60 mL水配制的浸渍液在室内实验中,其杀虫效果均显著,2 h后虫口死亡率分别达93.3%、100%.用1 000 g干叶粉加水5 000 mL和1 000 g棉籽粉加水5 000 mL配制的浸渍液在野外柳树上的对比防治试验中,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5 d后的防效依次为76%和88%.  相似文献   

19.
稀土镧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稻幼苗2叶1心期,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镧溶液处理水稻幼苗,考察其对水稻幼苗生长、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0.3 mg/L硝酸镧处理在促进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效果最佳,表现在幼苗高度、干重及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24.83%和19.30%;而硝酸镧处理浓度为0.6 mg/L时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效果最佳,根系长度、干重及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8.87%、46.36%和10.07%.0.9~1.5 mg/L硝酸镧处理后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0.3~0.6 mg/L硝酸镧处理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水稻根中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与SOD活性提高趋势一致.0.6 mg/L硝酸镧处理能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o、提高Fm和Fv.不同的硝酸镧浓度处理能提高ETR、ΦPSⅡ和qP,减小NPQ,提高光合作用中PSⅡ的运行效率.因此低浓度(0.3~0.9 mg/L)硝酸镧处理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波炉(900 W)对番薯叶进行微波辐射处理,研究微波辐射处理后番薯叶的贮藏寿命及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恒温6℃贮藏期间,不管微波处理与否,番薯叶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组的升幅略低于未处理的对照组;pH值、维生素C及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微波组降幅较缓.适宜的微波处理,对番薯叶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蛋白质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延缓番薯叶的衰老进程,延长番薯叶的贮藏寿命,对于提高番薯叶的商业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