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豇豆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条件下天然杂交率极低。豇豆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亲本材料通过人工杂交和定向筛选,把不同亲本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状汇集到后代材料中,以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特征特性的豇豆新品种。但是豇豆人工杂交授粉技术较为复杂,长期以来,人工授粉杂交结实率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制约着豇豆新品种的育种进程。针对这一问  相似文献   

2.
矮生豇豆新品种鄂豇豆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育成的长豇豆品种生长习性多为蔓生型。随着市场品种结构需求变化,适宜于大面积连片机械化生产和免搭架材的矮生型品种成为豇豆育种的主要目标。据此,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7年从原有豇豆资源和在国内外征集的种质中筛选出性状优良且适宜长江流域栽培环境的材料作为亲本,选配杂交组合22个,其中以蔓生型、结荚多、荚细长柔软、小叶、分枝少、适于密植的极早熟豇豆品种之豇14为母本,以矮生型、豆荚短粗、大叶、分枝多的中晚熟豇豆品种  相似文献   

3.
晋白菜6号的亲本之一L318来源于辽宁农家品种河头的高代自交不亲和系;另一亲本H227来源于天津核桃纹的自交后代。2001年春,利用上述两份材料及其他大白菜秋播纯合材料配制杂交组合28个,于同年秋季试种,以晋菜3号为  相似文献   

4.
选用9个自交系进行杂交试验,调查F1代各品种发芽、开花习性及株高、冠幅、花色、花径、花葶长等指标,比较其性状,分析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13×15综合性状较好,植株低矮、紧凑,冠幅大,花葶短,花径中等且花朵繁密;10×02表现较差,没有突出优点,尤其花葶较长,株形松散,观赏性差。杂交后代株高、冠幅均大于双亲,选择亲本时要注意不能选择过高的材料;花径、单株花数均介于双亲之间,单株花数更接近于多花亲本;花葶长总体表现与亲本差异不大,介于双亲之间或略大于双亲。  相似文献   

5.
对16个豇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并对其中5个品种的杂交亲和力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A12荚长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8号品种单荚质量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A9和41号品种单株结荚数最多,这4个品种的杂交亲和力均较高,适合作豇豆杂交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6.
李寿建  陈艳琦  李晓 《北方园艺》2017,(21):155-159
以来自国内外的10株双孢蘑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工厂化栽培方法,对栽培过程中产量、形成原基时间、转潮时间、单位菇质量、菇体形态等栽培特性进行比较,对不同品种优良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10可作为选育短周期品种和机械化采收品种的亲本;M2、M3、M7、M10可作为选育适宜工厂化生产品种的亲本;M5、M6、M8可作为选育农户生产品种的亲本;M2、M3、M6、M7、M9、M11可作为选育高产品种的亲本;M1、M2、M3、M7、M11可作为选育生产二潮菇品种的亲本;M2、M3、M9可作为选育优质菇型品种的亲本;M1、M5、M6、M8可作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7.
汪昭月 《食用菌》1994,16(4):6-6
香菇菌种选育的主要手段有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四种。当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在杂交育种中有单孢杂交、单双核杂交、单核原生质体杂交等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杂交,亲本的选择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们每年都选用不同亲本进行大量的杂交配对及杂交菌株的筛选工作。本文就1992年采用单核原生质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从亲本选择、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物学效率、菇的质量诸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选择了8个菌株做亲本(表1),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6个野生种。从大量的杂交后代中选择了138个组合,采用人造菇木和塑料袋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筛选,根据亲本的不同来源、遗传和生态特征,设计了三种组合类型(表2)。即栽培种×野生种、野生种×野生种、栽培种×栽培种,在栽培种×野生种的组合中,野生种又分别选用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出菇和不出菇两种类型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 6号和ACCC50894为亲本,分别采用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式获得65和37个杂交子,观测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好及生长快速的杂交子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生长势较强的杂交子从7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孢杂交获得的杂交子D12、D18、D20、D30、D19、D31、D17和D48关联度排名先于两亲本,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菌株Y29和Y30关联度排名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香菇和国内主栽菌株‘931’‘168’"荷香1号"为亲本材料,采用原生质体单核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香菇新菌株,并研究了杂交菌株与亲本菌丝长势、长速、产量和子实体形态等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菌株LNX3、LNX5和LNX6在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上均较亲本有明显优势,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豇豆新品种--柳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翠豇豆是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经过5年6代精心选择选配亲本杂交,并对杂种后代以系谱选育法选择培育而成.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鄂审菜2006002),审定名鄂豇豆6号,商品名柳翠.经2年多季和多点种植,其遗传基因纯合,性状稳定一致,早熟,商品性状佳,丰产稳产性好,深受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杏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趋势,为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太阳’为亲本的3个杏杂交组合F1代为试材,对花期、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肉质类型、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黏离核、丰产性、仁味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杏开花期后代分布范围窄,呈趋中变异;后代都有成熟期早于早熟亲本的个体,变异表现为偏向晚熟亲本的正态或偏态分布;平均单果质量分布范围趋向小果,呈明显的衰退趋势;果实平均硬度呈偏向于软肉亲本的连续变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高亲本比例偏低,但遗传力高,亲本高糖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能力强;丰产性呈偏向于高亲亲本的连续变异,亲本的丰产性对后代影响大;果实硬溶质与软溶质、果实香气有无、黏离核和仁甜苦呈质量性状遗传。【结论】‘金太阳’作为亲本,其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较强,在以早熟或晚熟、硬肉、丰产性为育种目标的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广东地区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农药污染,生产无残留、无公害、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同时改善豇豆生产条件,减轻病虫危害程度,提高豇豆产量和品质,总结出豇豆在防虫网覆盖条件下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防虫网室材料的选择和搭建,并且从土壤要求、品种选择、肥料和水分管理、采收标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广东地区的生产经验,为豇豆的无公害栽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之豇特早30,系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采用两个早熟豇豆亲本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具有极早熟、丰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目前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最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茄门,南京黑壳早椒等6个辣(甜)椒亲本为试材,研究了杂交节位、辣甜类型组配、露地与地等不同处理下,杂交座果率及单株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杂交座果率较高的节位为“四母斗”和“八面风”;辣×辣与辣×甜的亲本类型配组及采用保护地制种有利提高座果率及单株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5.
宁蔬春早是南京市蔬菜所经过精心选配亲本杂交,并对杂交后代以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经2000~2001年在江苏省进行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其遗传基因纯合,性状稳定一致,早熟,商品性状佳,丰产稳产性好.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1998年推广以来,已在江苏的大部分县市推广应用,一致认为是春季早熟高产栽培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单交配的方法,对两个不同温型平菇亲本菌株(白色高温型菌株和灰黑色中低温型菌株)的单核菌丝体进行随机组合交配,共获得209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菌株在子实体颜色、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子实体性状和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状分化;黑色亲本菌株与白色亲本菌株杂交后代子实体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表现为灰色,出菇期延长,杂交后代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4个牡丹品种、8个芍药品种为亲本,进行了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彩绘×冠群芳"和芍药"粉玉奴×红玛瑙"组内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以芍药"粉玉奴"为母本,分别以牡丹"彩绘"、"粉中冠"为父本杂交获得了远缘杂交种子,并用ISSR分子标记对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2个子代确定为芍药和牡丹的远缘杂交后代,均属偏母型。扩增结果中出现了父母本都不具有的谱带,说明子代不仅遗传了亲本的特征而且突变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18.
以75份长荚豇豆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75份长荚豇豆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以期更好的挖掘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75份长荚豇豆品种荚长、叶片含水率和叶厚3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性状最稳定,而豆荚含水率、667 m^2产量、荚肉厚、初花节位、单荚质量、叶绿素含量、小叶长宽比、茎粗、第3节长、荚横茎、百粒种子质量等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高,可作为豇豆选育与筛选改良的方向。1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豆荚含水率>667 m^2产量>荚肉厚>初花节位>单荚质量>叶绿素含量>小叶长宽比>茎粗>第3节长>荚横径>百粒种子质量>10%>叶片含水率>荚长>叶厚。14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8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41%,能较好代替14个农艺性状来评价75份长荚豇豆品种。75份长荚豇豆材料在欧式距离为11时可分为Ⅰ、Ⅱ、Ⅲ、Ⅳ、Ⅴ5类,其中Ⅱ类产量高,适合海南种植,Ⅴ类产量最低,不适合海南种植。  相似文献   

19.
何建文  姜虹  赖卫 《长江蔬菜》2012,(14):19-22
以10个辣椒亲本为材料,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分析F1代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辣椒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其中,单株产量、侧枝数和挂果数的超亲优势率较为明显,在辣椒育种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试验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POD、SOD、CAT的酶活性,并分析了EST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亲本及杂交F1代POD、SOD、CAT同工酶活性,母本的酶活性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POD、CAT的差异比较明显,SOD的差异较小。由EST电泳酶谱可知母本有3条明显的酶带,父本有2条酶带,F1代出现了丰富的变异,具有亲本酶带特征的F1代株系约占33.3%。通过亲本及杂交F1代蛋白质SDS-PAGE电泳表明,父本比母本多6条较弱的酶带,F1代中比母本多2条较弱谱带的占15.8%;其余的与母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