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存在于口足目和十足目眼柄中的X器官--窦腺复合体是其重要的神经分泌器官,许多重要的神经分泌激素如蜕皮抑制激素和性腺抑制激素等均在此形成和释放.目前,滑背新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原螯虾和锯缘青蟹等眼柄中的这一结构已有报道,但日本沼虾眼柄中这一结构尚未得到描述.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日本沼虾眼柄连续切片的研究,对日本沼虾X器官--窦腺复合体进行了比较报道.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克氏原螯虾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研究了XO-SG复合体的分布.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分布在视神经节上,由Ⅰ~Ⅵ型6种神经分泌细胞构成,均为单级神经元.Ⅰ~Ⅵ型分泌细胞类型及数量在不同生长期存在差异.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之间的背内侧,由窦腺壁和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突起交织而成.  相似文献   

5.
自197O年Adiaodi发现甲壳类动物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种卵巢抑制激素(gonad-inhibitinghorme,GIH)能影响卵巢的发育和成熟,并在一种长臂虾(LeaderSe。tUS)证实了这一点以来[AdgodKG和AdigodiRG1983],一些学者[Lin和Ting1986]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了切除眼柄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手段能够诱导虾的性腺成熟和提早产卵,但产卵量低和死亡率高。因此,有人「Yao1989,虞冰如等199O,赵维信等1996」利用外源性激素诱导虾的卵巢发育成熟或者用外源激素激光照射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或者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6.
自197O年Adiaodi发现甲壳类动物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种卵巢抑制激素(gonad-inhibitinghorme,GIH)能影响卵巢的发育和成熟,并在一种长臂虾(LeaderSe。tUS)证实了这一点以来[AdgodKG和AdigodiRG1983],一些学者[Lin和Ting1986]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了切除眼柄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手段能够诱导虾的性腺成熟和提早产卵,但产卵量低和死亡率高。因此,有人「Yao1989,虞冰如等199O,赵维信等1996」利用外源性激素诱导虾的卵巢发育成熟或者用外源激素激光照射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或者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7.
位于甲壳动物眼柄中的视神经节X器官–窦腺复合体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之一,具有调节甲壳动物的生殖、发育和蜕皮等重要生理功能。为了研究内分泌干扰物莠去津(Atrazine,ATR)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内分泌干扰作用,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检测在试验浓度下(0.001,0.01,0.1和1 mg/L),ATR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ATR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分泌颗粒无影响,从分泌颗粒的大小、电子密度等方面来看,ATR处理组与对照组并无大的区别;ATR也未对神经分泌细胞的细胞核产生影响;但是ATR暴露后,神经分泌细胞的线粒体受损严重,表现为线粒体膜破裂,嵴断裂、减少或发生胀泡现象,且排列紊乱不规则。膜破裂势必破坏质子动力势的形成,嵴的变化也必将影响ATP合成酶的分布、数量以及功能。因此,ATR造成的线粒体损伤将引发细胞功能的障碍,影响其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保幼激素类似物及17α-羟孕酮对罗氏沼虾的产卵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浓度的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JHA—ZR515)分别以40μl/尾、70μl/尾和100μl/尾三个剂量点滴罗氏沼虾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罗氏沼虾产卵率。其中40μl/尾剂量组产卵率为75%,比对照组高出1倍多,亲虾存活率为100%,孵出的蚤状幼体发育正常。单侧去眼柄能提高罗氏沼虾产卵率,但亲虾存活率较低。用17α—羟孕酮以2.2μg/尾注射罗氏沼虾显示抑制产卵效应。  相似文献   

9.
魏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9-8900,8925
蜕皮贯穿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始终。概述了调控甲壳动物蜕皮的主要内分泌腺(Y-器官、大颚器官、X-器官窦腺复合体等)以及外源性激素(高等动物性激素、脊椎动物生长激素、外源性蜕皮激素和外源性保幼激素拮抗物),其中保幼激素拮抗物作为甲壳动物促生长剂,高效、低成本、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胰蛋白酶(TRY)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为深入探究TRY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提高罗氏沼虾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gAlign、ProtParam、ProtScale和MLRC等在线软件对罗氏沼虾TRY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罗氏沼虾腹部神经、胃、心脏、鳃、性腺、肝胰腺、肌肉和肠道等8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TRY基因在罗氏沼虾生长快速家系(FG)和生长慢速家系(SG)个体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罗氏沼虾TRY氨基酸序列与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TRY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RY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低。罗氏沼虾TRY蛋白的分子量为28.54 kD,理论等电点为4.44,属于疏水性蛋白。罗氏沼虾TRY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7.67%,延伸链占21.05%,无规则卷曲占61.28%。罗氏沼虾TRY基因在所检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雌性和雄性个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均高表达,而在雌性个体的鳃和雄性个体的肌肉组织中低表达。此外,罗氏沼虾TRY基因在FG个体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在SG个体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P0.01)。【结论】罗氏沼虾与刀额新对虾的亲缘关系最近;TRY基因在罗氏沼虾各组织中均广泛表达,以在雌、雄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且存在性别差异性。TRY基因在罗氏沼虾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正向调控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及眼柄因子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射电镜观察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颚器官及眼柄切除后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大颚器官由许多细胞团组成,细胞团间有血淋巴通道和血淋巴窦。细胞团内的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核位于向心端,密集的异染色体聚集在周边核质,细胞质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无颗粒内质网及大量形状各异的线粒体。细胞膜和血淋巴通道连接时,呈不同程度的内陷和褶皱。这些超微结构特点明显与合成甾类化合物的细胞特点一致。眼柄切除后,其结构出现了几种变化:无颗粒内质同数量减少,线粒体膨大,空泡数量增多,可能是大颚器官分泌活动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3.
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日本沼虾13对中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1个群体中共有118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小于0.658,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瓦埠湖、焦岗湖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高塘湖群体相对较低;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群体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呈现出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趋势,说明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1 6),且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亮点:日本沼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本研究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现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且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提出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可视为一个单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4.
正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学名日本沼虾,隶属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因体色呈青蓝色,有棕绿色斑纹,故而得名。青虾因生长迅速,肉味鲜美,在我国南方已形成较大规模人工养殖,养殖范围和消费范围正逐年扩大。近年来,青虾在单养、混养、稻田养虾和网箱养虾等养殖方式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与养殖技术、产品质量与应用效果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鸡肠Remak神经(INR)神经束的超微构造与血-神经屏障的微细形态,为进一步阐明INR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鸡肠Remak神经(INR)神经束的超微构造与血-神经屏障的微细形态。【结果】鸡INR被神经束膜分隔成许多神经束,束内既有无髓纤维又有有髓纤维,但以无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占绝对优势。雪旺氏细胞与两种神经纤维的形成与结构密切相关。神经束膜细胞突起长而薄,包绕神经束,其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发达高尔基复合体,以及以常染色质为主的细胞核和明显的核仁结构,提示束膜细胞具有活跃的蛋白合成和分泌功能。不同于肠壁内ENS缺乏神经屏障的现象,鸡INR的神经束膜中分布有血-神经屏障,是由结构紧密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多层排列的束膜细胞形成的,且束膜细胞表面可见吞饮泡的形成,但未见不同束膜细胞之间有特殊的细胞连接。这种组成特点表明,鸡INR的血-神经屏障没有哺乳动物外周神经的严密。【结论】上述试验结果显示,鸡INR的细胞学结构既不同于肠壁内ENS,也与外周神经有差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提取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上海养殖群体活体鳃、肌肉、肝胰腺、血液和雄性腺5种组织的总RNA;应用RT-PCR技术,从鳃组织中克隆到Toll样受体(TLR)基因部分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得罗氏沼虾TLR基因cDNA序列长1 875 bp,包含1 728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575个氨基酸残基;该部分TLR是一个跨膜蛋白,存在胞外区LRR、LRR-CT、LRR-NT结构域及关键的胞内区TIR结构域,具备Toll样受体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TIR结构域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ian)Toll样受体基因TIR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褚衍亮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08-2510,2530
[目的]为深入了解虾类的免疫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以日本沼虾为材料,利用溶血试验和糖抑制试验测定其血清溶血素的溶血活性和糖抑制性,分析外界因子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日本沼虾血清溶血素对鱼和鸡血细胞的敏感性较高。D-葡萄糖对日本沼虾血清溶血素有促进作用,而D-甘露糖、D-山梨糖、α-乳糖、L-鼠李糖,D-阿拉伯糖则有抑制作用。在50~60℃条件下溶血素的溶血作用较强,70℃及以上血清发生变性,无溶血活性。该溶血素pH作用范围广,在pH 2~12内对鸡血细胞都有溶血作用,其中pH 6~9溶血效果较好。最适盐度范围为3~5。溶血素对金属离子Cu2+敏感,其活性被完全抑制。敌百虫和乙酰甲胺磷可影响溶血素活性。葎草、生姜黄酮和葎草、桑叶多糖可增强日本沼虾血清的溶血活性。[结论]日本沼虾血清溶血素活性可随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虾类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咽侧体抑制素主要抑制昆虫咽侧体保幼激素的分泌,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神经肽,在甲壳动物体内可能参与繁殖发育的调节。本研究利用RACE PCR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A型咽侧体抑制素受体(Allatostatin-A receptor,AST-AR)基因进行克隆,获得全长为2 650 bp的cDNA,包括1 425 bp的开放阅读框,1 170 bp 5''非编码区,55 bp 3''非编码区,编码474个氨基酸,形成具有7个跨膜区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AST-AR基因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美洲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ST-AR氨基酸TM7后C末端精氨酸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ST-AR基因在雌、雄凡纳滨对虾多个组织(眼柄、脑、胃、肝胰腺、鳃、性腺、肠、肌肉)中均有表达,除脑组织外AST-AR基因在雌性凡纳滨对虾中相对表达量高于雄性。在幼体发育中,AST-A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发育阶段上升,同时该基因在不同群体仔虾生长对比实验中表达量差异显著。据此推测AST-AR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的繁殖、幼体发育、幼虾生长到成虾,基因表达基本贯穿凡纳滨对虾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十足目甲壳动物生殖激素对卵巢的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经济甲壳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需要供应大量可靠的高质量卵 ,因此如何促进虾蟹卵巢发育是经济甲壳动物养殖业中的重要问题[1 ,2 ] ,对影响虾蟹类卵巢发育的激素和产生它们的组织及器官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传统的方法是切除眼柄诱导其卵巢发育和产卵 ,由于手术破坏和去除了该动物的主要神经激素中心 ,尤其是性腺抑制激素 (GIH)的天然来源 ,结果出现去眼柄动物迅速地不停地性腺发育 ,从而导致卵的质量下降 ,同时对动物损伤较大 ,死亡率也较高[3 ,4] 。目前对如何促进虾蟹卵巢发育这一问题的解决尚在探索之中 ,特别是如何使用外源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