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传统的工程治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城市河流治理的需要,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结合国内外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探讨今后城市河流研究应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招远市城东河河道近自然治理设计初探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对城市河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治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城市河道多种功能的需要。在山东省招远市城东河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中,借鉴国外河道近自然治理的思想,针对城东河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道近自然治理的原则,并从河流平面形态、河流垂直断面和护岸三个方面进行城市河道进行近自然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自然河道植物群落构建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碎高  王帅  韩玉玲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108-111,147
分析了河流作为重要地理要素和生态廊道在区域景观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以及河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阐述了河道植物通过边缘效应、廊道效应和干扰效应可以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10多个试点河段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提出河道建设要为植物措施创造条件,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恢复健康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认为河道生物多样性还需要考虑河流形态多样性,加强定位系统观测和注重研究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位样方法,选用8种植物在裸露边坡进行种子混合直播试验,以探讨乔灌草种子混播对边坡近自然植被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1)试验样地物种丰富度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呈现总体增加趋势;(2)试验后样地植被覆盖率达76.8%,较复绿前增长5.6%,且复绿程度灌木>乔木;同时在物种现存播种植物中,山苍子的地径、株高、冠幅生长量较...  相似文献   

5.
目前退化林地的植被恢复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技术,鲜见采用本土乔灌草种子混播方法.采用定位样方法,选用14种植物在裸地和草坡进行乔灌草不同组合的近自然种子混合直播试验,通过对试验前后不同植被组合多样性、物种多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比较,从而得出近自然植被恢复最佳组合.结果表明:①裸地上以乔灌草混播组合的Shannon-Wiener...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迹地近自然恢复苦竹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经炼山后近自然形成不同年限的苦竹群落、杉木近熟林下苦竹群落以及灌木林地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密度、群落生物产量、苦竹数量、生长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群落形成的基本过程及群落基本特征,表明原有一定苦竹数量基础的杉木林分,可通过近自然方式恢复植被,且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以苦竹为主.随群落恢复时间的推移,维管束植物种类增多,科属组成日益复杂,树种组成由阳性为主转向阴性为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但群落生态优势度降低,均匀度增加,优势种越来越不明显.在近自然恢复早期,苦竹在群落中占有较大优势,但后期必须采取一定人为措施,以使其继续保持在群落中占优势,进行近自然苦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林业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定义和特征进行综合评述,并从野外调查与数据处理、群落生境图绘制、森林演替阶段划分与近自然度评价、目标树单株经营抚育管理、森林发展类型设计、森林动态监测与评价6个方面阐述我国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体系的每个环节;详细阐述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实践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近自然林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所造成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具体方案,包括开发性治理、工程整治、景观再造、绿化与生态恢复。对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政策措施、管理措施和资金筹措渠道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玉符河是黄河重要支流,也是济南市一条较大的季节性山洪河道,为改变玉符河河道整体防洪能力低、河段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景观质量差等恶劣现状,实现河道近自然综合治理,采用分区分段的总体规划结构、生态景观与水工设计相协调、近自然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先进理念,通过对玉符河河道进行水系方案优化、生态护岸工程、蓄水工程、...  相似文献   

10.
近自然林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自然林业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并一直处于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国内外近自然林业的历史与发展,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林业的认识论基础、经营特征和技术要点等,同时在总结近自然林业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加深对森林各种过程的研究、促使人工林的多样化和自然化、引入高技术,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等是近自然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transmission line project in the hilly area causes a lo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due to the disturbance of the original landform,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ecurit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ransmission line engineering in a hilly area,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ransmission line engineering in a typical hilly area with different erosion types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ere analyze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construction tower and construction walkway cover a complex land area; the loess hilly region has the most 5 types of land area,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land are the main types, accounting for 49% and 28%, respectively; in the hilly area of red soil, the woodland is the main area, accounting for 69%; the impact of land cover in the hilly area of black soil is mainly cultivated land and woodland, which is 42% and 40%,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mainly affected by grassland, accounting for 78%;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Xinjiang is mainly bare land, accounting for 98%;(2)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and water losses in different geomorphic units of transmission line engineering;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in the tower area and the construction path are larger, followed by the stretch field, and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across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the least;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the loess hilly area is twice that of the red soil hilly area, and five times that of the black soil low mountain and overlying hilly area; the restoration method of the tower slope should rely on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estoration method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rainage ditch layout of the construction road, and deep loosening and turning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storation of the stretch field land should be carried out;(3)i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erosion units formed by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s in hilly areas, related theories of restoration ecology are introduced to carry out near-natural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each erosion unit formed by disturbed landfor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each erosion unit, the combination of temporary measures,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plant measures is adopted.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ero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nsmission lines in hilly areas.  相似文献   

12.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对原地貌扰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安全及资源安全。为研究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实地调查,对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和施工便道占地类型复杂,黄土丘陵区占地类型最多(5种),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为49%和28%;红壤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占比为69%;黑土低山丘陵区占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分别为42%,40%;青藏高原占地主要为草地,占比达78%;新疆山地则主要是以裸地为主,占比高达98%。(2)输电线路工程不同水土流失地貌单元水土流失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塔基区和施工便道水土流失量较大,其次是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量最小;塔基区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黄土丘陵区最大,是红壤丘陵区的2倍,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的5倍。塔基边坡的修复应该依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方式,施工便道注意排水沟布设,牵张场土地恢复过程中应先进行深松翻处理。(3)对山丘区输电工程形成的各侵蚀单元进行近自然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采取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组合。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山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卫河重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以卫河历史资料和现场调研资料、卫星图像为依据,利用生态工程方法和景观规划方法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将植被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卫河作为新乡的“母亲河”,对新乡市城市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卫河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其成为新乡市的“蓝带”和“绿带”,除了提供生态保护功能外,也成为优质的城市户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巩潇  李璐  赵方莹  倪栋 《中国水土保持》2019,(5):42-45,I0001
以灵山亚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为目的,按照"源头修复—中段防治—末端控制"的思想,采取传统工程、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灵山高山地区侵蚀沟道进行治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亚高山草甸侵蚀沟道近自然修复体系,研究了其水土保持效果和人工促进下草甸群落恢复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控制侵蚀沟道溯源侵蚀发展速率,减弱横向和纵向扩张规模,2016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47 t/(km^2·a),与治理前相比降低了71.8%,达到了北京市水土流失控制要求。经过3年的治理,侵蚀沟道内物种数量呈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19种增加到了2016年的27种,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侵蚀沟道内植被数量的恢复,2015年开始植物群落结构逐渐清晰,并朝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河健康评价与修复基本框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流健康评价与修复是当前河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黄河生态退化日趋严重,研究其健康评价与修复,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探讨黄河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健康评价框架,包括干流与支流健康,河源、上游、中游、下游与河口段健康,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建立了包括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岸带等5个要素的黄河健康表征指标体系;还提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次上的黄河河流修复内容,识别出黄河修复的优先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河流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在河流生态修复中效果,选择北京怀九一渡河段裸露坡岸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河段坡面存在着溅蚀,面蚀,沟蚀及侧渗侵蚀等土壤侵蚀现象,采用扦插、生物垫和梢捆3种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河流岸坡进行治理,分别对施工4个月、8个月后植物的生长特征、稳固岸坡效果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下,成活金丝柳的生长情况均达到较高水平,但在以水分、覆土过厚等制约因素下,金丝柳的生长表现出明显差异;扦插措施根系扎根深,易成活,对深层土壤的加固作用良好;土壤生物工程施工后河流岸坡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最后总结了北京地区土壤生物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管理防护中的注意问题,以期为北京地区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集雨节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释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概念的内涵,认为其修复应是一种重建或改造活动,包括河流本体与社会经济两方面含义。提出了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整体修复思想,界定了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活动须遵循的原则。建立了“控源、截污、清淤、增容、拓岸、筑绿、造景、营栖”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模式,总结了修复的技术途径,包括河道外、河道内、栖息地与鱼道、物理形态结构修复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