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氯苯醚菊酯[3一苯氧基(艹卡)基(±)一顺。反-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虫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于1975年试制成功,1978年5月与农科院原子能所合作,在国内首次合成~(14)C标记的二氯苯醚菊酯,为研究二氯苯醚菊酯在动植物体的残留和代谢提供了条件。根据药效试验的结果,近几年来对二氯苯醚菊酯在水稻、茶叶、苹果、柑桔、蔬菜、烟草和棉花等作物上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证明它在各种作物上的残留量都是低的,消解速度很快。二氯苯醚菊酯也是防治旱作害虫的优良药剂,药效试验证明,20~50ppm的二氯苯醚菊酯即可有效地防治麦类的粘虫和蚜虫。但在小麦上施用二氯苯醚菊酯后,它的残留量是多少,上述用量是否安全等问题须进一步弄清。为此,我们用放射性~(14)C标记的二氯苯醚菊酯测定了它在小麦上的残留动态和残留量,为二氯苯醚菊酯在小麦上的安全使用标准提出依据,并为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2.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性,直接关系到它在土壤中的消失与积聚,从而可以评价该农药对土壤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二氯苯醚菊酯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使用量必将逐渐增加,它给环境,特别是给土壤带来的影响如何,这是必需考虑的。二氯苯醚菊酯从吸附性能和移动性能看来,它在进入土壤后,似乎很难离开的。但是它是否会被土壤  相似文献   

3.
二氯苯醚菊酯是一种优良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它保持了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固有优点,又克服了易于光分解的缺点,成为一种既能防治卫生害虫,又能防治农业害虫的广谱性杀虫剂。在国内外受到很大重视,1975年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在国内首先试制成功。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对其药效、毒性、毒理、残留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资料证明二氯苯醚菊酯是兼备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等优点的新型杀虫剂。它的杀虫效率高,比常用农药高出几倍至几百倍,而残留甚低,使用比较安全。农药施用后,除在作物上残留以外,在喷洒时必有一部分散落在土壤表层,且植株表面的农药受雨水等淋洗也将不断地进入土壤表层,在土壤中逐渐积聚。因此,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性能和移动性能直接关系到土壤和环境污染的问题。1978~1979年我们用~(14)C标记的二氯苯醚菊酯,研究了它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能和移动性能,以便为该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丙酮提取,石油醚液-液分配,经硅胶-活性炭混合柱纯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测定,研究了二氯苯醚菊酯在萝卜植株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环境下,二氯笨醚菊酯在萝卜植株上较稳定,降解消失较慢,半表期约4.5天。它对植物组织的穿透力弱,在萝卜肉质根里的残留量低。主要污染部位在萝卜叶,使用有效成分5克/亩的剂量叶面喷雾,萝卜肉质根里的残留量低于0.03ppm,消解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较快,后一阶段较慢。降雨对药剂的残留消解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明显。顺、反两种异构体的消解速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农药的结合残留是指借助常规溶剂不能被抽提的残留农药及其代谢物。它在土壤中形成结合态残留后,脱离了正常的降解、迁移等循环过程,而导致其稳定性和持留性增加。绿麦隆系麦田用除草剂,在江苏稻麦两熟地区使用,曾因其残留而产生对后茬水稻的药害。为阐明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归趋,采用核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上壤结合残留研究,结果为:(1)~(14)C-绿麦隆在供试土壤中有明显的结合残留,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其结合残留物明显高于有机质含量低的水稻土;渍水土壤结合残留明显高于旱地土壤;(2)~(14)C-  相似文献   

6.
用~(14)C-BHC研究了六六六在水稻和淹水稻田土中的残留动态及其相关性。六六六在淹水稻田土中的残留量y(ppm)随时间x(天)增长而减少,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为,y=3.50-0.036x,r=-0.9150(在5ppm六六六的土中)。在46天后,总~(14)C-六六六的残留占施入量的33.8%,其中结合态占51.5%。水稻根能吸收六六六并运转到整个植株。植株中总~(14)C-六六六的残留量随时间延伸变化不大;但结合态占的比例却随时间而增加。水稻植株中的~(14)C-六六六与土壤中~(14)C-六六六的含量有关。当土壤中~(14)C-六六六为1、5和10ppm时,46天后,在地上部的总~(14)C-六六六残留量分别为0.42、3.06及3.96ppm;在根里,分别为2.00、6.61及10.64ppm。在~(14)C-六六六为5ppm的土中之水稻,其地上或地下部中六六六(及其降解物)y(ppm)的量与土壤中的含量之比,随时间x(天)而增加,相互关系可分别用直线回归方程y=0.20+0.031x,r=0.8480,及y=0.380+0.074x,r=0.9673表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硅胶G薄板层析、液体闪烁计数法研究了~14C-辛硫磷在两种青菜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辛硫磷在青菜上的残留消失随时间呈指数下降,喷药次数对残留量无显著的影响,安全使用标准为50%辛硫磷乳剂,900g/ha,用药三次,每次施药间隔5天,安全间隔期亦为5天。  相似文献   

8.
14C-乙烯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植株对乙烯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与对乙烯利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向穗部集中,在小麦剑叶上涂以14C-乙烯利后,穗部释放14C-乙烯的高峰发生在第六天,此高蜂期正值小麦幼穗迅速发育时期,与乙烯利杀雄的“靶期”相吻合,认为乙烯利对小麦杀雄,是由其释放乙烯而起作用,剑叶涂14C-乙烯利15天后,雄蕊中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RNA蛋自和糖类中,雌雄蕊的HCl提取物中具放射性的物质不是未分解的乙烯利,表明乙烯利进入小麦体内能被代谢、转化,并参入其他成分之中。  相似文献   

9.
甲胺磷是一种高效、剧毒广谱性的农药,具有触杀、胃毒并兼有内吸熏蒸作用,能防治多种害虫,其化学名称为O,S—二甲基磷酰胺。自1984年开始,我们在早、晚稻上进行该农药的残留试验。  相似文献   

10.
用~(14)C标记的辛硫磷研究了它在四种不同供试土壤中的吸附性、移动性和残留动态,并对其土壤环境学性质作出了评价,为辛硫磷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氯农药在新疆农牧区广泛使用已有数十年历史。鉴于新疆土壤、气候的独特性,我们认为,研究666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摸清它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对评价666在  相似文献   

12.
苯并(a)茈(Benzo(a)pyrene),又名3,4-苯并芘,简写为B(a)P。1775年英国发现扫烟囱工人中易患皮肤癌和阴囊癌,而后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从那时起,各国学者在研究多环芳香烃化学致癌物时,都选择苯并(a)芘作为代表物。 多年来,我们在炼油污水灌区环境质量评价的科研中,对有关苯并(a)芘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多菌灵(Carbendazim,MBC),化学名称:0一二甲基-N-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呋喃丹(Carbofuran,Furadan),化学名称:2,3-二氢-2,2一二甲基-F-苯并呋喃-N-甲基氨基甲酸酯。它是一种广谱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作用。多菌灵和呋喃丹的合剂棉种包衣对于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在我国,它被视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Shen et al.  相似文献   

14.
残留动态试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3800和4000倍液喷洒甘蓝,叶片上农药半衰期3.6—6.5天,平均5天。田间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试验,30和60ppm,各分别施药1、2、3、4次,同时收获检测,无论包心部分或边叶均未检出农药残留。按常用药量施药,5天后甘蓝上残留量均低于1ppm,建议该农药在甘蓝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杀灭菊酯在茶叶上施用后的残留消解动态。在每亩1.0—2.5克有效成份的施用剂量下,杀灭菊酯在茶叶上的残留半衰期为3.0~4.16天;在不同茶季施用,消解速率表现夏茶>春茶>秋茶,气温和降雨对消解速率不表现显著的影响;茶叶上的残留农药随着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与乐果和辛硫磷混用未表现对杀灭菊酯残留的影响。建议杀灭菊酯在茶叶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相似文献   

16.
1978、1979两年用~14C—多菌灵(MBC)处理盆钵土壤研究棉花根系的内吸性,每盆用~(14)C—MBC 为4400微克。研究结果用方差分析表明:棉花生长初期的内吸量与土壤深度影响明显,10cm 深度~(14)C—MRC 被植株吸收量最多,5cm 次之,15cm 最少。在中、后期内吸量受深度影响不明显,但由根系吸收、转移到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量有明显的差异,内吸量的 分配是叶>茎>根>铃>蕾。从叶片提取液经分离、纯化,再用薄板层析法分析~(14)C—MBC,发现主要是多菌灵,但有微量降解。棉花内吸土壤中~(14)C—MBC 的百分率很低,从铃期测得结果表明,其内吸量占施入量的0.17—0.25%,而茎器官更低,仅占0.1%。所以,我们认为用多菌灵处理土壤防治维管束病害(棉花枯萎病)的可能性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甲霜灵在几种作物上的吸收、传导以及残留消解动态。豌豆根吸收的甲霜灵主要传导到茎与叶中,并在叶缘表现出积累效应,而涂叶法引入的甲霜灵则主要存留于引入叶中,向外传导的很少。白菜和油菜施药3周后残留浓度均低于0.5mg·kg-1。春小麦花期和灌浆期引入的甲霜灵,在收获时主要残留于麦秆中,其残留量可分别占到引入量的42.6%和55.4%,籽粒中的总残留浓度分别为0.35mg·kg-1和0.56mg·kg1,其中一半以上为结合残留。平菇中甲醇提取残留为0.11mg·kg-1,结合残留为0.0147mg·kg-1.一个采收期后,引入量的97%残留于基料中。  相似文献   

18.
巴丹(又称杀螟丹),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内吸广谱性杀虫剂.对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害虫,十分有效.我们于1978和1980年用~(35)S标记的巴丹分别在苹果、梨和桃上进行了残留动态分析和残留量的测定,初步明确了果实的安全采摘期及其食用安全性等问题.供试材料1.果树品种:6龄的金帅苹果,成年的太白梨,成年的黄金桃.选择果实大小相似,每枝结3~5个果的枝条,作为试验枝.2.试验地点:扬州地区农科所园艺组试验果园.3.标记化合物:~(35)S—巴丹由中国农科院原子  相似文献   

19.
运用~(14)C 示踪方法对田间种植下的夏玉米京黄119,春大麦矮秆齐不同叶位叶片~(14)C—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玉米叶片随叶位上升~(14)C 同化物的输出逐渐增多,以穗位叶为代表的中部对片最多,以后又有下降;不同叶位叶片均以24h 为其运转周期;从叶鞘的输出主要发生在同化后的10h 或24h;向生长叶片的输入主要在同化后以10h 内,而根系的输入则主要在10h 至24h 期间。淀粉的动用主要发生在10h 以后。不同叶位叶片对根系的作用表现为在植株营养体和生殖体建成时期以基部1~7叶最为重要,而在籽粒生育时期,主要为7~13叶;自6叶起各叶片均参予生殖体的建成;对籽粒产量的贡  相似文献   

20.
二氯苯醚菊酯对黄瓜叶片几种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二氯苯醚菊酯(PER)对黄瓜几种氯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与PER的浓度有关。20-40mg.L^-1的PER分别使黄瓜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升高3.35%-32.71%和4.42%-34.51%,20-20mg.L^-1的PER使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9.70%-29.10%;50-250mg.L^-1的PER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升高13.58%-32.10%;50-300mg.L^-1的PER使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下降,3.18%-20.69%,用200mg.L^-1的PER处理黄瓜幼苗1-6d后,体内过氧化物酶活升高10.375-4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