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做青温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温度下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9℃)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温(25℃)、低温(21℃)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说明做青温度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不同做青方法对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我省乌龙茶生产发展迅速,以粤东为中心,不断向其他茶区幅射,现全省乌龙茶面积有20多万亩,品种为岭头单枞、凤凰单枞、黄旦等,又以岭头单枞茶园面积最大。凤凰单枞、岭头单枞两品类为广东乌龙茶中最优异的茶。众所周知,高档名优乌龙茶的制作,要有适宜的茶树良种为品质基础,配以科学的采制工艺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茶突出的特色,两者紧密相依赖,缺一不可。在九十年代以前我省对乌龙茶加工技术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在生产上的加工技术,以传统经验、传统技术为主,对新茶种的制作技术,欠缺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全…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0,(8)
凤凰单枞茶中的春茶,在四季之中是最为矜贵的,主要是因为它的茶底好,在经过焙火后,各香型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散发幽香。之所以说是幽香,是因  相似文献   

4.
岭头单枞茶     
余构元 《中国茶叶》2004,26(6):45-45
岭头单枞茶又称白叶单枞茶,是以岭头单枞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岭头单枞品种茶树发源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滨镇岭头村海拔1032m的双髻娘山,属小乔木,树势半开张,叶长椭圆形,叶色绿黄,叶质柔软,适制乌龙茶,具有发芽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饶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4℃,平均年日照2114h,平均年降雨量1475.9mm,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霜冻不多.茶园主要分布在该县北部的低山、谷地,以及中部的丘陵地带.土壤多为赤红壤,土层深厚,酸碱度适中(pH值为4.2~5.6),土壤有机质含量1.89%,具有发展名优茶生产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5.
适度低温胁迫诱导岭头单枞香气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广东主栽乌龙茶品种之一岭头单枞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适度低温胁迫处理茶树,分析鲜叶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能明显提高鲜叶中芳香物质的种类;T3处理的香气种类最多,共有62种,T1处理香气种类最少;随着温度的降低,芳樟醇等30种物质的含量增加,而吲哚、橙花醇等12种物质则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少;2-甲基十一烷等8种物质只在处理T3和T4中出现;十六酸在处理T3中含量最高,而在T4处理下降;低温胁迫使芳香物总数增加约21%,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能诱导形成不同种类的芳香物质的合成,并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其诱导的芳香物质种类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潮州高香型乌龙茶各名枞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来,各品系之间香型上差异显著。我们在研究各香型茶的主要赋香物质的过程中,曾对八仙过海、桂花香、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山茄叶、蜜香茶(岭头单枞)7个品系的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取芽下2叶和4叶分别观察了其表面构造和内部结构,现将结果胪陈如下: 叶片厚薄:取成熟叶片,在叶中央近中脉处切取样块,用冰冻切片机快速切片(厚度15~20μ)在显微镜下测量其厚度,取100个切片样品的均数,结果见下表: 在7个品系中以黄枝香和八仙过海的叶片较厚…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的氨基酸 ,不仅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是合成许多代谢有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先质 ,而且与茶叶品质有很显著的相关性。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 ,以及它们的降解和转化产物 ,都影响茶叶品质 ,特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精氨酸更与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密切相关 ,称为敏感因子。广东高香型乌龙茶如黄枝香、桂花香、芝兰香、玉兰香等滋味一般都具有浓醇鲜爽 ,特殊的山韵的特点 ,这跟其所含的氨基酸是否有关呢 ?关系多大呢 ?高香茶各香型的氨基酸的总量华农大曾作过分析① 。以岭头单枞为主要原料的国宾茶由张莉等② 分析了其氨基酸的组…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南亚热带,有悠久的乌龙茶栽培和加工历史,是名茶岭头单枞、凤凰水仙主产区。七十年代以来,我县曾先后从福建引进了毛蟹、黄金桂、铁观音、奇兰等良种,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明亮,具有乌龙茶的自然花香。据调研,花香型绿茶是当前绿茶消费市场的新宠,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1花香型绿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不同生态环境乌龙茶品质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香气浓郁芬芳,以自然花香突出为特点。其香型是多种芳香物质的综合效应,品质风格除受品种左右外,还受到产地环境生态条件,如季节、天气以及制茶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九龙袍品种颗粒型乌龙茶的毛茶样为材料,在120℃(高火)、100℃(中火)和80℃(低火)3个温度下分别烘焙2βh,分析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对颗粒型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低温烘焙(80℃)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且香气和滋味最好;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和氨基酸总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而儿茶素总量、咖啡碱、黄酮化合物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显著;此外,茶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成分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EGC、C等儿茶素成分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挥发性成分分析表明,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醇类、酮类、酯类物质以及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碳氢化合物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具有清新花香的挥发性成分(如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己酸叶醇酯、异戊酸己酯、β-丁酸苯乙酯、苯甲酸己酯、茉莉酸甲酯、己酸己酯、α-紫罗酮、香叶基丙酮、顺-茉莉酮、吲哚等)的相对含量随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碳氢化合物成分(如β-月桂烯、柠檬烯、5-甲基-辛-1,3-二烯、2,4,6-三甲基-1,3,6-庚三烯、β-倍半水芹烯、十二烷等)以及含氮化合物(如苯乙腈等)相对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大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摘时期对重发酵单丛茶香气及理化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茶季的重发酵型单丛茶进行分析,研究重发酵单丛茶香气组分与理化品质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摘时期的重发酵单丛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夏茶低;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杜松醇、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的茶叶,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丛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方式对普洱茶香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进行晾干、晒干、烘干处理后的普洱茶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进行分析鉴定,探讨干燥方式对普洱茶香气的影响。结果晾干茶样中共鉴定分离出34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94.78%,其中萜烯、醇类含量较低,酯类含量高,在晾干样品中检测出对普洱茶的陈香有贡献的的联苯芳香烃,此类物质在晒干和烘干样品中未检出;晒干样中共鉴定分离出27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95.72%,其中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酯类含量低。烘干样品中共鉴定分离出22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95.86%,其中醇类含量高,主要是环氧芳樟醇、α-萜品醇、2-羟基-3,5,5-三甲基-环己-2-烯酮等带有甜花香和焦糖香的香气组分。感官审评表明,晒干茶样带有日晒气、辛辣味;烘干的则带有烘烤香;晾干的香气较纯正陈香显露。可见,不同干燥方式,香型特征差异较大,晒干、烘干这两种干燥方式形成的茶叶香气,不符合普洱茶陈醇的香型特征,普洱茶干燥宜采用晾干方式。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处理对普洱生茶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香味成分的影响,将普洱茶在400MPa压力、25℃温度条件下处理20min后,经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超高压处理前后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经与超高压处理前普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分析比较发现,超高压处理后普洱茶中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其中β-紫罗兰酮、愈创木酚、柏木醇、香叶基丙酮、2,6-甲氧基苯酚、氧化芳樟醇、2,3-二甲氧基甲苯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增长了92.31%、80.77%、75.00%、73.08%、63.64%、54.92%、54.54%和34.92%,并且新增加了香叶醇(0.22%)、杜松醇(0.15%)和α-大马酮(0.15%)等香气成分;从感官审评结果来看,超高压处理后普洱茶的陈香特征增强,滋味陈纯,因此对普洱茶加工来说超高压处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云南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97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3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普洱茶加工过程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晒青毛茶在渥堆过程中香气组分中的醇类成分和碳氢化合物成分剧烈减少,而杂氧化合物成分和酯类成分大幅度增加;1,2,3-三甲氧基苯是杂氧化合物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在渥堆结束后含量达到最高;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晒青毛茶和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差异比较明显的几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