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调查资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油松的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积累死亡率曲线,死亡密度曲线,危险率曲线及损失度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松的平均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反映了密度与径级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油松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更接近DeeveyⅡ型,死亡高峰出现在前期和后期阶段;在油松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更新比较慢。  相似文献   

2.
根据调查资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及存活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辽东栎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更接近DeeveyⅡ型,死亡曲线在Ⅳ龄级处有一个小高峰;在辽东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更新比较慢。总体上说,马栏林区辽东栎种群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山西太岳山油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岳山油松林1.96 hm2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油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应用R ip ley′s K函数探讨了油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幼树、小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中径级的林木个体数较多。油松幼树和小树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大树表现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油松种子的扩散方式有关。不同生长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不同,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油松的空间格局趋于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种群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关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正关联的空间关系有利于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维护种群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采用铗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Qu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1985 ̄1989年鼠Qu种群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 ̄1992年数量下降,但室内外种群的数量年变化存在差异;不同数量状态下臭Qu种群数量季节消长规律存在差异;种群数量年变动受种群优势度、种间关系和柄息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铗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鼠句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1985~1989年臭鼠句种群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1992年数量下降,但室内外种群的数量年变化存在差异;不同数量状态下臭鼠句种群数量季节消长规律存在差异;种群数量年变动受种群优势度、种间关系和栖息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冈栎群落是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在植物区系学、植物生态学和古植物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运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的组成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冈栎群落由60种植物组成,隶属于26科42属;种一面积曲线说明,乌冈栎群落的最小群样面积为600m^2,当取样面积为2000m^2时,物种数增加幅度趋于平缓;种一多度格局及Raunkiaer频度定律分析均表明,该群落优势种明显,偶见种较多,物种的个体数少且出现频率低。该群落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主要物种为乌冈栎、老鼠矢、青冈栎、刺柏、尖叶栎,其重要值分别为34.70%,7.89%,4.34%,3.87%和3.10%;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狗骨柴、六月雪、楗木、满山红等,重要值分别为4.09%,3.99%,3.84%和2.87%;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均较少。乌冈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可依靠中等径级植株作为更新库维持目前的优势地位,加之其分布环境的特殊性,其群落仍是稳定的顶极群落。乌冈栎群落在该地区的分布具有很特殊的意义,保护与利用好乌冈栎林,对丹霞地貌的水土保持及植被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黄杉种群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存分析和静态生命表研究方法,在滇东北调查了12个样地(20 m×20 m),分析了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种群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目前均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但增长性和稳定性存在差异.死亡率曲线均呈现2个峰值,但峰值出现的时间格局亦存在差异.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1~5龄级曲线较陡,死亡率较高;5龄级以后存活曲线相对平缓,死亡率较低.生存函数曲线反映了黄杉种群具有幼苗、幼树阶段死亡率高,中树阶段死亡率渐低,至大树阶段趋于稳定的特点.大量的人为砍伐是目前黄杉资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应严厉禁止.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扩散型指数法、回归模型分析法、Fuzzy ISODATA聚类分析和二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油松毛虫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越冬幼虫上树后直至化蛹期间的空间格局皆属聚集型,种群聚集度第逆密度制约的,表现在时间序列上的总趋势是离心运动(扩散);幼虫种群空间动态系统可划分为4个阶段(亚系统),与之相对应的种群生物学阶段,分别是越冬幼虫刚刚完成上树期、幼虫稳定取食为害期、迁移扩散期和蛹期;m^*(T,m)关系的二维趋势面方程对种群空间动态作出了客观的描述。此外,文中还对Iwao的准则作了必要的补充,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乌冈栎天然居群叶表型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效量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9个地区的乌冈栎叶表型10个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0个叶表型性状的实测数值显示,不同地区乌冈栎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叶长宽尺寸呈正相关关系(y=9.670 2+0.226x,R2=0.572,P<0.001);②叶型各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变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吴征镒等的种子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区系分析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福建省绍武市将石地区、浙江省开化县、广东省仁化县、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荔波县)的5个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异同并存,与其他地区的区系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从科属分布类型来看,各地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热带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探讨山地云南松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演替方向和动态特征与其所处坡位密切相关,山脊种群密度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和衰退之后恢复为增长型,种群生物量保持缓慢增长;山坡中部种群密度经过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但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山坡下部种群密度经过增长之后迅速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和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保持在很低水平。故山脊种群将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山坡中部形成针阔混交林,山坡下部云南松种群被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但云南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演替进展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安徽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动态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安徽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次生甜槠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分析方法,绘制了群落优势种甜槠种群的径级结构分布图,编制了甜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根据生命表绘制了标准存活曲线、死亡曲线以及两种生存函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种群的标准生存曲线呈左偏正态型,即总体幼苗数虽较多,但Ⅰ龄级幼苗数则偏少。如该种群自然发展下去,将极有可能从稳定型转为衰退型。另外,通过对生存函数曲线研究还发现: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减少,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昌江县的4种濒危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特征。结果表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野龙眼(Dimocarpus longan)种群属于增长型,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群属于衰退型,野荔枝(Litchi chinensis)种群属于稳定型。白木香和野荔枝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海南龙血树种群接近DeeveyⅠ型,野龙眼种群接近DeeveyⅢ型。结合静态生命表的分析,整体上白木香和野龙眼种群表现为增长型、海南龙血树种群表现为衰退型、而野荔枝种群表现为稳定型。野生濒危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较差,人为干扰明显,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不同群体栓皮栎栓皮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境内10个栓皮栎群体栓皮性状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树皮颜色、开裂方式、厚薄方面存在明显的表型变异;测定的6个性状在不同群体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在栓皮细胞宽、细胞数目和栓皮厚指标有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栓皮栎栓皮性状改良以群体改良为主;10个群体中太白3、南五台3群体可作为最优群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方差/比率法、Greig-Smith法对凯里岩溶石山白栎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采用负二项式参数、扩散性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计测种群的空间集聚强度。结果表明,白栎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呈集群或随机分布,但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极度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开县境内4个典型崖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崖柏种群为明显的集群分布,在取样尺度较小时(群落Ⅰ、Ⅲ、Ⅳ为4m^2;群落Ⅱ为6m^2)集群强度最大,且随着取样尺度的扩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在各群落中集群强度以多齿长尾槭一崖柏群落(Ⅰ)最大,依次为崖柏一铁杉群落(Ⅱ),崖柏-巴东栎群落(Ⅲ),崖柏-黄杨群落(Ⅳ)最小。在对崖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