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昌黎县海参池塘养殖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期。传统海参池塘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池底堆砌石块作为人工鱼礁附着基,但该模式容易造成礁体下沉,导致清池困难、池底老化,病原生物滋生等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圆锥型编织袋作为附着基进行了海参池塘养殖试验,通过近两年的养殖对比,发现该养殖模式不仅成本低,且易于清池,产量和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1场址与水源试验养殖场位于昌黎县茹河乡大滩村塔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刺参池塘生态育苗技术,在淤泥底池塘用盐膜造底,采用石袋、袋瓶、土袋等3种造礁方法进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育苗和养殖的比较试验,比较了不同造礁方法对刺参稚参的附着效果以及对幼参产量、成活率、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袋礁和袋瓶礁适宜稚参的附着及生长;在培育成活率、苗种体质、苗种消化机能等方面,刺参生态苗种均优于人工苗种。文章总结了生态育苗的基本模式为:池塘造底—造礁—防害—调水—育苗—保苗,该模式是一种环境友好、技术简明、产品健康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粹     
●"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通过鉴定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海参养殖密度和水质交换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近年来,刺参价格一路走高,受利益驱使,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盲目加大密度,忽视了最佳养殖容纳量,造成参池底质恶化,病害频发,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4.
目前池塘海参养殖人工礁的材质和模式多种多样,其养参效果参差不齐。采用编织布平铺池底,在其上面放置扇贝网笼、水体中悬挂确贝网笼替代人工礁进行海参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秋季到来,海参经过一段时间的夏眠,体质变弱,参圈底部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急需加强养殖管理。秋季海参养殖管理常见问题如下:一、秋初,夏眠过后,海参下礁晚每年夏眠过后,都会有一些池塘的海参下礁时间延后,海参迟迟不下礁。分析原因是:①经过一个夏眠的时间,海参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而且海参夏眠期间未曾摄食,体质较弱,不愿下礁到恶化的池底觅食;②由于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藻类比较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相似文献   

6.
巧造海参礁     
近几年,乳山市海参养殖发展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技术性难题逐渐显现出来。有些海参养殖池底为软泥,用普通的造礁方法,如用石头或瓦片做附着基,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陷入淤泥中,使海参失去生长住所,影响了海参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海参池塘出现了附着基下沉,清坑困难,池底老化、新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等诸多问题。近几年通过进行不同种类的附着基敷设对比试验,效果最好的当属PC管附着基,该附着基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敷设面积大,遮阴效果好,方便海参收获,而且通过采取投放大规格的参苗,引进篮子鱼进行青泥苔清除等措施,使养殖单产提高25%,促进了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维武 《齐鲁渔业》2006,23(12):21-22
近几年,海参池塘人工造礁养殖发展势头很猛,仅文登市养参面积就达1666.7hm~2(25000多亩),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省级刺参虾池人工造礁养殖示范基地,并已成为全市乃至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水养殖新的优势产业。然而,因海水环境污染、病害泛滥、暴雨袭击等灾害影响,严重阻碍了海参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文登市今年7月27日,从清晨至下午普降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为255mm,其中部分沿海镇高达317mm,  相似文献   

9.
虾池造礁养参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是当前合理利用养虾池,提高虾池利用率的有效措施。现就虾池造礁养参技术介绍如下:一、清理池底放干池水,将池底的淤泥、青苔等清除干净。在池底较浅的情况下,可用挖掘机将池底下挖并整平,使虾池注满水后水深能保持在1.5m~2.0m;再用石棉瓦或装满水泥、细沙的编织袋将池边铺好,不留任何缝隙,防止海参钻入或逃逸。二、造礁可用瓦片、石块、果筐或空心砖造礁。1.用瓦片造礁:所用瓦片是盖房用的红色长方形瓦片,每3片为一组,3个瓦片长边依次对接,形成一个三角棱体,用细绳将棱体捆扎牢固。用棱体在池底堆成…  相似文献   

10.
时永平  李波 《齐鲁渔业》2006,23(7):57-57
文登市把海参养殖作为渔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建设虾池造礁养参示范区,进一步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苗种生产、病害防治、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在调大养殖面积、调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下气力,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虾池造礁养参产业,使其成为全市海洋经济的新亮点、渔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林培振 《齐鲁渔业》2008,25(2):26-26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海参池塘养殖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海参池塘养殖的模式和人工礁的材料多种多样,其养殖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软泥底质的池塘,老化程度严重,清淤困难,海参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病害时有发生,阻碍了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03年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养参户王立云在6.7hm^2(100亩)水面软泥底质的池塘中,  相似文献   

12.
陈胜林 《齐鲁渔业》2006,23(8):19-20
近年来,虾池造礁养殖海参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崛起。为探索渤海湾泥滩底质虾池造礁养参技术,我们自2004年起开始进行泥滩造礁养参技术研究,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使用多年的养殖池塘,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关系。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生物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殖刺参的清淤与消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刺参池塘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病害问题日趋严重,相继出现了刺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笔者根据调查分析认为,造成刺参养殖病害暴发和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不重视池塘清淤或清淤不彻底,导致水质恶化。有许多刺参养殖池塘多年不清淤,使池底和礁石上堆积较深的刺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导致刺参发病;有的参池虽然进行了清淤,但是由于采取传统的翻耕日晒的处理方法,根本不能彻底解决池底的污染问题,特别是把池底污泥推至池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18S rDNA PCR-DGGE技术对刺参池塘养殖系统底栖真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系统中附着基真核生物DNA指纹图谱均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成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6、25、25条扩增条带,幼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0、22条扩增条带;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总磷、总氮、溶氧分别为2.037~5.383 μg/L、0.016~0.039 mg/L、1.863~3.562 mg/L、4.06~6.18mg/L,成参养殖池塘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均高于幼参养殖池塘.通过指纹图谱和理化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DGGE指纹图谱与环境中理化因子聚类分析图相吻合,说明不同刺参养殖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与养殖环境的理化因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DGGE技术分析刺参池塘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指纹图谱,进而分析与环境中理化因子的关系,为建立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水体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刺参池塘养殖因经济效益显著,潜力巨大,被人们称为"海洋捞金"工程,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因此如何扩大刺参养殖规模、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刺参品质是摆在广大刺参养殖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营口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利用池底铺设双面夹膜编织布及投放无结编织网附着基的方法改造营口地区养虾池塘并进行刺参生态苗种培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湛江低位池塘养殖对虾约有30多万亩,占全部对虾养殖池塘面积60%。但由于大多数的低位塘投产年限长,多数始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经多年养殖,池底老化极为严重,同时由于外海大环境越来越恶劣,养殖对虾病害越发严重,采用单一养殖对虾模式多以失败告终。近几年来,不少池塘采用鱼虾混养的模式提高了对虾养殖的成功率。但对于搭配品  相似文献   

18.
孟伟  张东杰 《齐鲁渔业》2003,20(10):5-6
近年来,虾池造礁养参在山东沿海迅速兴起,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成为当地虾池资源开发的一个热点。乳山市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霍飚 《河北渔业》2011,(10):23-24
<正>1池塘清改将池塘挖深至2.5 m,清除淤泥,平整池底、堤坝,保持平均水深2 m以上。修整进、排水闸,设拦网及防逃网。池底经秋、冬晾晒后用20 mg/L漂白粉清塘。2附着基设置  相似文献   

20.
周维武 《齐鲁渔业》2005,22(3):15-16
近年来,刺参池塘人工筑礁养殖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落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浮现出来,并成为刺参养殖产业化发展的障碍,致使某些区域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现就目前发展刺参筑礁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