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经初步鉴定,该保护区分布大型真菌有2个亚门48科100属187种。其中:子囊菌亚门真菌有11科22属35种;担子菌亚门有37科78属152种。保护区内食用菌种类有10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58.3%,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从致病和共生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保护区大型野生真菌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主要概述了湖北省大型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担子菌亚门真菌有331种,分属于4纲5目39科96属,子囊菌亚门真菌43种,分属于2纲7科19属。简要概述了湖北省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并对进一步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巍  高国平  孙妍 《防护林科技》2007,(2):20-22,24
经过对整个东陵天柱山区域内的天柱山区、植物园区、校园的教学区3个区域内所有树木的广泛调查,共采集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平伏刷革菌(Xylobolus annousum)、截头炭团菌(Hypoxylon annulatum)、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绒毛栓菌(Trametes pubesens)、科普锐齿菌(Oxydonderma applanatum)、裂口平伏菌(Poria versipora)等21种引起活立木腐朽病的病原菌;从分类学上来看,这21种病原菌属于真菌和细菌2大门类。真菌当中又可以分成担子菌和子囊菌2个亚门,其中担子菌涉及到伞菌目、非褶菌目、多孔菌目、木耳目8科15个属17种;子囊菌仅2目2科3属3种;细菌类仅1属1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竹类真菌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中国竹类真菌种类、宿主及分布。共计 2 0 6种和 7变种 ,隶属于 3个亚门 ,12 1属。其中子囊菌亚门 6 0属 10 2种和 2变种 ;担子菌亚门 2 2属 4 6种和 1亚种 ;半知菌亚门 39属 58种 4变种。主要宿主有刚竹属 ,赤竹属 ,青篱竹属 ,麻竹等  相似文献   

5.
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又名茯灵、白茯苓,是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相似文献   

6.
竹材的霉腐与霉腐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作者对竹材化学成分、竹材霉腐真菌和竹材防霉防腐技术多年研究的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探讨了竹材霉腐与真菌种类、竹材化学成分的关系。把真菌对竹材的危害主要分为霉变、色变和菌腐3个类型,相应地也就把这些真菌分为霉变真菌,变色真菌和腐朽真菌三大主要类型。初步认定霉变真菌多隶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腐朽真菌多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子囊菌亚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法、人物访谈法和集市调查法了解到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144种,其中担子菌亚门139种,分布在30科,61属;子囊菌亚门5种,分布在4科,5属。站在保护真菌的层面来说:由于大量的采集从而导致野生食(药)用菌正面临灭绝的窘境,独特且珍贵的基因资源正慢慢流失,掌握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了解其保护现状,以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毒蘑菇种类有67种,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6科、30属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2科2属。其中鹅膏属(Amanita)和乳菇属(Lactarius)各7种,占20.9%;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和丝盖伞属(Inocybe)各5种,占14.9%,分属于6种中毒类型。欧氏鹅膏(A.oberwinklera-ta)、毒杯伞(Clitocybe cerussata)、细鳞丝膜菌(Cortinarius speciosissinus)、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鹿花菌(Gyromitra esculenta)等10种为极毒蘑菇。  相似文献   

9.
以黔中地区龙里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EMF)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中共鉴定出4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15科21属,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占81.11%和18.19%,担子菌门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群落组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马尾松林EMF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单峰型)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特有OTUs高于共有OTUs。其中,马尾松人工林EMF优势属主要为棉革菌属(Tomentella)和红菇属(Russula),而对照(针阔混交林)主要以Piloderma、糙缘线革菌属(Amphinema)、棉革菌属和乳菇属(Lactarius)为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和全磷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马尾松林EMF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黔中地区林龄对马尾松EMF群落组成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栽培区杨树品系及其病害种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产有杨树达53种之多,遍及22个省(区、市).我国杨树林总面积达1000万hm2,总蓄积量为42 596.5万m3,平均60.5m3·hm-2.全国杨树人工林面积为700多万hm2,约占我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9%.其中用材林面积为309万hm2,约占杨树人工林面积的40%.2002-2007年,经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杨树良种有28个.中国杨树委员会将杨树生长的地理区域划为5个.本文汇总了近40年来有关杨树病害的文献,统计了98种(包括品种、无性系、栽培种)杨树上的生物病原物246种,其中真菌205种(子囊菌门38种、担子菌门99种、有丝分裂孢子真菌68种)、细菌12种、病毒1种、线虫11种、螨类6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1种.又在每一杨树品种下列出各自的病原物种类.并分别统计5大派杨树病原真菌种类数量和出现频次.  相似文献   

11.
真菌是土壤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18S rDNA的PCR-DGGE图谱分析,对不同氮素形态(NO3-、NH4+、Gly)下土壤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有机氮肥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施Gly>施NH4Cl>施KNO3>未施肥的土壤。聚类分析显示,所测序的真菌大部分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ota),占真菌总数的28.125%,其次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ota),占真菌总数的21.875%。研究结果为番茄生产中施用不同形态的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红壤侵蚀区不同生态恢复林分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阔叶纯林(木荷)、针叶纯林(马尾松)和针阔混交林(木荷林与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共得到细菌943个分类操作单元(OTU),真菌962个OTU,分类学地位明确的细菌有19门46纲99目138科198属207种,真菌有9门22纲59目109科177属167种。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菌门。林分类型对土壤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几乎无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纯林土壤(P<0.05)。在门水平上,针阔混交林与阔叶纯林土壤细菌门相对丰度变化差异较小,而与针叶纯林差异较大(P<0.05),针阔混交林和阔叶纯林土壤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比针叶纯林低9.96%和29.43%。土壤真菌门相对丰度在各林分类型间差异较大,被孢菌门相对丰度在针叶纯林土壤中最高,毛霉门和壶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至2008年,调查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采集和鉴定真菌标本200余份,初步研究发现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21种, 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7科10属16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6科59属105种。本文依据Kirk(2008)年分类系统[1]编写了该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名录,并对其资源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柠条是内蒙古荒漠区改良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资源,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探究不同地区柠条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以巴彦淖尔(BS)、赤峰(CS)、乌兰察布(LS)三个地区9个取样点的柠条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真菌ITS区的通用引物建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三个地区柠条根际土壤真菌共获得1 589个OTUs,隶属于9门、31纲、 81目、186科、326属,其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42.66%~93.81%)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4.69%~50.85%),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和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f_Didymellaceae);不同样本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不同,三个地区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为LS>BS>CS。(2)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分析发现,有效氮(AN)、速效磷(AP)与柠条根际土壤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柠条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的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及川西高原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西高原13个不同海拔区域土壤总DNA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测序得到有效数据,分析土壤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其与海拔梯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在每个海拔样品中的共同占比超过69%,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分布来看,各样品间的差异显著,最优势属均有不同。2)在13个土壤样品中检测到的昆虫病原真菌分属于肉座菌目3个科的18个属,其中麦角菌科的优势属为绿僵菌属,虫草科的优势属为棒束孢属与虫草属,线虫草科的优势属在不同的样品中存在差异。3)虫草科的虫草属与棒束孢属的种类丰度在肉座菌目中的占比分别在4 300与3 700 m时达到2个顶峰。【结论】川西高原病原真菌种类丰富,在不同海拔其丰度存在差异。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集中于子囊菌门肉座菌目的 3个科,其中虫草科的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虫草属集中在海拔3 400~4 300 m,而棒束孢集中在海拔3 400~3 700 m。说明在海拔3 400~4 300 m的范围内虫草菌科真菌相对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蚂蚁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与其他许多物种都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其中一些类群与真菌形成古老的共生关系,成为著名的菌食性昆虫.蚂蚁与真菌间的共生关系已具有长达5 000多万年的协同进化历史,迄今已知的与真菌共生的蚂蚁主要为爱特蚁族和火蚁族的种类,而蚂蚁培养的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环柄菇科白环蘑属和白鬼伞属,少数种类属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蚂蚁和真菌间形成一个高度进化的单元,相互间存在营养、生理方面以及免疫互助等特点;蚂蚁与真菌间的关系已成为生态学、进化学研究的热点.结合笔者在蚂蚁与真菌关系方面研究的部分进展,对蚂蚁与真菌的关系及其对真菌的利用方式等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为我国在蚂蚁与真菌间关系研究方面提供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山核桃林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杭州临安区正常生长和不良生长状况2种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林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生长不良山核桃林地与正常林地真菌优势类群相同,不同样地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均为优势类群,但相对丰度不同,正常林地土壤中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生长不良林地。在属的分类水平上,正常林地土壤中小画线壳属Monographella、镰刀霉属Fusarium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生长不良林地。生长不良林地土壤真菌多样性高于正常林地,Shannon-Wiener指数,ACE指数,Chao1指数与土壤pH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酸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竹荪(Dictyophora Sp),在真菌分类学中隶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早以"竹林之香草"而得名,素有"真菌之花"的美誉,是我国具有很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名贵食用菌之一.竹荪主要分布在粤、闽、川、浙、皖等省.目前国内市场每公斤竹荪干品的售价为600元左右,国际市场每公斤的售价为200美元左右.为了  相似文献   

19.
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林木、花卉腐烂发霉及病斑、病害的植物组织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分别为半知菌亚门2属8种,子囊菌亚门1属1种,表明巴彦淖尔市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并为植物保护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于2016年5月在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处采样地,每处采集5株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的1~2支侧根,培养分离华顶杜鹃的菌根真菌,然后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华顶杜鹃根系内共分离到165个菌株,分为22个菌落形态类型;结合r DNA ITS序列分析,最终分为20个不同的菌种类型,其中19个菌种类型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包括8个属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6个属于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3个优势菌种分别为Phialocephala fortinii,Ilyonectria radicicola和某粪壳菌纲真菌的近缘种,分别占菌株总数的41.82%,22.42%和10.91%;其余17个菌种类型合计只占总数的2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