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植物寄主与病原真菌的互作,指出植物寄主在受到病原真菌的侵害时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侵害;同时,病原真菌通过发生变异或改变毒性达到侵染植物的目的,从而摄取营养、生存繁殖。由此形成了植物寄主与病原真菌在相互斗争的同时也在协同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蔬菜病原细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为病原菌的研究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原理,近年来检测蔬菜病原细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评述,为蔬菜病原细菌的研究和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瓜菜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低温保存是指在-80℃~-196℃甚至更低温度下保存生物材料的一种方法。花粉包含物种的所有基因类型,作为植物种质的重要形式,是种质保存和交换以及杂交育种的重要材料。花粉超低温保存广泛应用于瓜菜、农作物、果树、药用植物及园林植物等各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能大大延长花粉的保存时间,为种质交换提供便利,同时能解决育种中花期不遇或异地授粉等问题,提高育种效率。阐述了花粉超低温保存的技术流程,对花粉保存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超低温保存的遗传稳定性,同时介绍了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瓜菜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腐烂病是我国乃至东亚苹果产业的重大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m)。因其危害的严重性,国内外已在病原-寄主互作机制和综合防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鉴定了Vm致病因子如降解酶类物质(果胶酶和根皮苷降解酶等)、毒性次生代谢物(聚酮合成酶,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PKS-NRPS杂合体;异香豆素类物质等)、分泌蛋白、转录因子等;在抗病方面,筛选出'三叶海棠’(Malus. sieboldii)'、德钦海棠’(M. sikkimi-mensis)和'平邑甜茶’(M. hupehesis)等抗病砧木资源和'红玉'’优金’和'小町’等抗性较强的品种,发现了参与抗病的信号分子包括几丁质、激素(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脱落酸,ABA等)和R基因等;在病害防控方面,提倡将早期诊断与检测、抗病育种、果园管理、病斑处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笔者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全面论述了中国南瓜属作物(南瓜、笋瓜、西葫芦和黑籽南瓜)近20年来在产业化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成就,着重剖析了南瓜产业化的5个链条在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对其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评价;并对未来南瓜属作物产业化发展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瓜类作物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花药培养、未授粉子房培养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培养在瓜类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所采用的瓜类作物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和加倍技术;讨论了目前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甜瓜枯萎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无论是保护地和露地栽植都有发生,保护地发病率比露地重。在甜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以开花坐果后发病重。按发病株率计算,一般的病株率在10-30%,重病田病株率在50%以上,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转录组学技术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瓜菜作物上也有不少成功应用。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可以从转录水平上探究瓜菜作物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特定生理状态下的基因功能和基因结构,从而为了解瓜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调控及胁迫响应机制提供数据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转录组学的技术方法及转录组学技术在西瓜、甜瓜、黄瓜、番茄和西兰花等瓜菜作物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转录组学技术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瓜类蔬菜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瓜类蔬菜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类型,部位与生理状态、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碳源及其他添加物质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瓜类蔬菜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瓜菜》2016,(8):1-8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细胞器,其基因组独立于核基因组,表现为半自主遗传特性。葫芦科作物线粒体是目前已知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中最大、最复杂的,而叶绿体基因组却相对保守。本文使用葫芦科作物中目前已测序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通过对葫芦科作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基因含量、内含子、RNA编辑、重复序列、水平基因转移等方面比较分析,重点介绍了葫芦科甜瓜属线粒体基因组父系遗传研究进展和叶绿体基因组在葫芦科作物系统发育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以期为更好地解析葫芦科作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遗传方式差异等科学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瓜菜》2016,(6):1-4
花粉辐射和离体胚挽救技术是葫芦科作物获得单倍体胚和单倍体植株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技术在葫芦科作物育种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影响该技术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基因型、辐射剂量、辐射剂量率、植株生长环境、花粉发育阶段、离体胚挽救时间、胚发育时期、染色体加倍、倍性鉴定和植株再生技术等,为该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瓜菜》2016,(4):1-4
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葫芦科作物获得单倍体胚和单倍体植株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技术在葫芦科作物育种上应用广泛,笔者综述了影响该技术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接种密度、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碳源、活性炭、三十烷醇、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倍性鉴定及植株再生等,为该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METHODS: Prostatic fluid was collected under sterile condition and was inoculated for bacterial culture. Positiv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were identified by VITEK2 Compact. 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with K-B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ation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WHONET 5.6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drug resistance. RESULTS: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in 121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most of which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29 strains, 23.9%),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23 strains, 19.0%)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18 strains, 14.9%). There were 93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76.8%),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28 strains (23.2%).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indicated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were susceptible to vancomycin, teicoplanin and linezolid, while they were resistant to gentamicin, erythromycin, clindamycin, cefoxitin, oxacillin and ciprofloxacin with the resistant rates from 7.1% to 78.4%. Escherichia coli were susceptible to imipenem, meropenem and ertapenem, while they were resistant to cefotaxime, ceftriaxone, ciprofloxacin, tetracycline and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with different resistant rates (14.5%~69.7%). CONCLUSION: The major pathogenic profile of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was Staphylococcus aureus ,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Escherichia coli . Drugs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used on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patients base on the results of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相似文献   

15.
INA细菌与杏花期霜冻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植物上存在的冰核细菌(INA细菌)种类与分布、影响冰核活性的成冰因素、INA细菌诱发植物霜冻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杏INA细菌种类、活性及其年消长规律,阐述了INA细菌的存在对杏花器官组织结构、内源激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及INA细菌加重杏花晚霜冻害的特点,以及初步报道了应用筛选出的几种药剂在试验室内杀灭杏INA细菌及破坏冰核活性的研究结果。并对今后防御杏晚霜冻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