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红松不同的造林密度,造林投入成本不同。造林密度大不仅造林成本高,而且初次透光抚育提前,经济效益低。造林后20a,每公顷4444株与每公顷3330株的造林密度林分相比,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一般红松造林以每公顷3330侏的密度为宜,在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适宜每公顷2500株的造林密度,并进行林粮间作。 相似文献
2.
3.
红松在东北工程造林中表现良好,是辽宁东部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文章从红松的采种、育苗、造林、幼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其论述,以达到红松优质高产的培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红松再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技》2016,(6)
通过不同林龄、季节、部位、密度、透光率、日照时间及降水量对红松林再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红松再生长现象是光照、降水、气温等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光照。且降水丰富、平均气温14℃以上时,旬计50 h以上的光照,可以打破其休眠而出现再次的高生长活跃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辽宁省清原县大边沟林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的36块人工红松固定样地的每木检尺数据,采用备选模型构建了辽东山区人工红松的树高曲线.利用拟合优度及检验指标,选取模拟人工红松树高曲线的最优模型.以最优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样地及样木2水平树高曲线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模型是... 相似文献
6.
7.
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群落——阔叶红松林是当前东北林区森林经营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森林资源和经营现状,实践并总结阔叶红松混交林培育模式,集成阔叶红松林培育技术作业体系和经营措施,以期为东北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胡万良,姚国清,王树利(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117114)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林区稳定的原始顶极森林植物群落。目前在辽宁东部山区已基本绝迹,形成大面积天然次生林。这些次生林从森林演替观点出发,已进入演替的恢... 相似文献
10.
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其所含的营养物质逐渐释放到土壤中,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统计调落物分解过程的干物质失重量、失重率,建立各树种叶凋落物失重率与时间变化的幂函数方程。采用Olson提出的负指数衰减模型,建立红松蒙古栎混交林中各凋落物分解残留率随时间的指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红松蒙古栎叶混合后对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针阔混交林地环境有利于凋落叶的分解。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建立包含林木竞争、地形(坡度、坡向、坡位)的不同林层的辽东山区人工红松冠长率模型,研究不同竞争水平及地形对冠长率的影响,比较林层间的冠长率差异,为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经营奠定基础。 方法 以辽宁省清原县大边沟林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冠长率基础模型,通过再参数化方法引入竞争因子,采用哑变量方法进一步引入地形因子,选取对模型贡献最大的地形因子,最终建立包含竞争、地形变量的不同林层间的人工红松冠长率哑变量模型,模拟了各因子对人工红松冠长率的影响。 结果 与基础模型相比,引入林木竞争、地形因子坡向的不同林层冠长率模型R2a提升了0.113,RMSE降低了0.012,竞争、坡向、林层对冠长率模型的贡献率(MSER)分别为14.14%、2.25%、0.16%。冠长率随林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随林木竞争水平的增大而增大。随林木竞争水平的增大,冠长率随树高变化规律由负增长逐渐转为正增长。经F检验,不同坡向、林层之间冠长率差异显著,变化规律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在林层间表现为上林层>下林层。 结论 地形与林木竞争因子显著影响人工红松冠长率,坡向是对人工红松冠长率影响最大的地形因子。本研究构建的包含地形与林木竞争的冠长率模型精度较高,为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及生长量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业实用技术》1973,(3)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我场营造了大面积红松人工林。目前幼树生长旺盛,长势喜人。如,1963年在草河口大平台子营造的150亩,平均保存率达88%以上,栽后9年,平均树高3.28米,平均地径7.5厘米。几年来,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初步总结出营造红松人工林的几项有效技术措施。一、林地选择与清理红松不苛求土壤肥力,在中等土壤条件下便可以生长发育,而在土壤较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地阴坡或半阴坡,特别是山的中下腹为最好。在表土层达20厘米左右的陡坡(25°-40°)小环境(山坳、山麓)及较好的阳坡也可栽植红松,并幼树生长良好。但是,红松对土壤水分条件要求较严格,不宜栽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易遭受风害的冲风口地方。红松较喜光,全光条件生长最好,适宜全 相似文献
14.
以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下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属性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土壤碳密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3种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红松阔叶林阔叶红松林针阔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枯落物层的分解,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特征表明原始红松混交林树种构成不同,潜在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对土壤属性因子而言,碳氮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植被覆盖因子而言,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无相关关系;0~100 cm深度内红松阔叶林的土壤碳密度最大,为181.4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为180.56 t/hm2,阔叶红松林最小,为150.78 t/hm2,且接近70%的土壤碳储存集中在40 cm以上的土层内。旨在为揭示原始红松混交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探索我国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碳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CurveExpert 1.3是Windows系统的一个综合性的曲线拟合的软件,内置许多回归模型(线性和非线性),并可自定义模型,能准确、便捷的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为目标,应用CurveExpert软件的函数自动拟合特性,对红松单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残差占实测值比例低于5%的模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适合拟合18~50 a的材积生长过程;二次多项式适合拟合2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幂函数适合拟合24~50 a单株材积生长过程;Logistic模型适合拟合3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而Logistic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培育大径材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6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密度管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大径材出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调整密度能有效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缩短大径木的培育年限。但间伐强度过大林分株数减少,降低了林分活立木总蓄积量及大径材出材量,中度间伐红松人工林的大径材出材量最大(243.79 m3·hm-2),其次是强度间伐和弱度间伐,但均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以中度间伐效果最佳,68年生适宜保留密度为310株·hm-2。 相似文献